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上有四种“情绪病”

今天打开樊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一书。

书中引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一书的四类不良情绪。

1、‬过分烦躁

‬心情不好的时候,生活中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引发你莫名的怒火!

‬2、过分生气

就是对他人表示戒备。‬容易发怒,生气来得特别突然。

‬3、过分抑郁

‬就是干什么事都没精打采、一蹶不振。

‬4、过分内疚

‬觉得一切事都是因为自己。

‬病态的思维模式

上文中提到的四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我们来看一个ABC模型:A就是事件发生,比如说孩子考了倒数第一名;B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你认为孩子考倒数第一名,这事你不能接受,很生气;C是你把孩子揍一顿,或者你为孩子请了无数的家教,让孩子晚上都不能睡觉,只能学习。不良的情绪就是C,是由前边的A和B导致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想要改变C,办法是不停地去改变A,认为如果改变了A,那么就不会有C了。

在生活中,我们大家都认为只有改变了A,才能够改变C。而事实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你总是期待着一切都如意,才能够有如意的感受,那你这辈子都不会如意。还有很多人小时候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而不好好听这门课的。想想看,你被谁决定了要放弃自己的学习?是被那个不好的老师决定了。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有一个错误的B,才会导致选择失误。

埃利斯给了我们三种最常见的病态思维模式,也就是三种最大错误的B。

1、恐怖化

我们总喜欢把一件事想得特别严重。

这种过度的担忧会导致很多人待在一个不适合他的地方,永远都不出来。工作得不愉快,天天跟人貌合神离,但他就是要留在这儿,因为他恐惧。

当你能够把这种思维模式减少了的话,就能淡定很多。

2、应该化

‬事情发生了之后,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

一个应该化的人,会给周围的人造成特别大的压力。他总是先对自己提出应该化的理由,等他不折腾自己了,他就开始给别人提应该怎么做了。

一个人被别人总是要求“你应该”的时候,压力会很大。

事实上,已经发生过的事,就已经是合理的事,不必总强迫别人和自己。

3、合理化

‬这是一种弱反应,比如不去感觉,只是试图否认一些事情,即使是对我们自己。比如让情绪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允许自己产生任何反应。在很严重的事情面前欺骗自己,这种回避和否认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回避的问题依然存在,绝对会再一次浮现出来。

‬摆脱情绪控制

1、反思

‬为什么会有C,找那个错误的B,审视一下B。要从三个角度来审视:一个是关于自己的角度,一个是关于他人的角度,还有一个是关于当下这种关系的角度。

关于自己的角度:我是不是觉得自己就不能够被冒犯?如果被别人冒犯,我会不会觉得这对我是极大的侮辱?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这就犯了一个应该化的思维。

关于他人的角度:我为什么要求他必须对我好呢?我为什么这么在意他呢?他这个人,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可饶恕呢?

关于当下关系的角度:可能你对他人也有了恐怖化,或者应该化的想法。接下来你要想,如果我现在这样发怒的话,对于改善我们俩的关系有没有帮助?

2、做一个更好的选择

‬你可以想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然后去努力。即使努力了之后,依然没有达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也要选择接受这个结果,因为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

当一个人的情绪逐渐好转的时候,才有可能去想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们在生活中有情绪起伏的时候,可以好好地检视一下自己的大脑,想想自己是不是出现了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意识到这一点,再找到正确的思维模式,来把这件事做得更好。这样,就容易摆脱被别人掌控情绪的厄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81.我的情绪,就应该由我做主(二)
如何告别“没耐心”,成为“从容淡定”的家长?聪明的爸妈是这样做的……
学员分享 | 自我探索是一条孤勇的路
“讨厌!我不跟你玩了!”——家长的做法,决定了孩子的情商
在“讨好型人格”里别委屈了自己
三甲医院女医生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情绪决定生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