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流传一句话:“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俗语是一种散发着乡土气味的文化形式,古代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没上过学,所以他们平时根接受知识或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俗语。

在这些俗语中不仅有人生百味,还有可以指导生活的哲理。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 就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老话。

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说的是在古代社会,官员从来都不会去老百姓家;而一家之主也不会随意进儿子的房间。

但是如果这样浅显的理解,那可就太粗浅了。老祖宗留下的忠告,其实蕴含深意。

第一、官不入民宅

在古代社会流行“君不进臣房”, 很显然这既是封建礼教的规定,同时也是上下尊卑的突出表现。

另外一种解释说的是如果皇帝去臣子家,不仅仅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最重要的是还可能霸占,臣子家的金钱、宝物和女人。

而“官不入民宅”和这句话的意思颇为雷同,只不过人物进行了调换。“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很多古人做官的主要职责,就是能够兴盛一方土地,并且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如果平时公务不是特别繁忙的时候,总是去大街或老百姓家闲逛,碍于身份和面子就会受到热情的款待。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老百姓的经济条件本来就比较差,如果总是款待当地的父母官,相信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拮据。

而总是去民宅的官员,也会被认为品行不端。很多人可能会在背后去议论,这个官员就是为了去老百姓家混吃混喝。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好的影响,这个官员的名声可能就会被毁坏,进一步说他未来的仕途肯定会大受影响。

所以从这句俗语中可以了解到,做官千万不要与民夺利。只要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将当地的经济和治安搞好,那么老百姓就会拍手叫绝,或者说为这个父母官点赞。但如果总是时不时地去民宅,就会让人感觉是一种难以推脱的负担。

甚至官员经常去的那家民宅,也会让其他老百姓为之忌惮。因为其他老百姓可能会认为,这个官员和这家的主人有关系,或许是他们在勾结做坏事。

这样一来,不仅会孤立民宅中的主人,甚至还会影响他的正常生活,所以瓜田李下的事情不要做。

第二、父不进子房

在古代社会所有人都要遵守“三纲五常”, 据史书上记载:“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而“五常”则是指:“五常之道,仁、义、智、信也。”。

简而言之,君主要在臣子面前有威仪,父亲也要在儿子面前树立形象。从这句俗语的表面意思上来看,可以解释尽量不要随便进儿子的房间。

如果按现代人的说法来讲,就是无论孩子大小都有自己的隐私。即使是父子或母女关系,作为家长的也应该时刻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

在很多港台影视剧中,这一点表现的特别好,父子在讨论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在公共区域比如客厅。

这样不仅可以让关系更加融洽,最重要的也是尊重孩子的隐私。儿子就应该尊重和听命于父亲,但是从作为独立的个体角度来讲,儿子的隐私也至关重要。

大家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虽然儿子和女儿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但是却不要每天都给他们压力。

本来他们上学和工作就已经焦头烂额了,如果这个时候就不给他们私人独处的空间,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心情关系。

尤其是在儿女长大成人之后,并且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个时候在进入他们卧室之前,最好先和他们打招呼,并且得到允许之后才能进入。

毕竟已经结婚的人,隐私方面要更慎重,一旦不经允许进入就会让儿女很生气,做父亲的也会没有面子。

儒家思想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所以将修身放在第一位,实际上这就是古代男人的一项必要条件。

有一句话叫“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男人连最起码的修身都很糟糕,比如,不尊重自己的子女等,那么他也将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

结 语

“瓜下不正冠,李下不提鞋”,这是一个流传了1000多年的定律。所以作为一个父母官或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则不仅会给他人造成压力或麻烦,而且也会影响自己的个人名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语:“父不进子房,官不入民宅”,老祖宗的经验,都有什么道理
俗语说:“父不进子房”
俗语“父不进子房”, 后半句透露了从古至今官民之分, 却少有人知
俗语“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老祖宗说的是啥呢
俗语说:“父不进子房”,它的下半句更经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语: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是什么意思?做父母的不妨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