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列强环伺,李鸿章却每天在衙门练习磕头,是朝中发生了什么变故?

列强环伺,李鸿章却每天在衙门练习磕头,是朝中发生了什么变故?

文/清尘

朝阳下的紫禁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颐和园里的东风将宫中的柳树吹斜了。落日下故宫颂赐着欣的蜡烛,在皇亲国戚的宫府中一排一排的升起。

十九世纪末的北京一如既往的歌舞升平,然而列强环伺,在北京城里的一角北洋大臣衙门的高级办公室里,李鸿章却每天一日三次的温习着磕头之礼,那一年正好是慈禧老佛爷的六十大寿,不光是李鸿章,其他朝中大臣也都在恭恭顺顺地准备着。

以上是小编在《清代之竹头木屑》了解到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片段,“前合肥”就是曾经的直隶总督,晚清重臣李鸿章,因为“太后万寿在迩”——太后的寿辰即将来到,每天都在有规律的练习着磕头。

当时年纪已经六十又四的帝师翁同龢,作为当朝皇帝光绪的老师将磕头练习做得更过分,一天没有练习5次三跪九叩他老人家是不会睡觉的。

大家都是国之重器,怎么还要练习磕头呢?想想老佛爷六十大寿的盛大典礼,大臣三跪九叩肯定需要一次又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怎么能容有闪失?

大家提前这样练习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熟悉了必要的礼节程序,又在为正式台面准备锻炼着耐力和体能。要是到时在隆重的庆典下体力不支当众出丑就得不偿失了,以往可是有大臣把身家性命栽在大殿之上。

乾隆时期,劳苦功高的三朝元老,年逾七十有四的吏部尚书、以及署理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的刘于义,勤勤恳恳地向乾隆皇帝在养心殿报告工作。

刘于义大臣年岁已高,在长时间跪着汇报工作以后,当汇报任务完成平身时可能因手脚配合不当大脑控制不足,一个踉跄自己踩到衣服边角摔倒,伤重难以救治,与世人告别了。

大家为了重蹈覆辙,大臣奏事的效率提高了不少,尽量能不说就不说,可以长话短说的就尽可能简洁汇报。

可对于年纪大的一些臣子,他们对于跪拜奏事可能还是吃不消。在马续纶的《石屋续沈》书上,已经七十高龄的晚清重臣王文韶也和李中堂一样在家中练习跪拜。

他的家眷为他贴心的将一束厚棉花缝在膝盖上面,腿不会因长时间的跪靠而太过于消耗体力,即使是上了岁数的中年人,练习跪拜也不会太吃力。

平定太平天国事后,曾国藩奉命到京城觐见皇太后,慈禧特允曾国藩不必跪拜奏事,表彰他的功勋。

就连多数满族皇亲也不能享受如此的厚遇,更别提老老实实跪着汇报工作的左宗棠,李鸿章了。这就是皇上对战功卓著的大臣给予站奏礼。朝廷也有时会变通一下。

然而在清朝以前,君臣之间的尊卑还没有如此明显,礼仪也没有如此这样的复杂。晚清的康有为羡慕汉唐时期的丞相羡慕得流口水。

当时皇帝甚至为表示尊重臣子得起身迎接上朝的丞相,和大臣一起坐着平等和气地商讨大事。宋朝的时候,皇帝更加威仪,将大臣们的椅子拿了出去,只能让他们站着说话。

自从椅子被突然冷不丁抽出后,元朝、明朝、清朝,干脆就一直跪了下去。

还有一件膝下外交礼仪的趣事,乾隆皇帝大方地让英国派来的使臣马戛尔尼在觐见乾隆皇帝时不用行行三行单膝下跪礼,不必叩头,解决了这场纠纷。之前朝廷一定要马戛尔尼在觐见乾隆皇上的时候时行三跪九叩的礼节,让双方都闹得不愉快。

可见清朝是一个很讲究磕头的王朝。祭告天地、祭祀祖先,这些就不用说了,一般连王公贵臣觐见皇帝,也必须按礼节行三跪九叩。这在《大清会典》有明文写着:“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

高入天边的玉楼,响起了遍遍钟声。太后的寿辰到了,拌和着群臣们踏上台阶的声音,行着事先练习多遍的叩拜之礼,恭贺着国家的昌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73年 外使见清帝不再三跪九叩
李鸿章第一次觐见慈禧,回家就跟儿子说了8个字,眼光堪称经典
令人哭笑不得的清朝外交
哭笑不得的清朝外交
清朝外交巡礼:
并非维新派的翁同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