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刚刚成年的日子里,初上讲坛,忝为人师 - 武太白的学校教师生涯回顾(1)
今天是教师节,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学校当教师的日子。前几天,曾有前来咨询本站《新概念英语》系列课程的朋友不放心,问我的履历是怎样的,——总要履历比较辉煌的人,才算得上是好老师嘛!这让我想起,的确,我应该坦诚地跟朋友们介绍一下我的履历,并且谈谈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才是真的把朋友们当成朋友来对待。那么,借着今天教师节的喜庆日子,我开始刊发这个新的系列,谈谈我的学校教师生涯。之所以说是学校教师,是因为现在我仍然是一名教师,不过是独立教师,不再通过公办、民办学校的体制来履行教师的职责了。

一、前情提要:15岁上师范

我是1986年上初中,1989年初中毕业。当时,我们农村学生能够展望的最佳发展路径,无疑就是考上中专,毕竟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户口问题,成了非农业,又不给家庭增加很大的经济负担——学校一般都有粮食补贴,以粮票的形式兑现,据说还有一点补贴的现钱,但我真的是忘记了究竟有没有。反正我读初三那一年,同学们、老师们谈论的都是谁谁能考上中专,谁谁考不上,对于高中,没有什么探讨,就更别提什么考大学了。

在这种“唯中专论”占据了一切讨论空间的氛围之下,1989年,我作为一名应届生,中考得分460多(总分560),达到了中专录取分数线,还有将近20分的富余。至于说高中录取分数线,我这个分数要超出将近50分,实在不入我眼底。经过填报志愿、面试,那年9月,我顺利进入了五河师范,成了这所学校的倒数第二届学生——1993年起,五河师范就不复存在,撤并到蚌埠师范去了。

虽然后来回看这段历史,我会有点感慨,“如果当初我选择上高中,”,但仔细想想,在师范的三年,我接受了完整的音体美教育,练得一手工整美观的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得到了良好的职前培训,其实也是很好的境遇了。人要知足,不是吗?

二、18岁毕业当初中教师

1992年,18岁的我顺利毕业,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就是那时,我才真切地明白过来,原来上中专,虽然见效快,但从此我就成了“小中师生”,再也翻不了身了!

不过,没关系,我忙得很,没空伤春悲秋。本来,按照培养目标,我应该是一名小学教师,但那两年农村初中缺英语教师,所以镇教办组织了初中英语教师选招,我就通过这样的选招,进入了我的农村母校,安徽省五河县曹庙中学。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曹庙中学的建制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一个镇中学的教学点。

三、跨学科教学

1992-1993学年,是本文的讲述重点,那是我18岁,按照现在的标准算刚刚成年的日子。那一年,我在农村母校任教,教的是初一英语和初一数学。

没错,就是初一英语和初一数学。一个班英语,一个班数学。农村学校,或者说偏远地区的学校,就是这样,缺教师的时候,不管你是不是这门课的专职教师,你就得顶上。有老师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我的教学生涯的第一年,就面临了这样艰巨的挑战。

我们这种带不同学科的情况也称为“跨头”教学。一般的跨头教学,是指带不同年级的课,比如初一、初三英这样,像我这样带两门科目的,是很少见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不但要备两种课,还要备截然不同的两种课

四、教学常规的建立

这都不提了,反正校长派下来的任务我都接受了,还有什么好说的。第一年教学,全力以赴吧!

现在回头看看,毕竟是农村学校,偏远地区,我们中学的教研活动开展得其实并不充分,就更别说安排师傅传帮带了。听课,有过,但第一节课该怎么上,教学常规怎么建立,音标课该怎么上,对话课该怎么上,……这些我最需要的指导,没有人提供。或者说,并不是老师们有意不告诉我,而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还要告诉我这些。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拎一本书”就可以去上课了,难道这个动作你不会?所以即便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不怪他们,谁没有点局限呢。

拎一本书,我会,但把课上好,我并不是生来就会。不过,这也难不倒我。好比买了风扇,总会有说明书,让我上课,那不是有教参吗?OK,我也不想别的,先按照教参的要求去做就是!所以,那段时间,我有空就看教参,看课本,看注释,看教参里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反复琢磨这个怎么讲,那个怎么讲。慢慢地,我也算是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常规,学生们也适应了跟我合作学习。

教参上讲的毕竟有限,我还会跟学生多沟通,问问他们的想法,从中获得启发,决定课堂教学该怎么调整。我开始经常找学生聊天,并且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既了解了他们的许多情况,也对教学常规的建立和健全有了更加具体的认知。所以说教学相长,这话真的是有道理的。

正因为有这样艰苦卓绝的学习经历,现在我看到不少年轻老师到处群里问“新手,求指导,怎样建立教学常规”这样的问题,我就在想,你们没有教师用书吗?市面上那么多教学指导类专业书籍,为什么不买两本回来看看?不会问问学生吗?当然,我也理解,有人指点一下,那肯定更好,但我们一定要立足“没人指点我,我也得行”,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

五、提高成绩的努力

但凡初入职场,总想做出点成绩,我虽然参加工作时只有18岁,却也是这样的想法和心气。

我先要把当时的竞争态势说一下,不然大家不太会明白我的想法。1992年,我们那里已经撤区并乡完成,我们成了一个镇。平时的期中考试,并不大张旗鼓去评比什么,只有期末考试,才会在本镇的三所初中进行一下比较。由于镇中学比较烂,实际上参与评比的,就只有两所学校的五个班。

不巧的是,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教英语的班级,在这五个班当中竟然排名第四,也即倒数第二
不过这个班语文、数学也都是这个成绩,多少缓解了一点我的尴尬。有趣的是,我教数学的班级,排名第一,并且,语文、数学也都是第一。那么我不禁就在想,看来非教之罪!

不过,这样也不是我喜欢的局面。我要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第二学期,我在英语教学上下了更大的功夫,并且,我找了一本我觉得不错的练习题集,于是,我几乎是以全面复制的热情,大量刻蜡纸、印试卷,给学生做了许许多多的习题。不过,由于只是做题、讲题,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水平并没有得到多大提高,结果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排名依旧,我的“题海战术”,可耻地失败了。也正是因为这次失败,使我对题海战术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六、站在老教材边上

1992-1993学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那时,人教社32开版本的老教材还在使用,英语课本的配套录音带仍然是国内专家朗读的版本,现在回想起来,恍若隔世。1993年开始,人教社和朗文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JEFC(Junior English for China)教材就开始大范围替代老教材了,所以我也算是给老教材站了最后一班岗。

回头看看老教材,优点还是很明显的,比如,对音标的教学毫不避讳,对字母有完整的介绍,还配有很好的写字本,对话、课文安排得简洁明快。当然,JEFC编写思路更新,配套更完善,这就是后话了。

------------------------

如无特殊情况,下周四请朋友们继续关注本系列,我将发第二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样提高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音乐实习教师:大学里的课都白上了
名师说|涂玉霞: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学英雄”
赵茂森:但见树木,更见森林
(转青山文)什么样的课堂最给力
课堂教学生活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