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路易坪丨理事无碍——用一种特别的思维“读”佛、道、儒、气功及全息

理事无碍

——用一种特别的思维“读”佛、道、儒、气功及全息

作者:路易坪

修炼不仅是一种实践,而且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宇宙间所有文化的浓缩和结晶,也是宇宙所有文化的放大和扩展。开展这种文化教育是教育的基本,是高于一切的教育。

一一题记

理事无碍!

理要解中行,事要行中解。理有体、相、用;事亦有体、相、用。佛、道、儒本来是一家,是因为同有一片天(体),同在一方地(相),天滋地长万物生(用)。

佛讲明心见性,万法归一;道讲修心炼性,抱元守一;儒讲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佛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道讲阴阳转换,物极必返;儒家讲天地运转,天尊地卑。

佛家一步到位从心(体)上修起,不讲功成,跳出三界,不忘修行。

道家从身(相)上起步,讲功成名遂身退,再到天之道(体)。儒家从命(诚意)讲治国齐家(用)以至诚意而达格物(相)则近道矣(体)。

从此看来,佛家着手在体,不跳出三界成佛不算修成(本来无功可成),以世间为道场,超脱生死为目标,直达觉岸以至觉行圆满。

道家着手在相,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体)才算功成名遂身退(由相转向体)天之道(体)。以自身为道场,丹道为导向,合道为目标。

儒家着手在用,首先学习,充实自己,取得渊博之学识,学以致用,然后取得功名(相)为世间服务。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之性,以中和为道(体)。以天下为道场,功名为导向,以善终为目标。一般善终者会得好报,或借助佛道而达觉岸,了脱生死。

所以,儒家得人意,道家得人身,佛家得人心。

佛、道、儒皆为入体之门,是谓法门,无有高下,只凭缘分慧性。心、身、意皆为人心根性,亦无有高下,只存利钝,就凭以何用事。

从而明确,因事而理,因理而道。事要行,理要解,事理无碍必须解行迸进。

儒家重解,道家重行,佛家解行迸进。

现在明白为什么佛家能普度,道家选度。修炼上少提儒家,也不存在儒观、儒寺等儒家宗教道场。普遍的只有学校就是发扬儒家文化之地。但现在亦被西方科学所占据,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总的说来,佛道本一家,儒亦不必远。重儒失佛道,不是修炼家。

由此引出“气功”一说。

气功,说得长远一点,也就有生命就有气功。浅显一点讲,就是气的功能、功用。生命全凭气的运行转换,所以气功源远流长。而气功之名的起源还不算太久。《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名,名因道而有。气功因它有源远的历史,所发才会成名为气功。但“名”也“非常名”,因此不能执著在“名”上。还是看《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地之始,一切本无名,气功亦然,它与天地同生、同始。而现在出“名”干什么来了?给我们引见“慈母”来了。我们由于累劫以来的执迷妄想,迷惑不解,不晓得万物同根同母,气功伴随着生命的始终。所以,她(气功)是知道的,我们怎能不想见见自己的母亲呢?

她(气功)给我们指了路,让我们自己去见。“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是什么?“妙”就是母。为什么呢?看文字“妙”,“女”,“少”,就是少有的一女,那不是母,是什么呢!所以呢,要见到母,“故常无欲”,“故”,返朴归真,往故乡走。“常”,永恒,不变,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是指本性、性体。本性不垢不净,无欲无妄。本性要回到故乡的话,不要有贪著等欲望,“一物一件非己有,通天大道迈步轻”。“常有欲,以观其徼”,本性如果被欲望所缠缚,见不到故乡(此句前无“故”之意。)就见不到母,见到的是什么呢?“以观其徼”,见到的是无常的有,妄求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辗转求之,求之不得,烦恼纵生,岂不知所求之物是假有,不是妙有(母亲系在我们衣内的衣中珠),刹那生灭。“万般带不去,唯有业从身”,求来求去,本性被“徼”所迷。“有”是“欲”的根源,因有而显欲,因欲而占有。因此“常有欲”者被“徼”所缠,便生死轮回相绪,不得永生永存。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两者,一母同胞。为什么一者“观妙”,能见到母亲,一者“观徼”,见不到故乡,别说见母了,只见到他的所求之物呢?因一者迷途知返,一者执迷不悟(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下面看这两者的后果如何(前面讲了因,后面就是果。)。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同”大同修或大同,“谓之玄”,“玄”亦即“选”或“宣”。“玄之又玄”可以说“选之又选”或“宣之又宣”。这句是说,大同修是筛选的过程,选之又选出那真正未失珠光宝器的才能拿着珠光宝器,进见慈母。“众妙之门”,就是慈母的门,我们的家。

这段亦是“大开方便之门”(气功),实行大同修,过玄关(筛选之关),以进“众妙之门”。

珠光宝器”是慈母系在我们衣内之物,也就是“衣中珠”或“玄珠”。

为什么用《道德经》的首段联讲气功呢?

巜道德经》是老子所传,“老子”者,有严父之意。《道德经》是严父的教诲,严父怕我们取了父姓忘了母,就教导我们有阴有阳,孤阴不生,纯阳不长,阴阳和合,即归为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因此,《道德经》以下主要针对阴阳不能独立而存在(不要忘父,亦不要遗母),必须“阴附阳抱”,才能达“冲气为和”。《道德经》五千言,世人多不解,于是一语道破,“冲气为合”就是气功出名的原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为一分一合,亦即一呼一吸。一呼一吸为一息。因此,“气功”以应“冲气为合”而告全息。

全息讲“三心通融,万物归息”。“三心”即老子所说,父心(阳),宇宙万有,母心(阴),妙有,宇宙间阴性(生命)部分,附阴而抱阳(子心),我之妙有(自身阴性部分),三心通融即三心亦一心,一心即三心,圆融无我,万物归息,万物与我同根,万物亦我,我亦万物,认祖归宗,合家团圆,永生永世,息息相处。

因此说“气功”应运而名,名,非常名,叫人彻悟到“气合”是“全息”的标志而向全息奋斗,这才是最终方向。

此上是吾人在修悟的过程中的一点浅悟。佛、道、儒之教皆为门径,称“教”者,是教诲我们入“众妙”之门,是指点我们走“众妙”的路径,不管是佛的标准,道的标准,其码要做到至善至美。然后“气功”,称“功”者,要我们依教奉行,而能成功。功成道满,无为而无不为(全息)。全息不但要至善至美,还要至善至灵!

儒、释、道为理为用,气功为事为相,全息者理事无碍,为体。如同“指月”之意,指为理为用、为事为用,月为体,见指不见月者多也! 

文/路易坪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路易坪,原名路照平,字平原,号道恒。山村农民,1969年2月生,甘肃通渭陇山人。喜欢读书,尤喜欢读一些东方远古文化方面的书,因解析解难之方尽在其中。时不时的写一些语言文字,也不时的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和一些网络媒体。《探索者随笔一一人类的出路在哪里》、《也谈思维》、《有感于圣人的不言之教》、《我读古圣贤大德》、《我读中国文化》、《我读伟人毛泽东》、《我读二十一世纪》,是其自认为的代表作。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背靠远古,面向未来,再而精进,劣汰优升。面对当今人们文化和信仰的缺失,他提笔写下了这么的话语:一笔落定千秋月,呼唤万水千山志。你我知春还自然,探源寻古永志坚。他不仅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而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参研者、大乘修炼者。一个大乘修炼者,他是这么说的:心游天地外,思入造化中。格物识自性,致知思维升。正心物我融,诚意感应真。集神物通灵,化物济群生。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遁术交流
儒、佛、道三教与茶的渊源
《论语》与《道德经》互补(上)
从佛道之优善,尊两家为辅统
【随笔】路易坪|​|修悟(三则)
老子《道德经》的现代和世界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