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邦当上皇帝后,不拜祖,也不祭天,为什么却要祭拜孔子和陈胜?

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一生英勇威武,但就在他当上皇帝后,却唯独对孔子和陈胜二位前辈十分尊重,甚至公开祭拜他们。在那个宗法制、“天人合一”思想盛行的年代,贵为万人之上的皇帝刘邦,却一反祭拜祖先、祭拜上天的传统,改祭拜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及秦末揭竿而起的农民陈胜,这颇令人费解。

但当我们稍微深入思考二位对汉高祖刘邦的影响,谜底便可随之解开。

孔子生于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国诸侯越来越不将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使得社会的封建礼教制度遭到一定的破坏。作为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代表,孔子认为自己必须有所作为,维护被破坏的礼制,挽救统治阶级日渐衰微的威严。因此孔子重要的政治思想便是“克己复礼”,主张制定一套严格的礼教规则以维护统治稳定,各阶层之间等级森严,不可逾越,不可以下犯上。

再将视野从春秋拉到汉帝国成立之初,本来武夫出生的汉高祖刘邦对于儒家文绉绉的气质是非常抗拒的,他对儒学和儒生也抱着蔑视的态度。但是一位名叫叔孙通的大臣却扭转了儒学在刘邦心中的地位,让刘邦对儒学大为刮目相看。

由于刘邦是从一介布衣百姓登上皇位的,因此在汉朝建立之初,难免会有大臣心里对这位“草根大臣”感到不服。正当刘邦为此问题头疼时,叔孙通建议制定一套严格的朝拜仪式,以树立皇帝的权威,规范臣子的一言一行,这个建议无疑正中刘邦的下怀。

刘邦接受了该建议,并允许本就是儒生的叔孙通带着其他儒生根据孔子的礼制思想制定朝拜方案。礼成之日,场面气势恢弘壮大,刘邦受到群臣的景仰,这种体验让他真正感受到了“万人之上”的尊贵身份。从此,认识到儒家思想对树立威严之作用的刘邦,一改过去对儒家的鄙视态度,对儒家怀有崇高敬意。在他离世前,他抱恙前往孔子的故乡,以厚礼祭拜这位伟大的政治家。

而陈胜,秦末揭竿而起的起义者,其实与刘邦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同是农民出生,但农民的身份并没有限制他们的思想,他们都对自己所处的那个暴政社会有着强烈的不满,都有先见性地意识到秦朝的统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所以陈胜才会发出“天下苦秦久矣”的感叹。

陈胜是一个有思想深度的农民,他擅长思考,既了解农民的心理,又深谙革命起义之必要性,因此在大泽乡起义中他能很好地利用农民的心理,带领其他兄弟一起违抗上级指令。刘邦正是在陈胜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革命行为,让刘邦对陈胜怀有认同感。

另一方面,陈胜的自视过高、滥杀身边亲信、不懂用人之道使他最终走向失败,遭车夫的暗杀。刘邦从陈胜身上吸取教训,懂得任用有胆识谋略的人,也虚心倾听采纳手下人的建议,不似陈胜那般称王心切,目中无人。正是刘邦善于从陈胜身上取长补短,才让他成功从一介农民走向最尊贵的皇帝。如此说来,刘邦是该好好感谢陈胜,祭拜他也就自然而然了。

总的来说,刘邦祭拜孔子,是出于树立权威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刘邦看到了儒家学说中礼制成分的政治实用性;而祭拜陈胜,则是因为他能从陈胜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又取其长补其短,最终走向成功。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安万年】之一百六拾四:叔孙通,让草根找到了做皇帝的感觉?!
读《史记》儒林列传—书生并非百无一用,救世兴邦都是英雄
高祖刘邦?文盲皇帝如何被文化征服
王道霸之汉天下:汉初儒学的兴起
儒家从诸子走向独尊的关键人物孔甲
叔孙通的第三条道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