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石文坛]颜克辉长篇随笔《家厨》之四



颜克辉,生于1961年。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专职法律服务二十余载。平生酷爱读书、写作,喜茶抽烟,尤好紫砂壶、石头等,著作随笔集《点滴撇捺》。

十六

我爸吃了一筷子鱼后,端着碗举着筷子地望着我,显然是因为鱼的好吃而向我投来赞许的眼光,我得到爸爸的赞许便冲着我爸礼貌地笑了笑。忽然,我爸爸搁下碗筷起身离开了餐桌,到主卧室里去拿了一瓶酒过来,他边倒酒边说:“这么好吃的菜,不喝一点酒的话,对不住儿子的手艺。”在我们这个地方,若到人家家里去做客的话,有一种说头:菜不好不怨酒,酒不好不怨人。意思就是说:来客了,主人会尽力招待,管着好吃好喝。然,物质极度匮乏的那个岁月,主人就是竭智尽力,也拿不出什么象样的东西款待客人,于是乎,人们就自嘲着“人好不怨物。”我爸爸除了逢年遇节很少端杯喝酒,当他尝了一筷子鱼后,竟主动拿出酒来,以菜好吃为由就喝酒,这岂不是对我炒菜手艺最高的褒奖吗?
    
菜肴的色、香、味,是评定一道菜是否好吃的最低标准。我烹饪出的红烧全鱼,由于鱼皮炭化不见了,看相极差,或者说就不具备“色”,可我爸尝了一口就主动端杯喝酒,估计“香”、“味”还行。我也拣了一筷子鱼肚子上的鱼肉吃了,自我感觉非常好,鱼肉的鲜嫩,嚼完无渣,自然滑入咽喉,我自恋地:比我妈烧的全鱼好吃多了。我妈妈也拣了一筷子吃了,稍许,我妈问我:“这烧鱼,你是跟谁学的?”我微笑地:“谁又会教我呢?”我妈笑笑地:“也是,有师父教,鱼皮就不会煎没了。”我表功地:“我已经尽力了,可不知道鱼皮为什么就不见了?”我妈教了我一招地:“记住,下次再煎鱼,在锅烧热后,把刨了皮的生姜在锅底抹擦,再放油,再煎鱼就不会损皮了。”我不解地:“就这么简单?它的原理是什么啊?”我妈边咀嚼着口中的食物边说:“就是这么简单,你下次再煎鱼时就可以试试。至于,是什么原理,我就不知道了,是上辈人传下来的方法呢。”
    
那个岁月,做一餐饭要多炒两个菜就是一个麻烦事。有许多菜炒起来是需要猛火暴炒,否则,炒出来的菜的味不足。然,蜂窝煤炉的火燃旺了慢,火好不容易旺了吧,又很快就烧过了,就得加煤,不然的话,煤烧尽了便自然熄灭。如此折腾,烧菜就没了持续性,只有做菜者自己掌握火候,合理安排小火、旺火的时差,做着对火力大小需求不一样的菜肴。我做红烧肉之前先用鼎罐蒸饭,饭蒸好旺火燃起,我就坐上炒菜的锅,搁少许植物油,开始煸炸肉块让其脱脂,肉脂脱得差不多了,把锅内油沥出来,再往锅里搁姜末翻炒,姜末炒匀后,放适量的酱油继续炒匀、再放适量的清水让肉块进入红烧程序。随着红烧肉的香气升腾,炉火也渐渐小了,此时,把切成块的萝卜放入锅内炒搅均匀,然后,把菜锅端起加上一块蜂窝煤,再把锅坐回炉上,让小火慢慢烹饪红烧肉……待到炉火再次旺起的时候,红烧肉新鲜出笼,就着旺火开始了煎鱼烧鱼。 

              十七

用豆腐做菜,有许多做法,其做法几乎可以涉及中国菜肴的“煎、蒸、炸、煮、烹、煸、烧、炒”等所有做菜的工艺,同样的一块豆腐,用不同的工艺烹饪出来,豆腐还是豆腐,其豆腐味的区别就大了去。豆腐最大的属性就是随和性极强,不论是把它当配菜,如肉烧豆腐、鱼头煮豆腐,还是把它当主菜,如麻辣豆腐、红烧豆腐、家常豆腐。豆腐,始终保持着它在中国菜肴里独有的低调里的清高。它做配菜,诸如,肉烧豆腐、鱼头煮豆腐,它也不会因鱼、肉的霸气,把自己的清高的味道掩藏,依附到肉、鱼主味中去;它做主菜,诸如,家常豆腐、麻辣豆腐,它也不会因为清高而剥夺配菜的味道。豆腐与任何食材的混搭,它都会谦和地配合默契,不高傲、不埋首,各尽其味,各发其香。
    
我烹饪的家常豆腐,先把豆腐切成一寸见方的三角型,入锅油炸,炸得外表焦黄捞起,把锅里油沥出大部分,剩下少许的油,点火热锅,把切好了的姜丝搁入锅内煸香,再把切好了的干红辣椒丝放入锅内快速煸炒(之所以要快,是不能让干红辣椒炒糊了),然后,迅速把煎炸好了的豆腐块入锅,随即快速加上适量清水,翻炒均匀,再加适量的酱油,待锅内汤汁煮沸加入适量的豆瓣酱,放入已经洗干净了的黑木耳,翻炒均匀,盖上锅盖任其烹饪。待到锅内渐渐收汁时,揭开锅盖,用菜勺快速翻炒,或者直接抖锅,让汤汁上所有的味:鲜、咸、辣都能均匀地蘸在豆腐和黑木耳上,增加口感多味的享受。家常豆腐,经过了油炸,使之豆腐收缩增加了密度,少了豆腐本味的轻淡滑嫩,多了美味的一种重口味的嚼头。
    
中国语言极其丰富,丰富到了同样的几个字,排列组合完全一样,其语气的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日常生活中,我爸的语言极短,在我印象中几天里都难得听我爸说一句话,就是我们调皮淘气闹过了头,我爸也就是冲着我们哥三中的那个惹了事的孩子嘟哝地骂两句:“背时娃儿,个砍脑壳”的完事。若要是我们谁惹事了,我妈的话倒是多,多到从盘古开天地说起,一直把惹事的家伙数落的一钱不值,干脆把惹事的家伙数落成十恶不赦的家伙。我爸话虽不多,我们家的四个孩子,可个个都敬畏我爸,妈妈虽然话多,甚至还常常动手收拾我们,可我们个个都不惧怕我妈,更多的时候,还敢跟我妈犟嘴。……我爸喝着酒吃着我做的菜,满脸微笑,时不时发出亲昵的赞叹:“背时娃儿,背时娃儿,个砍脑壳的,个砍脑壳的……”

             十八

那个岁月的生活物质匮乏让人铭心刻骨。我上初一的时候就开始肩负买菜的使命,在我的记忆中,那会儿只有国营菜场,卖菜不论斤两,或者说不用秤秤,一律按捆或扒堆。上午,人民公社把诸如小白菜、莴苣等带叶的菜均匀地捆绑成一捆一捆的,送到菜场,菜场营业员就按蔬菜捆的重量,以二分钱、三分钱或四分钱一捆的卖出。在我的印象中,国营菜场的营业员,只有在卖豆瓣酱、榨菜、大头菜时才会用秤,剩下的时候,用锹的时候比较多。特别是到了下午,菜场里的数个营业员,各个挥舞着铁锹,把堆积在一块的各类蔬菜,一锹一锹地铲出堆放在菜场门前的广场上,任由买菜者挑选,买菜者自我感觉哪堆菜合适就把那堆菜装蓝,向营业员交上一毛钱,交易完毕,俗称扒堆。
    
一毛钱一堆,不是品种繁多,任由买菜者扒上自己喜欢的菜,而是清一色的就一个品种,甚至数日都是一个品种,没有选择。要么一堆西红柿(我们这地称为蕃茄),扒一堆就是一蓝子,便是一天的菜蔬,提回家了,可以清炒西红柿,那会儿的鸡蛋是稀罕物,不可能有鸡蛋让你去搭配炒西红柿,扒堆回来了也只有清炒,还可以做西红柿汤。西红柿营养极丰,口感微酸,也就是口感的微酸剌激着食者的食欲。就是这样的扒堆食菜蔬,我们还自得其乐呢,因为,听大人说:在伟大的苏联,每斤西红柿要卖五卢布,当时的卢布与人民币的比值是一比五,而我们这是一毛钱一堆,一堆里至少有五六斤呢。人家苏联百姓买一斤西红柿的钱,拿到我们这来扒堆,有扒走二百五十堆呀。哈哈哈哈,二百五十堆,怎么着也得开辆拖拉机来拖吧?相比,我们生活的成本多低廉,我们的生活多幸福。
    
要么扒一堆白菜,一堆白菜的量更大,一般都有七、八斤,问题是这白菜一扒就是近十天,白菜除了清炒还是清炒,就没有第二种烹饪方式,这白菜吃了个三五天,家里人的脸上都呈菜色地泛绿了。我妈说话了:“你把白菜梗剥出来,菜叶菜芯炒着吃,把白菜梗洗净晾干,搁盐揉一揉,放到腌菜坛子里,再放一点清水里面,把白菜腌泡起来。”白菜梗腌泡了三五天,从坛子里捞出来切成丝,搁上一点姜末、蒜泥、干红辣椒丝在锅里用热油煸香,清炒出来后,其口感滑爽脆口,味道美极了。为了把白菜清炒单一的味道,变成多口味,我充分开启我少年的遐思,把白菜叶切成片与三五粒黑木耳混搭做汤,把白菜叶切成丝与干黄花菜六七根混搭做汤,在汤里滴上几滴酱油,点上一点味精,味美汤鲜。一餐饭佐以一个清炒腌制白菜梗丝,一枼腐乳,一盆白菜叶汤,其乐无穷,精神愉悦,也是过日子。 

                十九

我喜欢扒堆白萝卜,不光是量大,每扒一堆有六七个萝卜,每个萝卜都有近两斤,每每扒到萝卜回家提着蓝子都是沉沉的,颇有点占了好大个便宜的感觉。白萝卜的制作菜肴的方式也多,切丝清炒,切片红烧,切成萝卜丁了,可以炒成酸辣酱萝卜丁,其制作方法是把萝卜先切成手指头粗的条状,再把萝卜横切成正方型状,称为丁,坐锅添油,油温升起把干红辣椒块入锅快速翻炒两下煸香,为防干红辣椒烧糊,迅速把萝卜丁投进锅内翻炒,随即搁适量盐,放少许醋,加一勺豆瓣酱入锅内,快速翻炒均匀,便可起锅装盘。
    
因为,扒一次堆的萝卜量大,大到一天使劲吃也吃不完,我就遵循我妈的指示,把萝卜洗净切成条状,用竹制器皿装匀搁太阳底下晒晾着,待晒得萝卜表面干了,就收回家,往萝卜里搁适量的盐进行搓揉,把萝卜揉出水份了,便装坛,在装坛过程中,一定要把萝卜压紧压实,然后把坛盖密封。在我们这,专门有一种用于腌菜的卜水坛,坛口有凹槽积水,坛盖盖上后正好嵌入凹槽,使得坛口密封住。半月以后,腌制的萝卜就可以出坛食用,搁一点干红辣椒丝清炒,其清脆爽香,非常可口下饭,是当今人再难一遇的佳肴。若这叫腌萝卜的话,还有一种就是泡萝卜,也是把萝卜切成手指头粗的条状,切好后直接装入坛内,再用已经放凉了的凉白开,兑化适量的盐倒入坛内,以水淹没住萝卜条为宜,盖上坛盖密封个三五天,即可捞出用干辣椒丝清炒一、二分钟,便可食兮。泡萝卜比腌萝卜更清脆,且水份较多,食时还有一种其它菜蔬没有的酸甜,只是没有腌萝卜那么有嚼劲。
    
清炒萝卜丝,炒时简单,热锅放油,油温升起煸香姜丝、干辣椒丝,迅速把切好的萝卜丝倒入锅内翻炒,放适量的盐,继续翻炒。在烹饪过程中,各种菜蔬在烹饪的哪个时候放盐,是一大学问,哪种菜蔬该放多少盐合适,就是一种做多了后的经验总结。有说咸炒萝卜淡炒菜,意思就是萝卜入锅就可放盐,让萝卜能迅速炒出水汁,萝卜丝烹炒也是先放盐,暴炒三五分钟便可起锅装盘。清炒萝卜丝的关键是刀功,切粗了入不了味,切细了失去了嚼劲,切的粗细不均匀,起锅装盘后,粗的丝还是生的,细的丝已经熟烂了。这就要厨者能把萝卜丝切的均匀如一,粗细适中,烹炒能达到一致的口感。红烧萝卜片非常好烹饪,热锅搁油,油温升起把萝卜片倒入锅内翻炒,搁适量的盐翻炒均匀,倒入适量的酱油,舀上一瓢自来水倒入锅内翻搅匀,盖上锅盖进入红烧,说白了就是一个炖煮,可以堪称为懒汉菜,之所谓懒汉菜,就是厨者任其在锅内不闻不问地炖煮,待汁收干,起锅装盘可食。

            二十

国营菜场卖菜是随着季节而卖,时令有什么菜,菜场就卖什么菜。当时,我们国家的农副产品物流几乎为零,各地基本上没有外埠运来的菜,全是本土自产的菜蔬。一旦菜蔬大量上市,又不方便屯积蓄藏,国营菜场为了促销堆积如山易腐烂的蔬菜,便实施了扒堆的卖菜方式,这就便宜了我们当地的居民。当然,国营菜场也卖国家计划调拨来的外埠菜,这些菜都是通过铁路运输而来,诸如:榨菜、土豆、葫萝卜、大头菜等等。这些外埠菜不仅不会扒堆销售,而且卖的特别的贵,比如榨菜,猪肉才卖五毛六一斤呢,它却要五毛钱一斤,这个价格太过昂贵,使一般的人家不敢问津。我不记得曾经在哪吃过榨菜,可榨菜的清脆可口使我念念不忘,我每每扒堆买菜时,看见了装榨菜的大缸,就多次发过誓:等我上班了,第一个月发了工资就去买两榨菜炒着吃,过个足瘾。

初夏,茄子开始渐渐的大量上市。茄子刚上市之初,卖三分钱一斤,我舍不得买,依然去买其它的扒堆的菜,待茄子开始扒堆时,每堆只有七八个茄子,量太少,一堆也就能炒一餐吃的,我还是舍不得买。待到一堆茄子了有二十个左右时,我毫不犹豫地出手了,在上百堆茄子堆边寻来找去,寻找着嫩茄子多老茄子少的茄子堆,寻找着茄子外皮紫色好看的,紫的光亮新鲜的茄子堆,寻到合适的了,立即下手,迅速把茄子堆转移到我的蓝子里去。然后,提着一蓝子茄子去向菜场营业员交付一毛钱,实施物权转移的交易。蓝子里茄子型状各异,有瘦长条的,有圆肥状的,无疑是一堆茄子里有几个品种,就是各茄子紫的颜色也有深有浅。我把扒堆的茄子提回家后,先把嫩、老茄子分选归类,嫩、老茄子的烹饪方法是不同的,其口感也各不相同。
    
我把瘦长条的嫩茄子洗净,剖一个十字刀到茄子蒂止,搁进蒸锅里蒸熟,拣起装盘,把事先剁好了的蒜泥搁入茄子中,再放进适量的盐、酱油(现在可以用生抽酱油,那个岁月的酱油可没有老抽、生抽之分)、撒一点味精、滴几滴麻油或花生油(即有油脂又给茄子增香),用筷子搅拌均匀,即可食用。口感柔软,味道悠香,即有茄子的自然清香,又有人为添加的油脂香。我把老茄子削成一片片的棱型状,坐锅烧热放油,油温升起后,把拍好了的整蒜瓣搁入锅内煸香,倒入茄片,由于茄子水份少,茄子倒入锅内根本不用翻炒,直接舀上一瓢水倒入锅内,再加酱油、加上一大勺豆瓣酱翻搅匀。因为,豆瓣酱里含盐较多,在烹制茄子时不需另外加盐,然后,盖上锅盖进入红烧,这又是一道懒汉菜,之所谓懒汉菜,就是厨者任其在锅内不闻不问地炖煮,待汁收干,起锅装盘可食。

                二十一

       日子难过,岁月易逝,我在家独自掌勺担任家中厨子,一晃快三年了,我念初二了。又是一个寒假,临近过年了,我妈早早就向家人宣布并对我说:鉴于你厨艺精进,我决定今年的年饭由你一个人独立操作,担当今年年饭的掌勺。我听罢妈妈的话,愣愣地看着我妈。心忖道:年饭?光是一个开油锅前的前绪工作我就不会呀。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炸肉圆子,肉圆子馅我倒是会剁,也剁过两次年饭的肉圆子馅,还帮助我妈往油锅里挤过肉圆子,就是左手抓一把肉馅,五指用劲,把掌心里的肉馅从拇指与食指握捏形成的眼,挤出一圆形肉馅来,再用右手握的勺紧贴左手拇指与食指,舀起已成圆形肉馅轻轻搁进油锅里。挤肉圆子要特别迅速,一口气要往锅里挤二、三十个肉圆馅,便于一次性的油炸,否则先下的炸老炸糊了,后下的还没有炸成型。可肉馅如何配料,我完全不知道……
    
我抗议:“不行,我做不来。”我妈不乐意地:“为什么不行?你别想着偷懒,就该你做。”我解释地:“不是我想偷懒,我真的不会做。比如:炸肉圆子的肉馅我会剁,我也会挤着下锅,当然我也会用捞子起锅。但是,我不会搅馅,不会配料,该放多少盐,该搁多少酱油……”我妈拦住我地:“这容易,你做的时候,我站在你旁边教你。还有什么理由?”我想了想地:“我不会和面,我不会炸翻饺,我不会炸猪耳朵……”我妈又拦住地:“还有什么不会做?好说,你所有不会做的,我全教会你。但是,你不能不做。”我妈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这不成心逼着鸭子上架吗?尽管心里不服气,也不敢挑战妈妈的权威性呀,我还能说什么?
    
那会儿的春节就放三天假,从初一到初三,各企事业单位在腊月三十还正常的上着班呢,直到三十下午正常下班了才正式放假。那个时候的各家各户都特别注重吃年饭,一年到头天天清水寡的过日子,好不容易熬到吃年饭了,怎么着也要捞一餐山吃海喝呀,就是再不济的家庭做一餐年饭,也会弄个七盘八枼地搁在餐桌上。做年饭是一个费功夫的活,那会儿的人们思想觉悟非常高,绝对的先公后私,家里有多大事都为私,公家事多小都是公,在公、私相冲突产生矛盾时,任何人都将以公为重,年饭多费事都不会因此耽误公家的事情。于是,各家各户的主人在工作之余,把费事的做年饭化整为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紧锣密鼓的悄然准备着。也有好多家庭的大人工作忙,全靠小鬼当家做准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就差一瓢水
东北人最爱吃的炖菜!味道满满都是爱!
美味蒸菜
贼下饭的东北炖菜,第一个就能把你撑得走不动道!
我家周末一日三餐,简单不失营养美味,下饭菜肉菜一个不少
茄子和豆腐还可以这样做,色香味俱全,全家人都喜欢吃,一上桌就被抢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