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公昌】天下第一宴

文/王公昌

     三月十一日(二0二三年),因有事去渭南一趟,早上坐班车,未几,便到渭南,由于办事顺利,十点左右,我便与孩子吃了午饭。适逢周六,后半天什么事也没有,闲适无聊,我们便决定去近处一游。孩子提意去临潼新丰镇的鸿门宴遗址博物馆转一转,正如我意,便欣然前往。 

     鸿门宴,历来被人们称为我国历史上的天下第一宴。中学课本上的传统经典文章。此文为史马迁史记中节选,不仅是一篇具备极高文学价值的经典范文,而且是一篇极具史学价值的历史典故。凡是上过学的都了然于心。无不被文中那暗藏杀机、惊心动魄的场面所吸引,所震撼,并留下了深刻的难忘的印象。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己也常去西安,在坐上渭南至西安的班车,经西潼公路过新丰时,那时新丰镇还没有建陇海线的列车编组站,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镇,班车从镇中的老街穿街而过。不像现在的新西潼公路已绕道新丰镇以南很远的地方了。新丰镇已扩建得认不出来了。那时就能从车窗看到路边去鸿门宴遗址的道路的指示牌,我放眼往南塬上望去,便能看到塬畔上有像古代军营似的尖顶的军账,于是我就自以为是的认为那就应该是久负盛名的鸿门宴遗址了。班车上全是去西安办事的旅客,无人关心这些事,也无人帮我认定我的推测,但由于我从书本上知道鸿门宴在历史上举足轻重,非同凡响的影响力,所以这遗址在我的心目中自然而然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像神一般的存在。古代的风云人物曾在这鸿门坂上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关系中华民族及国家历史走向的险剧,所以能前往鸿门坂一一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军营一探鸿门宴,便成了我深藏心底的一大夙愿。而常常因为没能去新丰鸿门坂凭吊怀古两千年前秦末汉初的起义军的风云人物的斗智斗勇的遗址而抱撼。孩子也听我讲过此事,也许是为了了却我的一桩心愿,去掉我的一块心病,特提意去新丰鸿门宴遗址一游。实在是一个惊喜,自然形喜于色,岂有不去之理。

      新丰镇距离渭南是很近的,不足四十华里,半小时车程,不用导航,沿三一O国道放心前行即可,到新丰镇南的鸿门堡,就有路牌指向南拐,缓慢上塬。沿路依旧是关中特色的三间一院的砖混平房或楼房,由于天气半阴,并伴有阵阵冷风,所以村道中很少行人,一片寂静,整洁的村道中透露出村民们富足殷实的家道。向东一拐,上了一个大坡,便来到了景区大门口,这也应是离远看到的塬顶了吧。路南是座南面北的景区大门了,路北是景区的停车场,而路的尽头上一个大陡坡,则是传说中当年楚军的军营城堡。朱红色的大门紧闭,没有开门,据工作人员说,现在是游客祈福的场所。

     停好车,上一个五六米的陡坡,才能进大门。孩子要买票,我直接出示身份证,享受老年人免费待遇。博物馆内干净整洁,古柏森森,很是幽静,工作人员身着制服,热情谦和,彬彬有礼,给我们提醒,稍等一会会有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于是我们先到大门里边的正前方,观看一组铜雕像。中间是一块石碑,上有隶书说明,“公元前二0六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宴会刘邦处。”石碑西边是刘邦阵营的人物雕像五尊,分别为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等。而石碑东边则是项羽阵营的人物雕像,分别是项羽,范曾,项伯等。一个个栩栩如生,唯妙唯肖,或威武霸气,身材魁梧,高大威猛。或文质彬彬,若有所思。而人物雕塑群的西边则是史圣史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原文。让我们从中知道历史上的鸿门宴不是演绎,而是史实。而石碑后边就是一个砖砌的高台,呈正方形,高三点.五米,占地零点三亩。上竖一把青铜宝剑,也许是象征霸王所佩宝剑,一个酒尊,并竖一杆楚国军旗。竖标志碑一座,上书“西楚霸王宴汉高帝处”。依照原有古碑字样。这就是石碑上所认定的当年的宴会处。

     接下来我们就随讲解员游览各个展室。第一展室讲解了秦朝末年,虐民暴政,天下群雄纷起,前二0九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革命一一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则是两支强大的反秦队伍。而且有一组刘邦挥剑暂白蟒的故事。这则被神化了的故事说,被斩蟒蛇死后托生为王莽,推翻了西汉王朝。这个斩蛇故事充分说明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治国理念。高傲的秦始皇自信的认为,有了强大的军队,占尽地利的关中之地,再加上采用焚书坑儒这样的恐布手段,控制国家精神文明的传播,实行愚民政策,进而愚弄压迫百姓。就可以执敲扑,鞭天下了。然而给人当长工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偏偏不信邪,他们发出了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揭杆而起,聚众起义,在轰轰烈烈的反秦斗争中,不到三年就推翻了空前强胜的大秦帝国。

     而第二展室,则是反映当年鸿门宴惊心动魄,暗藏杀机的紧张恐怖的场面。话说当年也就是秦二世三年(前二0七年)十年,项羽刘邦等义军首领,在楚怀王面前盟约,先破秦入关者王之。项羽率军北上,伐秦救赵,渡漳河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灭秦三十万主力于巨鹿,斩秦将苏角,收王离章邯,时各诸候莫不摄服。不敢仰视,从而奠定忘秦基础。正当秦项两军中原酣战之际,刘邦率军从南线乘关中之虚,取武关,穿蓝田,而入咸阳。刘邦进咸阳后,查封库府,登记户口,收藏了秦王朝的典籍档案,与民“约”法三章。深得百姓拥戴。并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派兵据守函谷关,以十万军屯兵霸上。即現在白鹿原。公元前二0六年十一月,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破关西进,驻军鸿门。即现在新丰镇南原上。

     这时刘邦部下的左司马曹无伤使人暗中对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闻言大怒,欲击刘邦,(欲灭刘邦更为确切)。假约鸿门设宴,项羽的叔父项伯,早与刘邦谋士张良有生死之交。于是急奔灞上,看来白鹿原向来不乏故事,劝张良逃走。张良献计引项伯会见刘邦。设宴奉酒,饮酒当中,巧言撮成了刘项两家(敌对政治势力)成为了儿女姻缘。张良深谋远虑。为项羽兵败埋下了隐患。项伯连夜返回鸿门,他对项羽说,沛公(击秦)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与之。(心慈手软)。

     翌日,刘邦带张良,樊哙等百余骑至鸿门。见项羽谢罪。宴席间,项羽之亚父范曾。依计而行。曾三示玉玦杀刘帮。而项羽则熟视无睹。范增又出去召来项羽的堂弟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意在刺杀沛公于座。这时,项伯按张良的眼色行事,亦拔剑对舞,常以身翼保护刘邦。正在危急之中,张良忙出帐召樊哙救驾。樊哙(此人系刘邦之连襟,俗称挑担,自然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哈哈哈哈哈。)。持剑拥盾闯入军帐。项羽慕其壮士之勇,赐以酒肉,以礼相待。刘邦趁此假装如厕,不告而辞,间道芷阳(骊山以西洪庆一带),逃回灞上。(总算捡回一条命,也算大难不死)及至项羽发现,已悔之晚矣,(一失足千古恨了)。

     鸿门一宴定天下遗训千古。次年项定三秦,封十八诸侯于戏下,今临潼零口镇戏下村。封刘邦为汉(中)王,从此楚汉相争达四年之久。历经彭城,荥阳,垓下之战,于公元前二0二年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刘邦赢得了天下。建立了汉朝。这也算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扭转乾坤的经典之作。而第二展室的雕塑就是鸿门宴中的高潮一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这一成语最形象最生动最完美全方位的体现。军营帐篷,坐西面东,项羽面东于主席位,北侧则是范曾,项伯的座席,而南侧则是刘邦,与谋士张良的坐席。而正中间的场地上则是项庄与项伯叔侄俩挥剑对舞。虽不是内讧,却也未必是借酒助兴。而项伯与张良的席位空着,很显然项伯是离开席位为保护沛公刘邦与项庄起身舞剑了,而张良则是帐外搬樊哙救驾去了。而帐外则布防森严,于持长枪剑戟的全副武装的士兵林立,透过窗纱清晰可见,铁桶般的包围,想必刘邦也插翅难逃。首席上的项羽威风凛凛,目空一切,大有居高临下之威严。似乎在轻蔑的问,看你刘邦还敢在关中称王吗?料你也无此胆。而旁席的范曾,项羽之亚父,相当于我们民间的干爸,则右手紧紧握拳于胸,脸色铁青,焦急地目不转睛地死死地盯着项庄何时下手。似乎手心都攥出了汗。他好像在盘算,此时不下手,还等何时,一但刘邦放走,必将后患无穷。

     而对面的刘邦也看出了项庄的用意,闪着寒光的宝剑数次从他鼻尖呼啸而过,正所谓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自知凶多吉少,他的心已提到嗓子眼儿上了。胆战心惊,脸色蜡黄,额头已渗出了冷汗,发抖的双手放于盘腿之上。哪有心思用酒。他在焦急地寻思如何才能逃离险境。张良离席去叫樊哙,他也许紧张得无从觉察。像一只待宰的羔羊任由命运的安排。而在席间挥剑对舞则是项伯与项庄叔侄二人,主席上是项羽,很有意思,项庄是项羽的堂弟,自家的弟弟,而项伯则是项羽的叔父,(关中人说的项羽他二爸)自然项伯也是项庄的二爸了,哈哈哈,项家的天下。而在对待是否杀害刘邦的态度上,项羽是迟疑不决,自恃兵强马壮,对刘邦有压倒优势,料刘邦也翻不起大浪。而项庄则有他干爸范曾(项羽的干爸,项庄自然也以干爸相称)的授命,力主刺杀刘邦。而项伯虽是项羽叔父,却与刘邦为儿女亲家,自然力保刘邦虎口脱险,你看楚营中一家人先尿不到一个壶里,是不是在二千多年后的我们现代人的眼里多少有点滑稽可笑(掩面而笑)。这是不是或多或少为而后西楚霸王乌江自刎,霸王别姬埋下了伏笔。让我们再来看项庄项伯叔侄二人帐中挥剑对舞吧,刀光剑影,寒光闪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项庄面对他二爸,那能实砍呀,力争避实就虚,找项伯的空挡,力争一剑结果刘邦。人常说,虎父无犬子,项庄剑术超人,曾在战场上屡建奇功。项伯虎父自然更胜一筹。也就处处以身护着刘邦,刘邦才得以虽然险象环生,命悬一线,却终于安然无恙。直到张良将樊哙从帐外叫进来,救兵搬到,这场暗藏杀机,险象环生却又安然无恙的闹剧才算草草收场。大概刘邦这时也吓得尿了一裤裆,尽管他后来贵为天子,一代大汉帝国开国君主,君临天下,威风凛凛,必竟也有俗人的一面,当面临死亡威协的时候,不免忘形失态。这才灵机一动,以如厕为由,仓慌忙乱中逃之夭夭了,间道(偏避的小路)芷阳(如今骊山以西洪庆一带)跑回驻地灞上(白鹿原)。假若如今当年的刘邦在天有灵,一定还心有余悸吧。

     然而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后,虽居汉中,然而并没有心安理得,而是韬光养晦,枕戈待旦,养精蓄锐,厉兵秣马,利用韩信的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攻下咸阳,奠定了战胜项羽的基础。结果只用了四年时间,就灭了西楚霸王,建立了西汉王朝,天下归一。

     纵观秦末到汉初这段历史,不论是西楚霸王由盛转衰,还是汉王刘邦由衰转盛,而鸿门宴无疑都是这一诸侯争霸的转折点而被载入史册,青史留名。也许会有人说,如果鸿门宴项羽把刘邦杀了,历史将会重写。哎,可惜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没有假设了。一宴乾坤定,千年鸿门宴。

     由于鸿门宴是刘邦政权西汉的发祥地,其历史地位不可小觑。天下第一宴名符其实。因而围绕鸿门宴也就衍生出了许多成语。如,揭竿而起,取而代之,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以一当十,作壁上观,鸿沟为界,多多益善,一举两得,忠言逆耳,一败涂地,孺子可教,约法三章,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背水一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诺千金,前车之鉴。当我们面对这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不得不抬头仰望这看似平常却又极不平凡的鸿门坂了。它神奇,他神秘,他神圣。因为它改变了华夏的历史走向,它孕育了新政权一一西汉强盛王朝的诞生。

     要说我们陕西长安这块宝地的神奇,中华几千年的朝代更迭的关键时刻,或者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键时刻,古长安之地都在风口浪尖或枪林弹雨中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临潼骊山烽火台,以它饱经沧桑之躯记载下了周幽王为博得褒姒欢心一一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拿军机大事当儿戏。招来祸害,亡身于骊山,给国家带来灾难,结束了西周。这一段惨痛的历史教训,骊山烽火台虽已显苍老年迈,那惨痛的教训却刻骨铭心记意犹新,为后人敲响警钟,那就是欲拥美人心,社稷终难稳的千古遗训和可悲的遭人唾弃的悲惨下场,时刻提醒人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忘国。

     而长安城内大明宫的玄武门之变似历史的三叉路口,同样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走向和命运。唐初六二六年七月二日,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在长安城玄武门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当时的太子(既定的皇帝接班人)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不及李世民,心有忌惮,联合弟弟李元吉排挤陷害李世民。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李世民亲手射死李建成,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我们不得不感概,当一个新生的王朝它的前途扑朔迷离的时候,这个王朝这片神奇而神圣的钟灵毓秀的土地历史的锐敏而明智地选择了英明的领袖,高瞻远瞩的统帅。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也为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基础。这是一次改变历史命运及走向的著名政治事件,军事政变。同样也根植在值得历史永远铭记的这块厚重而神奇的土地上一一长安。

      唐代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作为国都,但在国家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西安一一长安依然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他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历史责任与担当。一九0O年八月,八国联军依靠坚船利炮,气势汹汹攻入北京,以慈禧为首的吓破了胆的瑟瑟发抖的清政府慌不择路,经怀柔,大同逃向西安,在这国家危难时刻,西安一一长安挺身而出,以华夏长子大后方的身份和姿态和仁慈博大宽厚的胸怀,承担起奉献与担当,宽宏大量地接纳了狼狈不堪的,惊魂未定仓惶逃难落魄要饭的清政府,保护清政府那孱弱、憔悴、疲惫、懦弱的身躯,终于面对世界列强得以苟延残喘。我们不得不惊叹,西安一一长安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责无旁贷的担当改变清政府亡国的命运。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一九三六年是我国抗日战争最难苦的岁月。面对日冦侵略者灭我中华的嚣张气焰,延安的共产党极力主张国共合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一致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南京的国民党政府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也就是先解决国内问题,然后再对抗外部的侵略势力。在这两种政见不同的情况下,于中华民族命运的十字路口,西安一一长安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西安事变爆发了。

     纵观中华几千年以天下第一宴一一鸿门宴为代表的风云变幻的斗争史,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西安一一长安都为我们将这些惊心动魄以至于血腥风雨的历史大剧,一幕幕给我们详细地记录下来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波澜壮阔的、跌宕起伏刀光剑影的壮烈场面。我们更不会忘记为这一幕幕历史大剧的上演而提供的神圣而广阔的历史舞台的西安一一长安。西安一一长安实在是一座无比神奇而伟大,历史厚重而令世人敬仰的历史古老都城。让我们为他自豪吧。这片土地他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他的丰功伟绩让我深切地感到敬畏和虔诚与崇拜,更让我无比亲切地眷恋着这块皇天后土。

     在此文结束之时,我特意推出几则新丰周边几个与鸿门宴有关的地名,以飨读者。

(一)斜口之名

           刘邦从鸿门逃出,由于半路上掉了一只车轮,樊哙忙用手扶住车轴前行,半路上,他的嘴已经挣得裂到一边,成了斜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护驾功臣,把这个地方叫斜口,今斜口镇。

(二)“护王村”与汉槐

     县城东门外二里有个胡王村,从前人叫护王村,村边尚有两千年前的汉槐,高八米,围粗四米,枝繁叶茂,相传为汉高帝刘邦从鸿门逃出,在此歇息,还在槐树上拴过马。所以人们把这个村称“护王村”,将这棵汉槐一直保存到现在。

(三)豁口的来历

     古芷阳西灞桥东有豁口村,传为樊哙护刘邦逃回灞上时,由于手抬车轴,用力过度,双手合谷破裂,人们为了纪念樊将军,将地名改为“豁口”方言名,流传至今。

渭南凭信王公昌

二O二三年四月

作者简介:王公昌,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人,原籍华阴。中共党员,退休教师。平时喜欢阅读,写作,乒乓球,旅游摄影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鸿门宴的故事
刘邦成功的秘诀,竟然只有四个字
【不正之辩】之四:项羽鸿门宴案辩护词
古今:鸿门宴 || 作者 雷雨田
鸿门宴遗址[位于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
“鸿门宴”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