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我们中国人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十有八九会想起那行吟泽畔的屈原。可要说起清明节,能想到高风亮节的介子推的,可能就不多了……

寒食节与介子推

说到清明节,就不得不提寒食节。“寒食节”又叫“禁烟节”、“一百五节”、“熟食节”、“寒节”……是中华民族已传承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关于寒食节的最初起源,历史上有人认为是出自远古人类对火神的崇拜,即每年祭祀火神要将旧火止息一次,然后重新改燃为新火,这种习俗代代相传,便成为人们推断的“禁火节”之起源。

然而还有一种更普遍的说法,认为寒食节是专为介子推(又称介之推、介子)而设。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历经千辛终于返国即位,并励精图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介休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以后相沿成俗,后人将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

《史记·晋世家》里有如下记载: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寒食节相沿持续两千多年,其间,历代文人墨客在节日里追念介子推而写下了数以千计的寒食诗歌:“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卢象《寒食》);“一原风俗异衣裘,流落来从绵上州”(黄庭坚《观化》);“绵山经月火不灭,留于千年作寒食”(李东阳《西涯乐府》);“千家禁火寒三月,万古忠魂寄一丘”(任税《和傅青主题介子祠》)

……这些诗作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寒食节是为纪念介子推而设。

寒食节与清明节

寒食节原本是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节日,之后发展演变为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隋唐之前,过寒食节主要项目是家家禁烟吃冷食,而且时间确定在寒冷的隆冬季节。

这一时期的清明还仅仅是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令之一,与寒食节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隋唐五代时期,寒食节经过历史演变最终确定在冬至后的“一百五”期间(即清明前后),随着唐代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官方的提倡参与,其活动项目与普及范围达到了一个空前高峰。尤其在唐王朝颁行的《开元礼》中,增加了“寒食上墓,渐已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等内容后,扫墓活动逐渐替代了禁火冷食,从此成为寒食节的标志活动项目。

这一时期,尽管寒食节活动内容多,节日时间长,许多活动是在清明节令期间,但无论是官方文书、文人作品,还是民间称谓,都还是使用“寒食”二字。

宋元金辽时期,寒食节的一些节目盛况要超出唐代(如官府组织赋诗、馈赠、赏花、祭灵及节假日延长),主要活动由扫墓逐渐向踏青等娱乐活动转化。因寒食节项目长期在清明节令期间开展,有时称“寒食”,有时称“清明”,寒食节与清明节处在“你中有我”、“相互混用”的奇特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之一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的名称大有被清明节取代之趋势。到清代,寒食节流行的一些项目已不再普及,而民间扫墓与皇家祭陵成为节日活动主项目。这一时期,寒食名称尽管在一些文献、方志和文人作品中还不时出现,但大体用“清明”称谓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随着岁月的推移,如今寒食节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其蕴含的忠孝清廉、淡泊名利的“介子精神”却将继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栏目主编:剑雪;图文编辑:亦竹

学而时习 · 1803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食节的来历-清明节
清明本是一种节气,它是如何发展成为一种节日的呢?
咦!你听说过“百五节”、“百五吃寒食”吗?
共话寒食节
为什么清明节又叫“寒食节”?清明吃冷食才好吗?看看医生怎么说
清明节和清明节前后的节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