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华民】浅尝“道德经”
作者\王华民


     巍峨险峻的西岳华山 ,像一块顶天立地的巨石,浑然一体地横亘在十万里江山的中部。她是祖国南北的分水岭,是故都长安的天然屏障,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图腾,是龙的传人的化身和象征。


      她是一座爱情山。相传春秋时秦穆公的爱女弄玉,酷爱音乐,尤喜吹箫。一晚她梦见一位美俊青年极善吹箫,愿同她结为夫妻。穆公按女儿梦中所见,派人寻至华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箫。此人名萧史,使者引至宫中,与弄玉成亲。一夜两人在月下吹箫,引来了紫凤和赤龙。萧史告诉弄玉,他为上界仙人,与弄玉有殊缘,故以萧声作合。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腾空而去。秦穆公派人追赶,直至华山中峰,也未见人影,便在明星崖下建祠纪念。


      她是一座道教山。据说这里是老子的修炼的宝地。今华山南峰上的炼丹炉乃太上老君(老子)的炼丹之处,绝顶的仰天池是太上老君炼丹汲水的地方。老君骑青牛经过华山,发现开山凿路的道徒及工匠万般辛苦,便动了恻隐之心,解下随身佩带的如意变成犁铧,驾牛扶犁开出一条道路,名为老君犁沟,为华山著名景点之一。今沟左顶端有“老君挂犁处”题刻,往昔挂有铁犁一柄。沟右顶端有卧牛台,旧时铸有铁牛一头。历朝累代,男女信徒,精诚修炼。时至今日,道观错落,经声不绝。


     来华山旅游的人,不能不耳闻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在当时是周朝守藏室的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出生年代在孔子之前,相传孔子到周去,还特地向老子请教礼。孔子离开后跟弟子们谈到老子这个人时说:“我知道鸟会飞,知道渔会游,也知道兽会走,但龙在云端里无法捉摸,老子就像龙那样深不可测。”


      周朝衰微的时候,老子准备离开周。周朝开始建都于咸阳,洛邑为其陪都。自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至洛邑后,史称东周。从此时到公元前四七六年,为春秋时期。老子离开洛邑(洛阳),骑着青牛,一路西行。来到函谷关时,守令尹喜对他说:“你要隐居了,可以为我写些东西,让我能有所依据吗?”于是,老子分上下篇,写成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写完以后就出关去了。从此没有人知道老子的下落,相传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想必是身体力行“道”的结果。


      当今,在风景优美的华山脚下,在峰障阴笼佳境之中,建立了中国道教学院。笔者曾去该处拜望一位老师,深为蓬莱般的仙境所倾倒。以前常听道,释,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除对儒学略知一二外,对其他两教一窍不通。看到道教学院庄严肃穆,顿时激起了我对“道德经”的兴趣。


      笔者才疏学浅,读“道德经”无异于蚂蚁啃骨头。经过多次通读,反复思考,逐渐品出了其中的味道。深感其博大精深,说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它观察敏锐,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出人生的真谛。充满哲理,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雏形。饱含智慧,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和方法。从心底里叹服,老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文学家。是中华民族了不起的启蒙者。


      在“道德经”八十一章中,有相当的篇幅论说“道”。
道德经对道的论述摘其要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见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何。”“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用今天的话来说,什么是道?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看不见,听不出,摸不着,是混沌一体的。它既不光亮,又不昏暗,无形无状,处于若有若无,若无若有的恍惚状态。它先于天地而生,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独立于天地万物之上而永久不变,在宇宙中运行而且永不停止。效法于自然无为的本性。它的本体是虚无的而发挥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它深远得就好像是万物的根源。它不显露锋芒,解除纷争,隐藏光辉,混同俗尘。它本来空无,无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好像阴阳交融变幻而产生万物一样,像万有引力定律一般,是种一成不变的法则,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性的规律。当宇宙初次形成的时候,什么物种都没有。起初物种单一,随着星体的运动和发展,慢慢分化和演变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千千万万,不可胜数的物种。任何动植物出生前什么都没有,在生命的产生过程中,起先是一个细胞,然后分裂成两个细胞,三个细胞,千千万万个细胞,最终育化为生命的个体。在它生命存活的过程中,一切遵循固有的规律。有发生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高潮,有高潮就有结束。生归于有,死归于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就是严格按照这样的模式运作的。对于这样的模式和法则,人们不能创造它,改变它,背离它,只能适应他,随顺它,严格按照它去办事。如果违背了它,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道德经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读至此自然而然地想起毛泽东主席在他的哲学著作“矛盾论”中,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是矛盾双双所固有的两种相反的属性。对立面的统一即矛盾的统一性,使矛盾双双相互依存相互肯定的属性,它使事物保持自身统一。事物保持暂时的自身统一使对立双方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是事物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对立面之间相互统一的作用,双方能够互相吸取和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从而为扬弃对立即解决矛盾准备条件。”这也就是说,对立面一方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以另一方为存在的条件。舍弃了一方,另一方也就消失了。上是以下为参照物的,前是以后为参照物的,没有了参照物,无所谓在什么位置。如果没有了上,也就没有了下,没有了前,也就没有了后。

      第二十二章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这就是说,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内因和外因的运动而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 比如学生某甲前次考试落在了某乙的后面,某乙在他的前面。经过努力某甲这次考试跑在某乙的前面,某乙落在了他的后面。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精髓是一致的,只是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第二十四章又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矝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从这段话里可以窺见,唯物辩证法的质变量变规律,发现质,量,度之间的关系。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的变化。所以办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住度,过度了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所有这些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出一辙。


      道德经八十一章里,几章都谈到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民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对水的优良品质作了反复的论述。水胸怀博大,包罗万象,谦虚,卑下,随顺,平和,无私,退让,利于万物,与世无争。是圣人应具备的品格。只有具备了水的品格的人,才能受到人民的尊重和拥护,才能成为社稷的栋梁,国家的主宰。这的却是金玉良言,说得是何等的透彻,何等的精辟。对所有人的为人处事,都有深远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现实生活中那些胸无墨点却趾高气扬的人,那些没有本领却不可一世的人,那些素质低下却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看到这段文字难道不觉得脸红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凡是有能力有修养的人,都很低调。很深沉,只有那些一瓶自不想半瓶子扝闯的人才十分张扬,无比浅薄。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里面写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吾者吾善之,不善吾者吾亦善之,德善。信吾者吾信之,不信吾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歛歛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体现了民本思想,是说统治者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关心他们的痛痒。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所以善待广大的人民群众,总是以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他们服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走狗”。是一种平等观念的流露,表示人和人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我们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


       无为而治,是道德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这确实值得商榷。虽然有不能不可为而为之的合理成分,但可为而不为就有些消极了。是一种停止的观点,悲观的观点,无所作为的观点。照此观点行事,社会进步和发展几乎会停滞不前。但我们不能对古人求全责备,因为这种观点植根于春秋末年那种小国寡民的社会现实。在社会制度腐朽,生产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的两千五百多年以前,老子能有这样的睿智的头脑,洞察的眼光,成熟的见识,优美的文字,成为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中国古代哲学的圭臬,有些观点与两千四百多年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差无几,是何等的难能可贵,何等的登峰造极!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光荣和伟大,中华文化的灿烂和辉煌。的确值得高山仰止,值得学习继承和发扬,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作者简介:王华民,1948年2月生于华阴,1959年迁入临渭区(原渭南县)蔺店镇。退休公务员。曾在有关刊物,平台上发作品若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智慧:谦让
《道德经》的哲学观点
《道德经》——老子(硬笔小篆:一)
道德经原著
《道德经》学习感悟20200909
老子《道德经》的几个主要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