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说南方人过冬全靠一身正气?

我们戏言,北方人过冬全靠暖气,而南方人过冬靠的是一身正气。其实“一身正气”在哲学上可以大致归于“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可不一般,它其实是孟子提出的哲学理论之一?而我们所熟知的“揠苗助长”寓言故事,竟也与“浩然之气”一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统统安排!赶紧拿出小本本,一起进入今日份的『知行合一』寻找答案吧!

孟子关于理想人格培养的理论十分重视意志的作用。孟子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即是在提醒人们要磨炼坚强的意志,才能达道成圣。

孟子所倡导的人格培养理论和另外一个命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的来源

早在孟子的“浩然之气”说提出之前,中国哲学史中有关于“气”的思想就已存在。

《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山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伯阳父认为,天地之气有其自然的秩序,如果阳气潜伏在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阳气不能蒸腾,这样地震就自然发生了。“阴阳”是“天地之气”,可见这时已出现气一元论的萌芽。但这个“气”尚且局限在自然之气的范围内,还未达到精神的层面。

真正为孟子“浩然之气”说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孔子的“血气三戒”说和稷下道家的“精气说”

《论语·季氏》中记载:“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阐述气通过人的理性去控制自然本性的观点,对孟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稷下道家的“精气说”是孟子“浩然之气”思想的直接来源。“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源,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乃能穷天地,被四海。中无惑意,外无邪灾,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管子·内业》)稷下道家认为道生万物是通过获得精气来完成的。他们把人心比喻为“精舍”,强调“虚心”的修养论,可见孟子的“浩然之气”与其有类似之处。

“浩然之气”的内容

孟子关于“浩然之气”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孟子·公孙丑上》。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所说的气,类似于我们通常讲的“勇气”,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要靠持久不懈的修养和锻炼才可以形成。

孟子还论述了“志”与“气”的关系:“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公孙丑上》)。意志是统帅,坚强的意志能使人浑身充满勇气。另一方面。“志”与“气”又相互影响:“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同上)如果人动了“气”,也会影响“志”。所以孟子要求“持其志,无暴其气”(同上),既要坚持自己的志向,又不要损伤自己的勇气。

本期的『知行合一』到这里就结束啦!小本本都记好了吗?

所谓“知行合一”,希望我们都能从古人的理论中吸取精华,然后付诸行动,造就一身“浩然之气”!

栏目策划:清圆;图文编辑:微雨

知行合一 · 200315

素笛轩:sudixuan01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问·脉要精微论》
护正养生诀【周伟话养生】
《孟子私淑录》之卷三 清·戴震
十二经人的精气神
试论刘勰的文学创作审美境界论──兼论《养气》篇的主旨
孔孟谈儒家养生术: 戒色、养心一个都不能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