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个兴趣班我只给儿子留了1个,只为这件事……


Cindy说:

之前看到一个妈妈的留言说,看到别人在幼儿园群里晒娃的英语歌曲视频,自己家的娃却在那“油腔滑调”,班级垫底,压力太大!

咱们今天不说英语启蒙,但我想就妈妈提到的这种“比较压力”来说说,我觉得当妈的必修课之一就是“屏蔽这种同龄人之间的比较”,这件事就跟和老公相处一样,非得盯着自己老公缺点看的话,这日子没法过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挖掘他的闪光点,才是父母工作的意义。

这样说不是说放弃孩子的英语学习,而是说没必要为孩子暂时的落后焦虑,一定要找到自己孩子的学习节奏。并且努力去发掘自己孩子擅长的方面。

很多父母都是受不了这种“同伴压力”,开始盲目“鸡娃”,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培训班,从周一上到周末,我不反对上兴趣班,但父母在帮孩子选择一件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这件事是因为别的孩子擅长自己没报觉得焦虑而去做,还是适合自己孩子,并符合孩子发展节奏的选择?

今天特别和大家聊聊帮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思路,其实也是有关孩子自我成长的一些思考。

这年头,给娃报班不难,难的反而是我该推掉哪些课程,帮孩子做出选择。

比起给娃报班,更难的是“推掉”哪些班

最近我几乎每天接到电话,是各种兴趣班、早教课给我打来的邀请土根参加他们的试听课,我不知道自己的电话怎么被“卖掉”了,都知道我家有个4岁的儿子等着被“栽培”。我推掉了大部分的邀请,当然有些课我也拉着土根去尝试了,比如有一个线下的钢琴课,土根因为左右不分,被老师嫌弃了

,让我们再大一点再去;还有一个线上画画课,老师一笔一画让土根画鱼,土根非得画水母,我跟土根说,你画得很好,以后咱们再也不上那个画画课了。

土根画的水母

土根的幼儿园之前在报名放学后的兴趣班,有英语、数学、美术、街舞、语言表达等等真的相当丰富。因为土根喜欢画画,我就去跟老师了解美术班的情况,我直接咨询老师,现在很多美术班都会让孩子照着画,不知道幼儿园的这个班情况如何?老师也是直言不讳:如果想好好培养,还是去外面找机构。

言外之意,幼儿园的这些培训班,很大部分是解决父母不能及时接送的问题,老师的水平可能参差不齐,我没法保证。

我觉得老师非常实诚。找不到让我放心的机构,我宁可让土根自己摸索。其实我本也不急着让他学画画,本来艺术就是自我的表达,画画的技巧固然重要,但在这个涂鸦阶段我不想用任何东西去束缚他的发挥。

土根画的外星人

我也考虑了街舞和语言表达(讲故事),是土根比较不擅长的地方,因为他虽然平时很闹,但内心是个羞涩boy,不喜欢干抛头露面的事。我问土根,你想试试街舞和讲故事吗?土根断然拒绝,他说他就想去画画班。

儿子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我没有再去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弱点”,因为想想如果我被迫去参加一个“演讲班”,我估计每次都是亚历山大想落荒而逃。当然突破自己的局限是必要的,但是回到报兴趣班的初衷,在这个阶段是不是有必要开始“突破”自己,我干嘛非得让他去面对不自然的事,让我去跳舞我也会四肢僵硬。

其他运动类的课程我觉得暂时没有必要,土根每天幼儿园回来都在楼底下疯玩,上天入地的,除了精力发泄足够,还有一点是可能我自己的运动能力不错,游泳、骑车、轮滑什么的都是自己摸索会的,平时就可以玩,除非是足球、篮球等集体合作的项目,我不太明白为什么需要培训班来教;

最后幼儿园的兴趣班我一个也没报,土根目前为止一直参与的课外班就只有一个stem课程(还有一个英语课是线上课瓜瓜龙),是他自己喜欢,我也觉得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非常好的“实验课”,每次教一个物理原理并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比如飞机为什么会飞,滑轮是怎么提重物的?虽然这些内容平时生活里大人也能教,但课程比较系统,而且会提供很多实验道具,我觉得这是他发现世界、思考世界、并且参与动手的很好方式。

他之前还报过一个跆拳道,坚持了一阵子,但他几次跟我说不喜欢,所以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我就没有再续课,至少他坚持并认真学完了之前所有的课程。

要一直记得给娃报班的“初衷”

土根有一个好朋友,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她最近一直在训练平衡车,准备参加10月底平衡车的比赛。

我看女孩在赛道上玩平衡车的视频,已经非常熟练,心里必定第一时间想过要不要给土根也去学学,真的太酷炫了!但立马意识到,这样的“跟风”是无意义的,首先平衡车的赛道在郊区很远,土根爸不在身边,我没有精力接送;二是做这件事的出发点,是因为“很酷”,我喜欢;还是这有可能成为一件一直坚持的事。如果我回到意大利,找不到同样的赛道,土根就半途而费了。

女孩的父母我觉得是非常理性的,首先女儿对平衡车非常喜欢;

二是他们都是运动爱好者,女儿在平衡车赛道训练的时候,他们在旁边玩滑板,所以虽然路途远,他们并不觉得是压力,反而成为一家人周末的好时光;

三是他们对于参加培训的目的看得非常清楚:让女儿获得自信。赛道最高处有3米高,4岁的孩子要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和车子的惯性来控制攀升和滑落,女儿一开始不敢,体力也不够,但经过练习,女儿已经能骑完全程,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名次,而是通过练习让孩子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事实是,女儿在这个过程中,真的变得越来越自信,从一开始的有些退缩,到现在不断挑战高难度!!

还有一个一起练习的小男孩,非常有天赋,速度不是比别人快了一点点,男孩的父母是旷幼儿园的课让男孩来练习的,他们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希望男孩在平衡车比赛能拿到冠军,成为佼佼者。

我觉得父母的这两种目的都可以,就是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项目,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盲从。

更多成功人士都是“大器晚成”的人

还有些父母,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非得给孩子报些什么班,才觉得没有“虚度时光”。但是我觉得,在国内,一切都提前了。

在意大利,我找不到早教班,因为孩子的兴趣班一般是6岁后才有的:4岁的孩子可以开始参加音乐启蒙课,6岁才能学乐器(在4、5岁的阶段会熟悉各种乐器,然后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而很多画画课程是要求6岁后的孩子才能参加;更不要说运动课,除了游泳有3岁班,土根参加了一阵子;其他球类、功夫类都是5岁以后才有,问过老师,说是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力量情况来安排的。

父母给孩子安排满兴趣班,很多时候是填补内心的惶恐,就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但研究者认为大可不必,拿世界网球名将费德勒和伍兹举例:

老虎伍兹是年少成名, 2岁因为会打高尔夫上了电视;4岁时开始像成人一样训练每天8小时;8岁赢得青少年冠军从此一路开挂……

费德勒则是另一套路径,他的父母并没有特别的体育培训计划,而是鼓励他尝试各种各样的运动。当费德勒十几岁最终决定放弃其他运动专攻网球时,其他孩子已经专业训练了很长的时间。虽然起步晚,但费德勒比他们坚持得更久,成为网球历史中少有的独揽全部四大满贯赛男单桂冠的选手之一。

研究者发现,这些精英运动员,他们都有一个“尝试期(Sampling Period),玩各种不同的运动,了解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之后才会专注于一项进行训练。而这一现象不仅在体育界,在音乐、艺术、职场等领域都是如此。“延迟专业化”和“尝试期”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学者大卫·爱泼斯《范围:为什么通才能在专业化的世界中取胜》研究发现,更多的成功人士都是相对“大器晚成”的人

所以,给孩子多尝试是好的,不用急于过早的专业化培养(比如钢琴考级,身边太多孩子考过10级就再也不碰钢琴了);太有目的性的强迫学习未必有助于孩子持续发展,挖掘孩子的天赋是个长期的过程。

一定要给孩子“留白”

什么叫留白,就是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地太满,要给他独自玩耍的时间,像艺术上的“留白”,太重要了,太满的人生没有时间思考,会让孩子失去掌控感。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感到焦虑和抑郁(甚至自杀)?(这并不是耸人听闻,根据北京某儿童医院数据,儿童心理异常总患病率在15%左右,而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今天的孩子们物质世界丰富,生活环境平稳安定,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痛苦?是因为更加脆弱吗?

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在《自驱型成长》一书里提出了一种看法:

现在的孩子们处于长期的慢性压力之中,制造这种慢性压力的并不是多么重大的危机,而是持续的失控感。(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

本来就算孩子在一个领域中没有控制感,只要他们在另一个领域中能实打实地有控制感,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如果孩子在家里很自由,能选择自己的活动形式以及参与频率,那他们就能更好地专注于比较严苛的校内环境。但现实是孩子在任何地方都缺少控制感:在学校,他们被管得很严;而在家里,也是如此——父母以爱之名的各种控制和强加希望。

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找回那种掌控感。

举个简单的例子,土根的运动技能都是在玩耍中提升的。前两天给他买了一个篮球,没想到玩了几次就拍球拍得很厉害了,他突然对打篮球的兴趣大增,因为他在自己选择的玩耍中感受到了那种“掌控”带来的快乐和自信。而这种因为自己发掘并精进的技能,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内驱力去挑战自己。

有一句话说,很多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是因为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这一点决定了孩子内心是否能感受到爱。当孩子成为父母表达爱的道具,在他心里终会埋下一份恒久的孤寂。

Cindy最后说:

终身学习的提倡者,把学习比作长跑。我们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孩子的发展。

长跑需要有足够的后劲儿,学习也一样,父母不可能一直陪读,这股后劲儿是什么呢?是孩子的内在自驱力和探索力。

其实这段在国内的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关于兴趣培养的事,也和很多人聊过,包括蒋莉老师,聊过几次以后我就更坚定自己的想法:妈妈的工作,一是顶住压力,帮助孩子作出判读和选择;二是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重点培养,而不是把这所有的东西都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最终成为我们焦虑的牺牲品。

这也是之前为什么我们想和蒋莉一起做课程,因为我们希望妈妈们能更自信地给育儿做减法,找准“鸡娃”的度,做个不焦虑的母亲。课程里给出了保护孩子学习自主性的方法,让妈妈更坚定。这是那些培训机构都不会教给你的事,蒋莉更是以一个过来人和教育者的身份,告诉你教育的真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花更少的钱,富养孩子?
4.毛毛虫不要上晚托班
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要不要报兴趣班
有必要给幼儿园的孩子报兴趣班吗?家长需要搞懂这三个问题
兴趣班,不以多少论快乐
培养孩子如何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比什么都重要(父母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