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炳纲 || 那时娶亲套的是牛拉硬轮大车

初三开始娶媳妇——随笔(2)

作者:袁炳纲

 

女方把男方代表叫“新客”。主持事的大经理很注意来客多少,客来得差不多七厘八分了,便要开席,因为女方的客人要在男方新客到来前吃完,以便腾出人和席口专门招待新客。

新客要穿戴齐整,吃饭有格有调,有板有眼,有条有理……充分体现文明礼仪高雅情调,所以新客代表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一般是族里能行显赫的体面人。吃饭时,年轻娃要看上席年长者的眼色。上席人不举筷抄菜是不能动手动嘴的。

新客从男方家出发时,家里肯定给做好饭吃过了,到女方家所谓吃饭,只是做样子,走过程。中午,新客会被安排在比较干净卫生,而且离主人家近的一户邻居家的热炕上坐下,招待肯定优于其他亲戚,属最高配了。但往往最好吃的东西最难消化,新客坐着坐着事便来了。

原来,这个时候,女方族里有讲究,旧习俗严重的老女人便打开了男方代表带来的礼品,一件一件照老规矩检查验收,临毕,总会给你找出几件少带的东西,派专门看新客的代表前来和你交涉,看咋办。

看客的大多也是女方本族的能行人,既能说又会道:“不做亲是两家,做了亲是一家,本应这个时候不说啥,可不说又显得我们不懂规矩,不知道啥,你看,你们这没带……”娶媳妇就是这样,男方家绞尽脑汁准备,女方家总说差七差八不齐全,真是弹嫌是买主,谁都没有办法,十全十美亘古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呀!

男方代表听了,往往嘿嘿一笑说:“娶个媳妇不容易,个个手忙脚乱的,千叮咛万嘱咐让把啥带齐全,可这是忙乱事,一忙乱了,一乱又忘了,你看这两村离得不太远,你跟亲家商量,能过去了算了,我替主人家道歉了,实在不行了,我们派人回去取。”

自然,下边是一个推,一个拉,穿鞋似的一勾一趿拉,肯定是不会把事弄到回家再取的份上,那会两家都失颜面。何况,媒人这时会站出来圆场,三寸不烂之舌既数说男方,又数说女方,并随时插科打诨,三个会说的,抵不过他这个得说的,最后大家一笑下场。

也有个别因要钱要物男女两家关系弄僵了的,这天也可能有故意刁难男方的嫌疑,咋回话道歉还是不行,这便要回家补取了。

这“下券”说白了是个给人回话的差事,所以大家都怯火这活,宁愿在家里杀猪盘哨炉出力流汗,也不愿吃好烟坐上席赴宴。世上给人回话道歉说不上丢人现眼,总是看人眉高眼低,下贱卑微呀!

午饭新客先吃,喝酒菜一般四个,下来是席,大都上叫“五通四主”,也有人叫“十出头”。实是九菜一汤。我们本地的标配是“十三花”——十二个菜,一个汤在中间,叫“品”。有的人有趣,文雅称其“红三口”。在摆席布宴中,女方要给男方留有余地,一般不上十三花。

中午,席上到只差红三口这个汤品时,男方代表需要看大厨,礼品多是几包香烟,几条毛巾,有的新客紧张,把看大厨这项仪程忘了,大厨会一直不给你上这一个汤品,八仙桌中间空有一坨,这时会有人提醒。新客猛然醒悟,红着脸赶紧掏看厨礼品,引起一阵哄笑。

……新客走了,其他客也走了,女方的事基本结束了,轮男方忙乱了。

男方代表回到家,稍微调整一下既定方案,开始安排第二天早上的娶媳妇了。

那时娶亲套的是牛拉或马拉硬轮大车,需要装饰打扮,有专用的装扮材料。三道拱形竹杆两头在大车厢两边的孔里一插,象如今载货汽车插铁栏杆一样,不同的是如今的披蓬布,那时的披拱形苇席,外苫花布罩,前后再挂花门帘。

赶车的是大经理精心挑选的稳重细心人。吆车需要技术,娶亲又需要能说会道,故一般这人都帅气威武,体面精明,象如今的仪仗人员,更象领导的警卫员……

新娶的媳妇讲究太阳升起时进门,因而娶的人起得很早,吃过主人家精心准备的浇汤烙面,身上热热火火地套车上路。

那时没有伴郎和伴娘,这是西方的习俗。东方中国的习俗是女方家陪女儿先来的,一般是平辈份的两个漂亮嫂子,我们当地叫“送女”的。这两个送女的是在本族里经过精心挑选的,形象气质要内外兼修,象如今的空姐或门迎一样标致体面。

外加两个帅气的男孩,年龄要求三到五岁之间,长相当然要最帅最酷的,叫“押车娃”。还有一个跟车的,一般是新娘的兄或弟。我们当地把娶亲这车叫前车或头车。

前车上大小一共坐五个人:新娘,两个送女的,两个押车娃。跟车的人是不能坐车的,只能跟在车后走。

如今,看欧洲国家的足球比赛,队员开赛进场时,每个人手里都引一男孩,总觉得和中国女人当年出嫁时有点神奇的相似,不同的是西方队员引一个男孩,东方女子带两个男孩。

新媳妇这时已是霞帔凤冠了,下身还要穿绸或缎子的裙子,鞋肯定是绣花软红绸的了。其余两大两小,穿戴肯定是最鲜最靓又最齐整的。

花无百日红,当送女的,一生没有几次,主人家招呼打得很早,体面的女人也准备得很充分,都想把最美的形象呈现给大家。

另外,怀有身孕的女人是不能当送女的,这是讲究,具体原由谁也说不清楚。


作者:袁炳纲,一九五五年生于昭陵镇坡北村,一九七二年参加教育工作,一直执教于坡北初小。一九九六年调原建陵教育组工作。二零一五年退休,小学高级教师。从小热爱文学,曾在陕西日报,咸阳报及秦都文艺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丰旧事‖ ​边外风情(五)
男方家筹办婚事需做的各种准备
旧社会神秘的冥婚习俗
扶风农村婚俗中蕴涵的周礼
孝感槐荫论坛[地方风情] 小河溪传统婚姻习俗
普洱哈尼族婚礼习俗之“橄榄仗”和“牛屎迎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