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温《白鹿原》:耗时15年搬上荧屏,小说的现实意义在剧版呈现

一部《白鹿原》成就了陈忠实,陈忠实成就了《白鹿原》。即便陈忠实故去,但是他这部作品,以及影视作品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部描述陕西人熟知的关中民风呈现,曾一度引起油泼面热潮,《白鹿原》的文学基调立意高远。对于改编来说,无疑是难度很大。

《白鹿原》小说篇幅本身就很宏大,拍摄无疑也是困难重重。丰满的人物和强大的故事逻辑铺展,才能让这,巴尔扎克所说的“民族秘史”呈现。

而剧版《白鹿原》也编剧在做剧本改编时并未急于动笔,阅读《白鹿原》,又在原上住了半个月体会,与陈忠实老师约见,了解相关细节,随后才把这部巨著拍下来。

这部以张嘉译、秦海璐、何冰、李佩琪等人主演的同名电视剧,豆瓣评分8.8,在这个特定年代的故事,能够有这样的高分,何况这部作品囊括了飞天,白玉兰,金鹰三个国内影视顶尖大奖,足见这部作品的魅力。

《白鹿原》给人感觉是看不懂的,毕竟那么一本厚厚的书,要拍出电视剧真切看懂真的是从内核去看,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村为缩影,主线是白稼轩与鹿子霖两个人之间明争暗斗,尤其是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两大家族的兴衰史无疑是看点之一,而经历漫长时间,特定年代的人们其实也在讲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而这篇文章,就以《白鹿原》作者的思想与理念来剖析剧版《白鹿原》到底给大家呈现什么样的关中风情,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段特定的历史,是作者心中一场“兵荒马乱”中的突围,更是生活一面镜子,审视自己,历史与现实可以互相观照,兴旺与衰退,尤其是兴旺时的茫然与放纵,写实再现其内在哲学。

时代缩影与鲜明人物碰撞,对民族“秘史”的解读

剧版《白鹿原》除了在舌退清兵、劝娶仙草、白鹿子孙成长线这些情节上,让人感受到戏剧张力的命运轮盘,留给让人印象最深刻莫过于剧中人物,比如白嘉轩、鹿子霖、百灵、朱先生等鲜活生动的人物,其背后承载着作者陈忠实关于时代的思考,以及对这段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人物命运与时代紧密结合,甚至与作者人生经历重叠,对这段民族秘史进行深刻解读。

时代与人物,向来是文学艺术中,尤其是优质长篇作品里内核主旋律,因为一部好的作品,交代历史更迭,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日本侵华,随后是抗日战争,不同时期的人物拥有不同心理和生活现状。

在《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人冉阿让,故事背景处在法国革命历程时期,透过他人生每一个阶段,折射当时法国人民的现状,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比如收养妓女方汀的女儿,抚养女儿长大,还有救下女婿,直到女儿结婚才与世长辞,每次看到都被深深震撼。

《悲惨世界》注重主线的描述,辅线的一步步铺陈,而《白鹿原》则是把陕西原上的家族群像一一展现,宏大且邈远,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碰撞。

到底是时代影响了人物,还是人物命运影响了时代?《白鹿原》中的小人物中的也有诸多佼佼者,家族的兴衰史的变迁,小人物如何能够对抗大时代?辗转半个世纪,从清朝到解放战争,“魔幻现实主义”即“封建主义”,在一点点瓦解,而这段过往人们,是如何一点点思维转变,就是追剧中看点之一。

或许在看到这部剧的题材,给人以厚重底蕴,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适合年长一些人去看,当你深入去看这部剧的话,这部剧不仅仅适合年长的人看,更适合年轻一代。

时代影响了一大批人,而一大批人也在影响了这个时代。历史缩影融入了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书改变成电视剧,有一定局限,书中涉及的敏感话题,也会在影视中隐去,但是能够最终呈现的,无疑是打磨后的精品。

比如:白嘉轩这个人物,他看起是“英雄”带动大家一起成长,一起变革,但是他迷恋土地,眼光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是一名坚守传统又被风云变幻的社会冲击下,依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他作为那个时代的特有人物原型,可谓是有着特定年代典型代表意义。

我们会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是选择当指路明灯?还是随波逐流?

答案显而易见。

时代的弄潮儿从不屈服于命运,不甘命运的庸碌,即便面对这些,也要突围而出,而这样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即便如此依旧要充当前浪。

一下子让晶姐联想到了最近热议的哔哩哔哩上的短视频“后浪”,在这短视频中有的人看到积极正能量,有的人对“后浪”中人物局限不具备代表性产生异议。

而时代浪潮依旧不断前进,是进也好,是退也罢,时代早就是隐没在背后的推手,至于是否跟随,全凭你内心的指引。

而命运的轮盘,由自己把握。

剧版《白鹿原》虽然聚焦了主线,但是如群像般呈现不同人物鲜明特质,一次次感受人物命运的同时,感受特定年代一群人的命运使然。

白嘉轩是领头羊,坚守传统文化的标尺,是一代人心中的英雄;

鹿子霖则圆滑世故,处处与白嘉轩对着干,毕竟想要留存一些道义,毕竟要与现实抗争;

鹿兆鹏是白嘉轩的“青年版”,时代变革,他进城读书,不再是白鹿原上的井底之蛙,随后他投身革命尝试要改变世界;

朱先生是神和先知的哲人,神机妙算又品格贵重;

白灵和鹿兆海是人们心目中的白莲花,心思纯净,大公无私,是大家心底里最向往的人。

时代缩影下的鲜明人物一个个故事展现着独一无二的人物魅力、剧版《白鹿原》民族“秘史”的解读真实且纯粹,一次次让你融入故事当中,感受时代下的小人物的奋力挣扎和一点点蜕变,正如中国千年的历史般,经历清朝衰落的巨变之后,日益走向新中国的步伐。

“魔幻现实主义”与关中写实风格,隐藏着欲望与生活的批判


其实看过《白鹿原》就会被开头“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的魔幻色彩感觉到荒诞。还有更荒诞的他的老婆死状一个比一个诡异,尤其是第六任老婆胡氏,没有见过前五任女人,却夜里见鬼说出的那五个死者的相貌特征,不得不招人来“捉鬼”。

乍一看这些剧情很魔幻,甚至很荒诞,但是这部剧还是改了许多,不过还有些留下来。

开头把仙草的来历,仙草成为白嘉轩从雪地里救回的女人,又恰好是他爹原先要给他用粮食换的媳妇,有一点宿命感,还有白灵一出生就被白狼叼走……

不过鹿子霖最荒诞的剧情还是保留下来,鹿子霖拼命占便宜积聚财富,供儿子上学,抱着痴迷的幻想时刻努力往上爬,也没能颠覆白家在白鹿村的统治地位……

开头那段剪辫子,渲染的歌声,奔跑的人们,似乎有找回小说的感觉,但是那些荒诞毕竟通过不了审核,最终只能以写实风格展现。

在封建主义的男人的价值观里,老婆多是一个男性炫耀的资本,是一个家族雄厚势力的证明。

剧版《白鹿原》白嘉轩带着粮食娶妻,没想到是因为饥荒年代,是被逼的,白嘉轩把粮食留下自己走了,感慨娶了六个妻子都死去,甚至扬言不想娶妻不想当族长。

写实见长的陈忠实为何要把这种魔幻注入小说当中,剧版《白鹿原》算是揭示了主旨,人的欲望与生活的批判。

  • 欲望如影随形, “仁义”凌驾之上的天道


当白嘉轩抱起仙草回家,他的欲望是传宗接代,有一个依靠的人,白嘉轩心中有道义,但是他只不过是 “凡人”同时也是有“人欲”,为人笃守古训,重仁义,但是面对家族命运,还是违背道义,他靠谋略赚取鹿家的风水宝地,后来靠种植鸦片致富,让白家重振旗鼓。

但是对待女性,虽然同情死去的女性,但是依旧要传宗接代,白嘉轩把圣贤人作为道德标准,却依旧留存封建社会那种贵贱等级,以及男女差别的老传统。作为家族兴旺,他肩负责任,作为男人娶妻是“天理”。

在特定的年代,芸芸众生有着形形色色的欲望,在命运的漩涡中沉沦,是随波逐流变得平庸甚至吞没,还是奋起抗争,这里是的巨浪中,欲望如影随形。这世界一切都在变化,永恒不变只有无言的天道。

这就是朱先生,把“仁义”这种古老道德试图在这个纷乱的社会稳住人心。但时代的浪潮,这些看起来正确,实际上是摧残和压抑人性的道德专制,迟早会消亡。

凡人们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而不真心实意的实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缘故。

“凡人”就是因为内心的欲望,不能够真心实意的实行,因为心诚则灵,凡人与圣人的距离。不过时代又岂会静止,清末,当西方势力(现代性)侵入这原上,即使想靠着白鹿来安慰心灵,但是欲望在压抑和现代注入,人们的内心又在一次次激荡中发生变革,只是觉醒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

  • 《白鹿原》女性视角 特定年代女性的命运

女性的命运是每个时代都在思考的问题,尤其近年来的新女性形象,女性似乎是从那个被思想压迫的走出来。

可是《白鹿原》的女性并非如此幸运。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是女性,同样抗争也是女性。

剧中的几个女性角色,展现了一种现实意义,同样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秋月是封建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子,习惯了逆来顺受,也遵从封建的“三从四德”,嫁给鹿兆鹏是包办婚姻,对待这段婚姻,有着近乎执念,但是当鹿兆鹏放她自由,她不敢选择自由,因为她从来不知道自由是何物,被封建思维禁锢的灵魂,如何能够接受这样释放?

更讽刺的是,对于秋月的死,鹿兆鹏对白灵说:“杀死秋月的不是那一根绳子。”企图撇清自己的责任。无疑,兆鹏就是拽着绳子的那一个人,是他把秋月逼上了绝路,但是他却不自知。

田小娥倒是敢于追求爱情和幸福,她对黑娃的爱,却被人一次次羞辱,她要反抗,她要报复,可是她却被吃人的礼教活活害死。

唯独白灵在追求自由,白灵做了勇敢的选择,她能够担当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时代给予女性的使命。这强烈的对比,是无比震撼且强烈的,这种批判现实的血泪故事,引人深思。

  • 白鹿隐喻的希望 魔幻中带着现实讽刺


白鹿踏过的土地带来祥和,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土地作为根是一切赖以维系的基础。把现实与虚幻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影射中有隐喻,白鹿“神话”给予原上人希望,但是却看到一个民族性,封建迷信文化被视为一种糟粕,但是这一切与我国农业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渭河平原地带,那个封闭的年代,那里面家族世代争夺的土地、养育的子嗣、信奉的宗教、家族的祭祀……构成了中华民族朝代更迭留下的传统文化信仰,残留的痕迹依旧存在。

小说以魔幻形式呈现,剧版以现实搬上荧屏,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民族抗争史,这段历史现实意义,至今依旧有参考学习价值,让后人如镜子一般,时刻警醒人们,落后思潮害人害己。

白鹿原上有白鹿,陈忠实留存《白鹿原》

白鹿原紧邻古城西安,是陈忠实的桑梓之地,也是他的精神之乡。所以他会如此执着于写这本《白鹿原》,为了写这本小说用6年时间撰写了《白鹿原》一本书,为了完成这部长篇小说,陈忠实花了四年的时间,查阅历史资料,搜集生活素材,研究民族问题和心理学、美学的新著,学习借鉴他人长篇结构的方法……


为了真正完成这部作品,并和妻子约定:先写书,如不成,便去养鸡。只有如此魄力,才有如今这部经典著作。

而剧版《白鹿原》更是经历诸多波折,耗时10年,10年立项、6年筹拍制作、94位主演、400位幕后工作人员、4万群演、227天创作周期,播了又停,停了又播,耗了15年终于搬上荧屏。

电视剧《白鹿原》历经坎坷,不可谓不用心。导演刘进和演员张嘉译是老搭档,《悬崖》《一仆二主》《告密者》《秘密列车》等都有两人的身影。

如此历经千帆的磨砺,才有一朝苦尽甘来的精彩佳作。《白鹿原》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时期,正所谓国内学界对现代性的研究最为盛行的时期。陈忠实“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尤其是魔幻主义色彩。

虽然有些遗憾陈忠实没有看到剧版播出就去世,不失为遗憾,不过他写下了《白鹿原》,把正能量的“白鹿精神”留存。

什么才是不朽的?

当然是灵魂,当陈忠实把内心对家乡的炽热融入到书籍当中,感受他作品的炽热,即便他故去,依旧用他的作品,他的灵魂影响着更多的人。

白鹿原上,苍穹之下,

一段旷世家族秘史,雪花洋洋洒洒飘落在广袤的大地上,

牌楼庄严肃立

……

这段“白鹿”传奇,离开镜头的画面,让人陷入沉思。

剧版《白鹿原》描绘对焦关中之地的厚重,写实手法记录了这里的人们的水深火热,故事内核里欲望与现实的斗争,以及对整个民族的忧虑,以及现实主义的批判。

一边感叹谁主沉浮的历史洪流的奔流不息,一边感慨写实的剧情里,时至今日依旧有着现实教育意义,如一面镜子,以史为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白鹿原》对庸常人生存状态的关注
一个失败的儒家伦理思想反叛者――试论黑娃形象看陈忠实《白鹿原》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演绎
白鹿原:没有比侮辱一个人的价值观更侮辱人的|那个圮坍了的白塔
《白鹿原》没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因为陈忠实写的不够好吗?
白鹿原的些精解
陈忠实是一个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