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迎春杯”全国首届公众平台线上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张荣
母亲的故事
张荣
一、母亲嫁入豪门的痛苦生活
张家可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可是,母亲嫁入张家,并不像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可以过上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
我的祖父死得早,祖母才二十多岁就开始守寡了。由于她得了胃病,主要靠鸦片止痛,因此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使得家境每况愈下,濒临破产。叔伯们都特别关照孤儿寡母,每年都按惯例,从“众租”中拿出一些资助她。祖母凭借寡妇那“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家族中有点蛮横,加之叔伯们对她处处姑息迁就,使她慢慢地滋长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性格愈加孤僻傲慢了。她不苟言笑,跟妯娌们也很少有来玩,整天拿着一杆鸦片枪,端坐在大厅的椅子上。她那小而深邃的眼睛,散发着令人恐惧的寒意,让人望而生畏;她说话的言辞犀利,且又正颜厉色,让人不寒而栗,俨然是一个封建地主家的峻厉婆婆。
不难想象,面对如此高傲冷漠的婆婆,如果你没有深宫侍女的能耐,想伺候好她,无异于蒸沙为饭,是做不到的。我那刚走出闺房、涉世不深的母亲,并没有侍女的本事,照顾婆婆当然不可能细致入微,使婆婆时时开心;母亲为人处事也做不到左右逢源,八面见光,使婆婆事事如意。因此,母亲时常莫名其妙地遭受婆婆的责难,天天诚惶诚恐,甚至连晚上睡觉也是提心吊胆的,没有一夜敢于安然入睡。
我父母卧室的内侧有一个推拉的小门,开门的响声特别大,每晚夜深人静后,祖母都会不定时地从那小门进去查房。她提着一盏马灯,猫着腰,款步姗姗地走到那门旁,先侧耳静听一会儿,然后“哐当”一声把门推开,侧身进入房内,蹑手蹑脚地走到床边,仔细查看他们的睡态、盖被等每一个细节,且每晚都乐此不疲。有的夜晚,祖母心血来潮了,还得复查一遍,倘若巧遇他们的“那件事”,她倒无所谓,反而还会帮助他们纠正动作,可母亲却被吓得如同满月小儿听霹雳,全身骨头都要被震碎了。第二天,祖母还要做“总结报告”,什么“父亲的被子没盖严实”、“母亲的睡态不好”等一大堆全是母亲之过的话。 
在繁文缛节多如牛毛的封建家庭里,母亲睡觉尚且在祖母的监控当中,更何况生活的其它方面,所以母亲每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只好把平淡写在脸上,把痛苦埋在心里,以求得与婆婆和睦相处。
父亲是独生子,在“众星捧月”中长大,慢慢地染上了纨绔子弟的坏习惯——游手好闲。他特别喜欢看戏,有时跟戏班子出去,几天几夜不回家。在祖母眼中,这又成了母亲之过。即使父亲在家里,母亲也没少挨骂受气,因为父亲惹的祸,也都是母亲的错。祖母的理由很简单,母亲比父亲大两岁,就应该要照管好父亲,如果出了问题,责怪母亲没商量。有一次,父亲公然把一个女的老相好带回卧室,母亲躺在床上佯睡,一动都不敢动,只能从床上的镜子中偷窥他俩表演的“爱情戏”。如此触犯封建礼教之事,经常莫名惊诧的祖母,一点都不惊诧。母亲哪敢吭声,只能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默默地吞噬生活的苦果。一个弱女子,被戴上了封建礼教的枷锁,失去了自我,哪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不过,母亲受过“三从四德”的教育,认为“孝公婆”、“敬丈夫”是天经地义的事,对祖母的规行矩步,以及丈夫的少爷脾气,她都习以为常了,还不至于忍无可忍,但母亲怀孕生子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可谓残酷至极,使母亲悲痛欲绝,肝肠寸断,难以忍受。
母亲的第一胎是女儿,重男轻女的祖母很生气,经常说三道四,挖苦母亲。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滞后,女婴又没有得到祖母的关爱,还不到周岁就夭亡了。
第二胎重蹈覆辙,母亲痛不欲生,再加上祖母的冷嘲热讽,她的精神遭受严重的摧残,成天惴惴不安,总觉得身不由己,无所适从。
母亲怀第三胎时,祖母让母亲跪在她的面前,看着她那双阴森而又恐怖的眼睛保证“一定要生男孩子”。祖母也下达了“死命令”,“如果这一胎还是女孩的话,不管健康与否,都得送到育婴堂。”生男生女怎么是母亲能够左右的呢?如此愚不可及的事情,竟然发生在世代“唯有读书高”的大家族里,没有一个长辈为我可怜的母亲说一句公道话,她只能寄希望于第三胎。然而天公不作美,母亲没有如愿以偿,第三胎还是生女孩子。祖母不由分说,雇人将母亲的女儿、我的姐姐偷偷地送走了。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作为母亲还没看过一眼,就不知去向了,这何其残忍啊!哪个母亲能承受得了呢?
母亲生第四胎女儿时,祖母不幸病逝了,女儿才活了下来,起名为“招弟”。可能是天意,母亲每隔两年生一个男孩,连续“招”了六个弟弟,因种种原因,死了三个。母亲一共失去了六个孩子。一次次的生活磨难,都无不让她哀哀欲绝,痛不欲生。
母亲嫁入豪门的痛苦生活,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物质生活富足的家庭,精神生活并不都是很理想的。
二、母亲巧救壮丁
小时候,我时常听母亲叨念这句话,“他还活着吗?”我好生奇怪。“他是什么人?”“母亲为什么念念不忘?”莫非是……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因而不断地追问母亲。在我的反复催促之下,母亲和盘托出了自己在解放前夕救壮丁的故事。
一天清晨,母亲和往常一样,轻轻地走到柴火间,准备煮早餐的柴火。这时,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柴火上的一个大箩筐,怎么会掉到地上呢?她没有多想,随手将它提起来。就在这一瞬间,母亲被眼前的一幕,吓得浑身颤栗,像筛糠一样哆嗦起来。到底是什么事情,会把母亲吓成这个样子呢?原来是,箩筐里躲着一个穿着国民党军装的人。这时,母亲在惊恐之余,联想起前几天发生的逃兵被杀害的恐怖事件。
解放前夕,国民党的部队已溃不成军了,为了补充兵源的不足,四处拉壮丁,以苟延残喘。不堪忍受虐待的壮丁们,寻机逃跑之事,时有发生。
我家的隔壁有个白神堂,是驻扎部队的好地方。有一个壮丁,在夜色的掩护下,从白神堂翻墙进入我家的院子,被伯父看到了。伯父从来就是一个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人,即便是一件小事,也会使他心儿忐忑,惶惶不安。这个不速之客,当然会把他吓得五色无主,但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很快就明白了来者的身份,立马镇定下来,赶忙让壮丁穿上长工的衣服,教他从后门出逃。
伯父打开房门的那一霎那,一把明晃晃的刺刀,冷不防地刺了进来。伯父是一个生活经验老道的人,懂得开门时应站在门旁的生活常识,没有被刺中,可那位壮丁就没那么幸运了,耳边被刺了一刀,血喷然而出,吓得伯父两脚像弹棉花似的不住地打颤。壮丁“哇”地一声尖叫,迅速转身,飞快地往房子里逃窜;两个荷枪实弹的兵丁,紧跟其后,穷追不舍。就在那时,正在坐月子的伯母,见到一个血淋淋的人冲进来,慌不择路地躲到她的床铺里面,把她吓得如同寒蝉,哑然失声,瘫软在床上。壮丁走投无路,只好束手就擒了。
为了杀一儆百,他们把抓回去的壮丁,捆绑在白神堂的柱子上,打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夜,像海一般深沉,不时传来可怕的惨叫声,使人感到惊恐不安,无法入睡。母亲和伯父们都担心他的命运,偷偷地跑到楼上那靠白神堂的窗口去窥视,那可怜的壮丁低垂着头,看样子已没有生命的迹象了。
第二天,他们把死者放在白神堂门口暴尸示众,以警告其他壮丁。血的事实让母亲明白了,这个壮丁如果被抓回去,也是必死无疑的了。
母亲想到这里,很快就镇定下来,知道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自己该怎么做了。
那壮丁满脸稚气,且写满了“惊恐”二字。当母亲把箩筐提起时,他立马五体投地,像鸡啄米似的,不停地向母亲磕头求救。那时,如果母亲没有及时反应过来,而是大声呼叫,必定会被蹲守在外面的哨兵听到,那么这个壮丁就难逃一死了。经一事长一智的母亲,忘不了上一次的教训,她立即调整了一下情绪,很快就镇定下来,用箩筐把壮丁重新罩住,抱着柴火,若无其事地回到厨房,但“救”与“不救”的各种想法,仿佛旋风似的,在母亲的脑海里回旋,“现在该怎么办?门外肯定有埋伏,他根本走不了。”“如果把他藏起来,万一被发现,岂不是自己惹祸上身。”“他这么年轻,如果被抓回去,同样会被活活打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母亲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救”的决定……
早餐后,家里来了一群凶神恶煞的兵丁。他们东走走西瞧瞧,找遍了房子的每个旮旯,一无所获,只好悻悻而归。临走时,一个络腮胡子,满脸横肉的兵丁扔下这么一句话,“谁窝藏逃兵,谁就是死罪。”这一拨刚走不久,又来一拨,同样无功而返。为了寻找逃兵,他们接连到我家的院子折腾了好几回。虽然动静越来越大,面目越来越可憎,但他们的搜查全是枉费心机。
那些贼眉鼠眼的兵丁们,都很有搜捕经验,母亲是如何躲过他们的眼睛呢?
聪明的母亲自有办法躲过他们的搜查。她知道,救人也是救己,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否则死的不只壮丁一人了。这就让母亲颇费心思了,或把他藏到大衣橱里,或床铺底下,或楼上的暗角处,她都觉得不妥,被一一排除了。后来,她在情急之中,突然想到一个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方。我家的大碗橱后面,有一个防匪的小壁橱,因碗橱很大,装的全是易碎品,从来没有人搬动过,小字辈无一人知道,大人们也都把它淡忘了。母亲一想到那地方,犹如从黑暗漫长的隘道里,走到出口处一样,脑际豁然明亮了,于是便想方设法,把他塞进那壁橱里。这时,她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了一点,砰砰直跳的心,也平静了许多。那壮丁如果不是遇上这么睿智与勇敢的母亲,绝对是逃不过这一劫的。
“救人必须救到底,我怎样才能让他安全出逃呢?”母亲带着这个问题,天天出去“侦探”。他知道,国民党的那支部队驻扎在白神堂,一定会在周边部署明暗哨,如果那壮丁一露面,肯定会被他们抓回去,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母亲暂时把他留下,以待时机。张氏是个安分守己的封建大家族,个个都是明哲保身的正人君子。母亲为了不让忠厚老实的叔伯们担心受怕,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着这“窝藏”之责。
几天之后,那支部队突然销声匿迹,不知去向了。母亲经过调查确认之后,小心翼翼地把他装扮成上山砍柴的长工模样,并给两块“袁大头”做路费,教他出逃。那小伙子,踏着朝露,沐着晨风,迎着初升的太阳,迈着箭步走了。
我想,母亲在救壮丁时,应该不会想得那么多。然而,不论母亲当时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但她救壮丁的行为是值得点赞的。在一个封建的大家族里,父亲在外地做生意,母亲让一个小伙子在自己的家藏了那么多天,这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与痛苦?何况,救逃跑的壮丁,一旦被发现,自己就会脑袋搬家。这是多么凶险的事啊!可她却毫不畏惧,敢于冒着生命的危险,大胆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笼,心甘情愿地去救一个陌生人。可想而知,当年被妖魔化的地主分子当中,应该不乏具有人性闪光点的人吧。
三、母亲的艰难选择
在镇反的前夕,父亲被莫名收监了,家庭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人的肩上。那时,乡政府收养的一条狗(原保长,它没有利用价值之后,被人民政府枪毙了),三番五次地上门耀武扬威,逼迫母亲交出她的妹夫(原乡长),把我们姐弟吓得躲在母亲身后瑟瑟发抖。有一回,狗保长带了两个狗腿子,气势汹汹地冲到我家,极尽了各种恐吓之能事,可母亲并没有被吓倒。她急中生智,带着孩子们关进房间里,自己站在窗门后,据理力争,并大胆揭发他们的狰狞面目。张牙舞爪的狗保长,每次穷凶极恶之后,连一根稻草也没有捞到,只好气鼓鼓地走了。母亲是聪明人,狗保长一次次地来折腾,使她豁然确斯,丈夫是被作为人质抓起来的。
母亲是一个从未见过大世面的小脚女人,身体又很娇弱,虽然她在保长面前一点都不示弱,但她知道自己又摊上大事了,心里没有丁点的安全感,觉得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要把她吞噬掉。一个弱女子,承受着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这日子是何其艰难啊!
母亲欲哭无泪,欲告无门,只好领着四个孩子,天天去找乡长。在乡政府里,那些工作人员都是清一色的贫下中农,阶级觉悟高,爱憎分明,对母亲都没有好脸色,使母亲感到阴森恐怖,仿佛自己走进了阎王殿,只有乡长抚摸着孩子们的头,面部表情略带点微笑,这才给母亲一点勇气与希望。每一次,母亲都准备了一大摞的话,可一到那边,就像茶壶煮饺子,有口倒(道)不出。她与乡长的对话很简单,且每次都大同小异。
“乡长,你可怜可怜我们母子吧,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你叫我怎么办呢?”
“我已经给你多次机会了,可你就是不肯说出你妹夫藏在什么地方。你说出来,你的丈夫不是可以回去了吗?”
“我真的不知道他藏哪里,你叫我怎么说?打死我也不知道。”
以往乡长回答母亲这句话的语气,都比较平和且留有余地,而这一次却一反常态。他以强硬的口气大声喝道:“好,你不说,那就枪毙你丈夫,你等着收尸吧。”他扔下了这句狠话,便昂着头,拂袖而走了。此时,母亲撕心裂肺地哭着喊着,顿时感到一阵强烈的晕眩,乡长办公室的一切都在摇晃、旋转,千万颗金星在飞舞、跳跃。母亲脸色发白,晕倒在地上,在“娘,你醒醒……”的哭喊声中,慢慢地苏醒过来。
母亲怀着极大的悲痛,拖着沉重的双腿,带着四个孩子,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残酷的现实告诉母亲,求情是无济于事的。从此,母亲只好自己默默地承受痛苦,不再去找乡长了。那时,母亲只有一个始终不渝的想法,“反正要死一个,妹夫与丈夫是一样的。”她毅然决然地做出“放弃丈夫,保住妹夫”的选择,把心思全部放在躲在重壁洞里的妹夫身上,经常跑去探望他,或帮他理头发,或安慰妹妹,直至他逃到了东北,母亲才松下了一口气。
母亲以为将要失去丈夫了,心口上好像插进了一把锋利的尖刀,一刀一刀地剐着,血在一滴一滴地流着,但她为使四颗稚嫩的心不受伤害,从来不在我们的面前表露出来。她经常翻箱倒柜,找一些值钱的东西,拿出去换粮食或买点好吃的回来。每一次,她都把好吃的往监牢里送,尽管孩子们都馋涎欲滴,但母亲都不让我们吃。我是个贪吃的懵懂小孩,哪里知道母亲的感受,为了争点好吃的东西,还和她大吵大闹,让母亲雪上加霜,愈加痛苦了。母亲每天给父亲送饭,都是哭着去,哭着回来,常常以泪洗脸。时至今日,我对此事依然念兹在兹,愧疚不已。
一年后,党中央发布了“杀权上授”的法规,取消了乡政府的“生杀权”,避免了滥杀无辜的现象。姨丈得知这一信息,知道自己的命保住了,在我堂叔(在东北从事园艺研究工作)的帮助下,主动去投案自首,被判了18年有期徒刑。父亲也因此无罪释放了。
父亲重见天日,全家人及亲戚们都很高兴,快乐像沸水似的洋溢满屋。母亲仿佛荡漾在春水中,不知疲倦地做这做那,或为他请理发师,或为他烧水洗澡,或为他洗衣服……忙得不亦乐乎。
母亲那无私的选择,不只是救了一个妹夫,也是为家乡人留下了一个医学奇才。因此母亲时常受到大家的称赞。
作者简介:
张荣,男,退休教师。近几年以写回忆录来打发时间,作品有《沧桑老人的童年故事》六十篇,以及其他散文、小说四十篇,其中有些参加过全国散文比赛,获过大奖。现居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母亲的故事
张荣
一、母亲嫁入豪门的痛苦生活
张家可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可是,母亲嫁入张家,并不像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可以过上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
我的祖父死得早,祖母才二十多岁就开始守寡了。由于她得了胃病,主要靠鸦片止痛,因此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使得家境每况愈下,濒临破产。叔伯们都特别关照孤儿寡母,每年都按惯例,从“众租”中拿出一些资助她。祖母凭借寡妇那“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家族中有点蛮横,加之叔伯们对她处处姑息迁就,使她慢慢地滋长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性格愈加孤僻傲慢了。她不苟言笑,跟妯娌们也很少有来玩,整天拿着一杆鸦片枪,端坐在大厅的椅子上。她那小而深邃的眼睛,散发着令人恐惧的寒意,让人望而生畏;她说话的言辞犀利,且又正颜厉色,让人不寒而栗,俨然是一个封建地主家的峻厉婆婆。
不难想象,面对如此高傲冷漠的婆婆,如果你没有深宫侍女的能耐,想伺候好她,无异于蒸沙为饭,是做不到的。我那刚走出闺房、涉世不深的母亲,并没有侍女的本事,照顾婆婆当然不可能细致入微,使婆婆时时开心;母亲为人处事也做不到左右逢源,八面见光,使婆婆事事如意。因此,母亲时常莫名其妙地遭受婆婆的责难,天天诚惶诚恐,甚至连晚上睡觉也是提心吊胆的,没有一夜敢于安然入睡。
我父母卧室的内侧有一个推拉的小门,开门的响声特别大,每晚夜深人静后,祖母都会不定时地从那小门进去查房。她提着一盏马灯,猫着腰,款步姗姗地走到那门旁,先侧耳静听一会儿,然后“哐当”一声把门推开,侧身进入房内,蹑手蹑脚地走到床边,仔细查看他们的睡态、盖被等每一个细节,且每晚都乐此不疲。有的夜晚,祖母心血来潮了,还得复查一遍,倘若巧遇他们的“那件事”,她倒无所谓,反而还会帮助他们纠正动作,可母亲却被吓得如同满月小儿听霹雳,全身骨头都要被震碎了。第二天,祖母还要做“总结报告”,什么“父亲的被子没盖严实”、“母亲的睡态不好”等一大堆全是母亲之过的话。 
在繁文缛节多如牛毛的封建家庭里,母亲睡觉尚且在祖母的监控当中,更何况生活的其它方面,所以母亲每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只好把平淡写在脸上,把痛苦埋在心里,以求得与婆婆和睦相处。
父亲是独生子,在“众星捧月”中长大,慢慢地染上了纨绔子弟的坏习惯——游手好闲。他特别喜欢看戏,有时跟戏班子出去,几天几夜不回家。在祖母眼中,这又成了母亲之过。即使父亲在家里,母亲也没少挨骂受气,因为父亲惹的祸,也都是母亲的错。祖母的理由很简单,母亲比父亲大两岁,就应该要照管好父亲,如果出了问题,责怪母亲没商量。有一次,父亲公然把一个女的老相好带回卧室,母亲躺在床上佯睡,一动都不敢动,只能从床上的镜子中偷窥他俩表演的“爱情戏”。如此触犯封建礼教之事,经常莫名惊诧的祖母,一点都不惊诧。母亲哪敢吭声,只能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默默地吞噬生活的苦果。一个弱女子,被戴上了封建礼教的枷锁,失去了自我,哪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不过,母亲受过“三从四德”的教育,认为“孝公婆”、“敬丈夫”是天经地义的事,对祖母的规行矩步,以及丈夫的少爷脾气,她都习以为常了,还不至于忍无可忍,但母亲怀孕生子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可谓残酷至极,使母亲悲痛欲绝,肝肠寸断,难以忍受。
母亲的第一胎是女儿,重男轻女的祖母很生气,经常说三道四,挖苦母亲。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滞后,女婴又没有得到祖母的关爱,还不到周岁就夭亡了。
第二胎重蹈覆辙,母亲痛不欲生,再加上祖母的冷嘲热讽,她的精神遭受严重的摧残,成天惴惴不安,总觉得身不由己,无所适从。
母亲怀第三胎时,祖母让母亲跪在她的面前,看着她那双阴森而又恐怖的眼睛保证“一定要生男孩子”。祖母也下达了“死命令”,“如果这一胎还是女孩的话,不管健康与否,都得送到育婴堂。”生男生女怎么是母亲能够左右的呢?如此愚不可及的事情,竟然发生在世代“唯有读书高”的大家族里,没有一个长辈为我可怜的母亲说一句公道话,她只能寄希望于第三胎。然而天公不作美,母亲没有如愿以偿,第三胎还是生女孩子。祖母不由分说,雇人将母亲的女儿、我的姐姐偷偷地送走了。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作为母亲还没看过一眼,就不知去向了,这何其残忍啊!哪个母亲能承受得了呢?
母亲生第四胎女儿时,祖母不幸病逝了,女儿才活了下来,起名为“招弟”。可能是天意,母亲每隔两年生一个男孩,连续“招”了六个弟弟,因种种原因,死了三个。母亲一共失去了六个孩子。一次次的生活磨难,都无不让她哀哀欲绝,痛不欲生。
母亲嫁入豪门的痛苦生活,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物质生活富足的家庭,精神生活并不都是很理想的。
二、母亲巧救壮丁
小时候,我时常听母亲叨念这句话,“他还活着吗?”我好生奇怪。“他是什么人?”“母亲为什么念念不忘?”莫非是……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因而不断地追问母亲。在我的反复催促之下,母亲和盘托出了自己在解放前夕救壮丁的故事。
一天清晨,母亲和往常一样,轻轻地走到柴火间,准备煮早餐的柴火。这时,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柴火上的一个大箩筐,怎么会掉到地上呢?她没有多想,随手将它提起来。就在这一瞬间,母亲被眼前的一幕,吓得浑身颤栗,像筛糠一样哆嗦起来。到底是什么事情,会把母亲吓成这个样子呢?原来是,箩筐里躲着一个穿着国民党军装的人。这时,母亲在惊恐之余,联想起前几天发生的逃兵被杀害的恐怖事件。
解放前夕,国民党的部队已溃不成军了,为了补充兵源的不足,四处拉壮丁,以苟延残喘。不堪忍受虐待的壮丁们,寻机逃跑之事,时有发生。
我家的隔壁有个白神堂,是驻扎部队的好地方。有一个壮丁,在夜色的掩护下,从白神堂翻墙进入我家的院子,被伯父看到了。伯父从来就是一个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人,即便是一件小事,也会使他心儿忐忑,惶惶不安。这个不速之客,当然会把他吓得五色无主,但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很快就明白了来者的身份,立马镇定下来,赶忙让壮丁穿上长工的衣服,教他从后门出逃。
伯父打开房门的那一霎那,一把明晃晃的刺刀,冷不防地刺了进来。伯父是一个生活经验老道的人,懂得开门时应站在门旁的生活常识,没有被刺中,可那位壮丁就没那么幸运了,耳边被刺了一刀,血喷然而出,吓得伯父两脚像弹棉花似的不住地打颤。壮丁“哇”地一声尖叫,迅速转身,飞快地往房子里逃窜;两个荷枪实弹的兵丁,紧跟其后,穷追不舍。就在那时,正在坐月子的伯母,见到一个血淋淋的人冲进来,慌不择路地躲到她的床铺里面,把她吓得如同寒蝉,哑然失声,瘫软在床上。壮丁走投无路,只好束手就擒了。
为了杀一儆百,他们把抓回去的壮丁,捆绑在白神堂的柱子上,打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夜,像海一般深沉,不时传来可怕的惨叫声,使人感到惊恐不安,无法入睡。母亲和伯父们都担心他的命运,偷偷地跑到楼上那靠白神堂的窗口去窥视,那可怜的壮丁低垂着头,看样子已没有生命的迹象了。
第二天,他们把死者放在白神堂门口暴尸示众,以警告其他壮丁。血的事实让母亲明白了,这个壮丁如果被抓回去,也是必死无疑的了。
母亲想到这里,很快就镇定下来,知道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自己该怎么做了。
那壮丁满脸稚气,且写满了“惊恐”二字。当母亲把箩筐提起时,他立马五体投地,像鸡啄米似的,不停地向母亲磕头求救。那时,如果母亲没有及时反应过来,而是大声呼叫,必定会被蹲守在外面的哨兵听到,那么这个壮丁就难逃一死了。经一事长一智的母亲,忘不了上一次的教训,她立即调整了一下情绪,很快就镇定下来,用箩筐把壮丁重新罩住,抱着柴火,若无其事地回到厨房,但“救”与“不救”的各种想法,仿佛旋风似的,在母亲的脑海里回旋,“现在该怎么办?门外肯定有埋伏,他根本走不了。”“如果把他藏起来,万一被发现,岂不是自己惹祸上身。”“他这么年轻,如果被抓回去,同样会被活活打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母亲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救”的决定……
早餐后,家里来了一群凶神恶煞的兵丁。他们东走走西瞧瞧,找遍了房子的每个旮旯,一无所获,只好悻悻而归。临走时,一个络腮胡子,满脸横肉的兵丁扔下这么一句话,“谁窝藏逃兵,谁就是死罪。”这一拨刚走不久,又来一拨,同样无功而返。为了寻找逃兵,他们接连到我家的院子折腾了好几回。虽然动静越来越大,面目越来越可憎,但他们的搜查全是枉费心机。
那些贼眉鼠眼的兵丁们,都很有搜捕经验,母亲是如何躲过他们的眼睛呢?
聪明的母亲自有办法躲过他们的搜查。她知道,救人也是救己,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否则死的不只壮丁一人了。这就让母亲颇费心思了,或把他藏到大衣橱里,或床铺底下,或楼上的暗角处,她都觉得不妥,被一一排除了。后来,她在情急之中,突然想到一个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方。我家的大碗橱后面,有一个防匪的小壁橱,因碗橱很大,装的全是易碎品,从来没有人搬动过,小字辈无一人知道,大人们也都把它淡忘了。母亲一想到那地方,犹如从黑暗漫长的隘道里,走到出口处一样,脑际豁然明亮了,于是便想方设法,把他塞进那壁橱里。这时,她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了一点,砰砰直跳的心,也平静了许多。那壮丁如果不是遇上这么睿智与勇敢的母亲,绝对是逃不过这一劫的。
“救人必须救到底,我怎样才能让他安全出逃呢?”母亲带着这个问题,天天出去“侦探”。他知道,国民党的那支部队驻扎在白神堂,一定会在周边部署明暗哨,如果那壮丁一露面,肯定会被他们抓回去,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母亲暂时把他留下,以待时机。张氏是个安分守己的封建大家族,个个都是明哲保身的正人君子。母亲为了不让忠厚老实的叔伯们担心受怕,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着这“窝藏”之责。
几天之后,那支部队突然销声匿迹,不知去向了。母亲经过调查确认之后,小心翼翼地把他装扮成上山砍柴的长工模样,并给两块“袁大头”做路费,教他出逃。那小伙子,踏着朝露,沐着晨风,迎着初升的太阳,迈着箭步走了。
我想,母亲在救壮丁时,应该不会想得那么多。然而,不论母亲当时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但她救壮丁的行为是值得点赞的。在一个封建的大家族里,父亲在外地做生意,母亲让一个小伙子在自己的家藏了那么多天,这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与痛苦?何况,救逃跑的壮丁,一旦被发现,自己就会脑袋搬家。这是多么凶险的事啊!可她却毫不畏惧,敢于冒着生命的危险,大胆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笼,心甘情愿地去救一个陌生人。可想而知,当年被妖魔化的地主分子当中,应该不乏具有人性闪光点的人吧。
三、母亲的艰难选择
在镇反的前夕,父亲被莫名收监了,家庭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人的肩上。那时,乡政府收养的一条狗(原保长,它没有利用价值之后,被人民政府枪毙了),三番五次地上门耀武扬威,逼迫母亲交出她的妹夫(原乡长),把我们姐弟吓得躲在母亲身后瑟瑟发抖。有一回,狗保长带了两个狗腿子,气势汹汹地冲到我家,极尽了各种恐吓之能事,可母亲并没有被吓倒。她急中生智,带着孩子们关进房间里,自己站在窗门后,据理力争,并大胆揭发他们的狰狞面目。张牙舞爪的狗保长,每次穷凶极恶之后,连一根稻草也没有捞到,只好气鼓鼓地走了。母亲是聪明人,狗保长一次次地来折腾,使她豁然确斯,丈夫是被作为人质抓起来的。
母亲是一个从未见过大世面的小脚女人,身体又很娇弱,虽然她在保长面前一点都不示弱,但她知道自己又摊上大事了,心里没有丁点的安全感,觉得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要把她吞噬掉。一个弱女子,承受着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这日子是何其艰难啊!
母亲欲哭无泪,欲告无门,只好领着四个孩子,天天去找乡长。在乡政府里,那些工作人员都是清一色的贫下中农,阶级觉悟高,爱憎分明,对母亲都没有好脸色,使母亲感到阴森恐怖,仿佛自己走进了阎王殿,只有乡长抚摸着孩子们的头,面部表情略带点微笑,这才给母亲一点勇气与希望。每一次,母亲都准备了一大摞的话,可一到那边,就像茶壶煮饺子,有口倒(道)不出。她与乡长的对话很简单,且每次都大同小异。
“乡长,你可怜可怜我们母子吧,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你叫我怎么办呢?”
“我已经给你多次机会了,可你就是不肯说出你妹夫藏在什么地方。你说出来,你的丈夫不是可以回去了吗?”
“我真的不知道他藏哪里,你叫我怎么说?打死我也不知道。”
以往乡长回答母亲这句话的语气,都比较平和且留有余地,而这一次却一反常态。他以强硬的口气大声喝道:“好,你不说,那就枪毙你丈夫,你等着收尸吧。”他扔下了这句狠话,便昂着头,拂袖而走了。此时,母亲撕心裂肺地哭着喊着,顿时感到一阵强烈的晕眩,乡长办公室的一切都在摇晃、旋转,千万颗金星在飞舞、跳跃。母亲脸色发白,晕倒在地上,在“娘,你醒醒……”的哭喊声中,慢慢地苏醒过来。
母亲怀着极大的悲痛,拖着沉重的双腿,带着四个孩子,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残酷的现实告诉母亲,求情是无济于事的。从此,母亲只好自己默默地承受痛苦,不再去找乡长了。那时,母亲只有一个始终不渝的想法,“反正要死一个,妹夫与丈夫是一样的。”她毅然决然地做出“放弃丈夫,保住妹夫”的选择,把心思全部放在躲在重壁洞里的妹夫身上,经常跑去探望他,或帮他理头发,或安慰妹妹,直至他逃到了东北,母亲才松下了一口气。
母亲以为将要失去丈夫了,心口上好像插进了一把锋利的尖刀,一刀一刀地剐着,血在一滴一滴地流着,但她为使四颗稚嫩的心不受伤害,从来不在我们的面前表露出来。她经常翻箱倒柜,找一些值钱的东西,拿出去换粮食或买点好吃的回来。每一次,她都把好吃的往监牢里送,尽管孩子们都馋涎欲滴,但母亲都不让我们吃。我是个贪吃的懵懂小孩,哪里知道母亲的感受,为了争点好吃的东西,还和她大吵大闹,让母亲雪上加霜,愈加痛苦了。母亲每天给父亲送饭,都是哭着去,哭着回来,常常以泪洗脸。时至今日,我对此事依然念兹在兹,愧疚不已。
一年后,党中央发布了“杀权上授”的法规,取消了乡政府的“生杀权”,避免了滥杀无辜的现象。姨丈得知这一信息,知道自己的命保住了,在我堂叔(在东北从事园艺研究工作)的帮助下,主动去投案自首,被判了18年有期徒刑。父亲也因此无罪释放了。
父亲重见天日,全家人及亲戚们都很高兴,快乐像沸水似的洋溢满屋。母亲仿佛荡漾在春水中,不知疲倦地做这做那,或为他请理发师,或为他烧水洗澡,或为他洗衣服……忙得不亦乐乎。
母亲那无私的选择,不只是救了一个妹夫,也是为家乡人留下了一个医学奇才。因此母亲时常受到大家的称赞。
作者简介:
张荣,男,退休教师。近几年以写回忆录来打发时间,作品有《沧桑老人的童年故事》六十篇,以及其他散文、小说四十篇,其中有些参加过全国散文比赛,获过大奖。现居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忠义||除夕忆父
【085】“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江丽蓉作品
通用亲属称谓表
家庭礼仪之亲属称谓
称谓
日本语的亲戚关系称呼表(5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