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行为金融学指导投资活动

自从新中国股票市场建立,30年来,无数个人投资者似乎发现了增加财富的新途径。从那时起,指导老百姓炒股票、期货、外汇等的出版物层出不穷,各种投资宝典或投资圣经汗牛充栋。但大多数出版物基本上讲的是投资基础知识或财务知识,很少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投资行为的。同时,投资学理论也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门显学,投资学专著或教材也呈旺销之势。然而,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投资学理论对投资实践的指导作用一直有限。投资学理论信奉有效市场假说,相信人是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有效的。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中,投资者很难获取超额收益。

行为金融学似乎是更能揭示投资行为、构建投资策略的一种金融学理论。作为行为经济学分支,行为金融学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来分析投资者产生的行为,研究发现人们的投资行为远非那么理性,而是存在诸多的行为偏差。尽管行为金融学属于实验和心理经济学范畴,还远未发展成标准化的分析范式,但其影响日益显现。行为金融学的开创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实验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分享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也激励着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呈欣欣向荣之势。由迈克尔·M.庞皮恩(Michael M. Pompian)所著的《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邓鑫译,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4月第一版)一书在将行为金融学理论转变为投资指南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该书将行为金融学的现有成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并用比较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呈现出来,以指导人们的投资实践。

该书对影响投资者行为的观念执着型偏差、信息处理型偏差和情感型偏差三大类偏差中的20个具体的行为偏差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这些行为偏差是人类的心理弱点或心理误区,是普通人普遍存在的,当你读到相关的讨论时,不免会惊讶地说,这说的就是我呀。在这里略举三例。

本书中第一个分析的行为偏差是认知失调偏差,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偏差,说的是当人们发现获得的新信息与自己原来的理解相冲突时会感到不安。而克服这种不安的做法往往是找理由来肯定自己先前的判断或做法,或选择性地获取支持自己原有决策的信息。在财富管理中,当后来发现某项投资决策出现错误时,我们总是固执地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合理的,而不愿快速处理亏损的资产,继续不断补仓从而使仓位越来越高,而不能及时调整抓住别的投资机会。

心理账户偏差是信息处理偏差的一种,这种现象是指人们会根据来源和用途将不同类型的资产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尽管心量账户的设立有积极意义,如对某些特定用途资产确定单独的投资原则,如用于孩子入学的钱单独处理,进行稳健型投资,但是心理账户偏差经常会带来总收益上的损失。如人们习惯性将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与本金区别开来,从而带来赌场赢利效应,即以为投资收益取得的钱可以承担更大的风险,从而冒险行为会进一步升级,似乎投资挣来的钱不是钱,不用遵循本来的审慎或平衡投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个人投资者稍有一点收益后就不像刚开始投资时那么审慎,而变得更加冲动,折腾几年还是回到从前,只是为专业投资者、证券公司、交易所以及政府作了较大贡献。

又如,大多数人还存在一种情感型偏差——损失厌恶型偏差,这是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1979年的文章中揭示的前景理论中的一种行为偏差,这种现象指人们回避损失的冲动比获取收益的冲动更为强烈,人们对风险的承担意愿与收益的获取意愿并非是对称的,如果让一个厌恶损失的人承担1美元的风险,那么要求最低回报应为2美元。由于厌恶损失心理的存在,人们就会拒绝认输,即使看不到盈利转机时,也不愿抛售。因此,大多数投资者在面临损失时会继续持有赔钱的资产(表现为风险偏好倾向),一旦经过长期等待之后这种资产开始反弹并开始获得收益时为了避免损失则会快速卖出(表现为风险规避效应)。由于这种心理的存在,止损点这样的投资原理在现实中往往却做不到。

正因为普通人远非那么理性,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上述行为偏差,这就是为什么由普通自然人管理的机构投资者或公司中,投资行为需要有那么多的投资管理制度,如投资决策流程、止损制度、分散投资制度。说到底,这些制度是克服这些不利于正确投资的行为偏差的。在家庭或者个人投资管理中,也许就得有类似的投资制度。然而,众多的家庭财富管理中似乎并没有这么多清晰的投资制度,正如大多数家庭没有严格的财务会计制度一样。也许我们觉得,家庭是一个以血缘与情感为纽带的社会细胞,用不着如此刻板理性地生活,家庭生活就更加任性和随意。因此,人性的种种弱点在个人或家庭投资生活中经常会有所体现。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加上“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类似宣传的劝导,财富管理已经成为家庭或个人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财富管理或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竞相争抢的重要业务,从而进入了大资管时代,监管部门也在2018年底出台了相应的资管新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各种理财计划、信托计划,与股票、黄金、外汇、石油挂钩的理财产品以及传统的股票、债券都构成了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标的资产。从2007年以来,针对高净值人群的私人银行业务日益成熟。即使有投资顾问的帮助,然而,真正对投资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投资者本人,投资者的金融素养、风险承受能力、投资风格以及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投资绩效。

任何一个需要或正在打理自己财富的人可以从阅读本书中受益。该书说的投资者行为偏差,应当来说普遍存在于普罗大众之中。普通人是有性格弱点的,而这些弱点不仅影响你学业上、事业上以及生活上的成功,而且还会影响你的财富管理能力或者财商。尽管学习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以及投资学的专业知识会提高投资者的分析判断能力,但人们很少去思考自己是哪一类的投资者,自己的性格特征适应何种投资策略。只要投资者存在不少本书所提到的行为偏差,那么他很难在投资上有好的表现。我读这本书时,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真实感,似乎是对自己错误投资认知的全面刻画。也许如果我能早一点读到这本书,真心地改正,今天个人的财富、事业及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番光景。

本书本来是写给各类机构的投资顾问的。投资顾问在指导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是接受了传统金融学教育的投资顾问,在投资所需要的金融学基础知识上应当是专家理手,但是可能不太理解客户的投资理念,或者无法有效引导客户接受理性的投资理念。也许问题就在于投资顾问对客户的行为偏差缺乏足够的了解,或者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克服从专业投资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投资理念。本书恰好可以满足投资顾问们这方面的需要。也许是考虑到这类人群是专业投资与普通投资者的桥梁,为了令人信服地指出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行为偏差,特别地将行为金融学的学术成果用来进行佐证。本书的主体部分是按照如下的体例来写作:首先指出某一种常见的投资行为偏差,分析该行为偏差是什么、有何特征、在投资上有何体现、如何应用,再说在学术上哪位或哪几位学者进行了论证,接下来如何去测试投资者是否具有类似的行为偏差,最后给出如何帮助投资者克服或纠正这些行为偏差。这种写作顺序表明,作者是非常懂得投资顾问的心理的。

最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或学术人士也可以从中受益。当前行为金融学方兴未艾,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研究人士应当能够跟踪这套理论研究的最新前沿。虽然这不是一本定位于学术研究的专著,但是其中所呈现的研究概述让读者比较方便地获得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全貌,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按照本书所展开的文献介绍按图索骥地找到原始文献,从某种意义上,本书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行为金融学文献导论。

当然,行为金融学本身还处在探索之中,知识体系还称不上严密。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用,要能够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就已经足够。只要我们认真地阅读、认真地修正,你就会最大程度地克服上述行为偏差,成为财富管理的高手,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书的另外一个意义还在于指导你的生活。人生的道理是相通的,本书所揭示的影响投资的心理学现象同样可能会影响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如果你明白这些偏差而使自己变得更加理性,那么,也会收获成功的事业和生活。

相关阅读

用行为金融学指导投资活动

[美]迈克尔·庞皮恩 著

邓鑫 译

中信出版集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为金融理论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
一篇带你全面系统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干货文(陆蓉行为金融学讲义)书评
你是个理性的投资者吗?
云顶财说|黄世忠、李诗、于骁然:游戏驿站现象的解析与启示——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
杨东:行为金融学与金融消费者保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