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儿女长大后不孝顺?因为从饭桌就开始错了!我猜你还不知道

大家好,我是CiCi妈妈说育儿

最近我听到一个28岁的表妹告诉我这么一句话:“拿封建时代的传统要求现在的孩子孝顺,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倒越来越远。甚至是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都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我有个侄女,今年25岁,从小父母把她捧在手心里长大。好吃好喝的全都以她优先,饭桌上放着的永远是侄女最爱的饭菜和水果。毕业后挣了钱,父母从未向她索取过一分,反倒还经常贴补,让她出去旅游、买昂贵的衣服包包打扮自己。

然而因为一个“好吃懒做的男朋友”,侄女毅然决然和父母断绝关系,并且偷走了父母全部存款,并留下一句“不接受自己男朋友,就别想有人给他们送终”的言论,侄女的父母双双被气得一病不起。

为什么有的父母明明心里和行动上都很爱孩子,结果却养出一个“白眼狼”呢?因为可能一开始从饭桌就错了!希望这篇文章能给那些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一些警醒,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爱他们、对他们好。

第一:家不是饭店,煮什么吃什么,不能挑三拣四——这是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礼仪

吃饭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情,映射一个家庭的教养。孩子在家的时候,父母都会专门做几个孩子爱吃的菜,如果做的菜不爱吃,孩子挑三拣四,也许家人还能迁就,但是在外面,非但没有人迁就你,反倒还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

带孩子出去做客,如果孩子挑来挑去,当众点评菜不好吃、自己不爱吃,不仅会扫了主人的情面,还会让别人觉得孩子自私自利、不礼貌、被家庭惯坏了。这样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人缘也不会好,也不会懂得尊重父母。

要让孩子知道:家不是饭店,煮什么吃什么,不能挑三拣四

每天的餐桌上不能全都是孩子爱吃的饭菜,人生酸甜苦辣,该尝试的都要让孩子去体验。吃饭就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情,在家庭中,孩子挑三拣四也许家人还能迁就。而在外面,没有人会迁就。就跟我们做工作一样,这个工作你不干,别人还抢着干,很现实。

家庭一味地在饭桌上迁就只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孩子,就应该在该立规矩的年纪,明确底线,坚持原则。平时吃饭不可以挑三拣四,家里做了什么就要吃什么,因为这是孩子人生第一堂最低成本的“成长课”。

第二:吃饭要等人到齐了,才能动筷子——这是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

十年前初次去我婆婆家的时,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们那里的孩子每次吃饭都不会等家里的大人、老人上桌后再动筷子。反倒是自个儿先吃,甚至把自己喜欢吃的都吃完,家里的长辈也不会说什么,觉得孩子先吃没关系。

现在孩子大了,“白眼狼”苗子逐渐显现:在家里不尊重父母、想怎样就怎样,在外面不尊重他人。不仅人缘关系不好,而且对父母也不孝顺。把父母的付出看作理所当然,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

吃饭要等人到齐了,才能动筷子——请家长尽早给孩子上完这堂“尊重他人”的课

家长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吃饭要让孩子等人齐后才能动筷子,这等待的十分钟饿不坏孩子,但却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家庭的付出以及基本的餐桌礼仪。

第三:好吃的菜不能全部放在孩子面前——这是为了避免孩子自私自利,不懂感恩

家庭溺爱孩子的一大表现就是:喜欢把好吃的菜全部放在孩子面前。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是全家的中心,所有人都该围着我转,最终导致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心理。

孩子到别人家做客,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很自然地把爱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这在他人看来都是非常没有教养的行为。不招人喜欢不说,而且还会让别人觉得自私自利。

好吃的菜全部放在孩子面前:孩子自私自利的根源

家长疼孩子爱孩子天经地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不是爱,而是“害”。把孩子喜欢的菜都放在孩子 面前,在他人看来,这种行为家长很没教养,这也是最容易把孩子变得自私自利的做法,甚至让他觉得我可以在父母的庇护下为所欲为。

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懂得感恩,反倒会觉得父母这样做是应该的。很自私地享受父母对自己好,却不懂得反哺。步入社会后,面对社会的弱肉强食、人心险恶,谁又会理所当然地以你的孩子为中心呢?

第四:吃完饭不能拍拍屁股就走,要共同承担做家务——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

现在不少家庭,尤其是老人在照顾孩子时,面面俱到。孩子只需要吃喝玩乐就行了,不会让孩子做一些家务,体会一下劳动的快乐。从来不做家务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三个特点:

1.觉得做家务是一件很简单、不累、不起眼的小事,甚至可做可不做,做了也看不见;

2.觉得做家务是一件不挣钱、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事;

3.不感恩那个天天在家做家务的家人。

这样的孩子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责任心不强、看不到为家里隐形付出那个人。

吃完饭不能拍拍屁股就走,让孩子共同承担做家务:好处很多

孩子虽然小,但也属于家庭的一份子,每天吃完饭,可以让孩子帮忙一起收拾碗筷或是扫地、整理餐桌。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是为了让孩子理解整天在家洗衣做家务,准备一日三餐的那个人经历的不易。

也是为了感恩家里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付出,让他明白:事无大小,都是有价值、值得被尊重的。

CiCi妈寄语:关注CiCi妈妈说育儿,专注分享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CiCi妈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有任何育儿疑问,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玫瑾:想要孩子不自私,饭桌上这样教育
【望安山文学】庆元小田园(10)||守好饭桌老规矩(散文)
餐桌虽小但意义重大,父母不注重“餐桌文化”,对孩子成长开倒车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看他的拿筷子手势
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看他吃饭第一筷子夹给谁就知道了!(太准了)
从吃相看透人品,看透教养,涵养要从小抓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