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
德:得。有德:意为得以、得以。无德:意为不、不
无以为:无心而为。无为而无以为:无心于无为,不执著无为
为之而无以为:无心于为之,不执著为之
为之而有以为:执著于为之
莫之应:没有响应。攘臂:伸出胳臂。扔(réng):拉。
失:缺失。
忠信:真诚。薄:衰减。乱:治。首:开端、初始。
前识:意为用智用阳,其所知只是一些凸现出来、彼此有别的现象(所),只是在场者,即道之华。
愚:愚钝。
去:离开。取():趋向。
意译:
上德之人不去施德,所有才能不断生出新的德。下德之人做事时总带着的目的,所以只有原先那点德。上德并不特意施德也不指望对方响应,下德特意施德而且指望得到响应。上仁特意施仁但并不指望得到响应。上义则特意施义而且指望得到响应。上礼特意去推行礼却无人理睬,就捋起袖子抓住人家不放。所以,脱离了才追求,脱离了才追求,脱离了才追求,脱离了才追求这个东西,不仅缺少忠信,而且是祸乱的根源;前面所说的那些的行为,不仅没有的成分,而且是愚昧的开端。因此,大丈夫既然立于忠信的深厚之处而不居于忠信的菲薄之处,既然立于的实在之处而不居于的虚无之处,那就抛弃而采取
点题:
老子在这一章中,通过对道德与仁义礼智的对比,从而肯定了大道治国的唯一合理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八章
《道德经》: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老子语:“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第38章:1.“上德不德”,从天道引出人德,提出上德下德和仁义礼。
道德经第38章解读
【文化随笔】孔子的“克己复礼”与老子的“绝仁弃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