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共读第03期 |悦读读书

2018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文字流畅,语言风趣幽默,是非常好读的畅销书和西哲入门书,而且,我觉得本书还渗透着作者自己的观点,因此,本书也算得上是一本真正的哲学书。相较《苏菲的世界》,我觉得这本书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思路和阅读习惯。

作者:林欣浩

领读者:MJ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领读

者说

1月8日:第七、八、九章

合法性,或叫正当性,是一个挺重要的问题,如果人们一旦质疑合法性,权威就不存在了,社会就酝酿着变革。垄断话语权,才能以低成本运行一个秩序,不过总会厌倦旧的东西,创新总是会出现,总是会挑战旧秩序。

我们现在总能找到一个理论来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过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人们都是随波逐流的往前走,少数人引领着变革。其实,引领变革是很不容易的,他们一定是有非常强烈的信仰。

打卡集锦

百合小巷

第七章            啊,这真是一个噤若寒蝉的时代!教会的势力逐渐扩大,大到教皇可以换换国王,相应,教会的世俗权力也在增加,而且,完全没有人权啊,一旦被告发是异端分子,完了,等着受刑吧。海涅有句名言:“在他们开始烧书的地方,他们最终会烧人。”

第八章           在这个充满铜臭味儿的教会统治下的时代,又一个敢于怀疑的人站出来了。随着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印刷术也打破了权威解释的垄断,基于有利的群众基础以及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化,马丁路德的宗教檄文迅速传播。

究竟路德与教会谁是弱者还真不好说。加尔文的出现,让限制在日耳曼民族传播的新教扩大到了整个欧洲。但是,宗教只是把哲学当作夺权的工具,新教用新霸权代替了天主教的旧霸权。

第九章          看着宗教一步步的发展,真是令人唏嘘,当然我们不能忽略,最初的发展靠的是一名接一名的教徒聚沙成塔。人总是想知道的更多一些,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个体正是靠着些许的不同才形成了自我才有了属于个体的人生观。

人会思考,这是幸事也是份苦差事,怀疑是理性开端和标尺,从这个角度讲是件好事,不过,人也都是趋乐避苦的,怀疑是个不破不立的痛苦的过程。

上官婉儿

这三章继续复习基督教的历史。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基督教,在广泛推广获得普遍信仰后,掌握或者说统一了人们的思想,无论最初推动力是什么,掌握人心就是一种资源,势必与世俗的权势利益接轨,演化出庞大的权力金字塔结构。

权力的排他性再加上教义的先天排他性,完美结合,中世纪的基督教终于进化为一只可怕的庞然大物。至于新教,不过是天主教的兄弟罢了,必然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那么哲学呢?越发觉得哲学是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没有定论,只有随着人类认知的逐渐成熟慢慢成长。很喜欢第九章的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哲学?为什么要思考?为什么要怀疑?为什么要读书?

其实是一个问题,都是人生而为人与众不同的结果——理性的驱动。而那些利用过哲学(理性)的势力,包括基督教崛起、包括新教崛起,事实证明,在没有更文明的出路的年代,一股势力成长到某个阶段,排除异己是个惯用手段。

草木有心

第七章「群魔」中再次看到了乌合之众的影子,在群体中,谣言和个人情绪得以迅速传播,群体易于冲动暴力,不正是书中的群魔么?教会力量之强大,当一个组织的力量大到一定程度,便滋生了黑暗,因为规则是他定的。

第八章畅销书作者马丁·路德出现了,由于教会自身的弊端,路德振臂一呼变得到很多贵族和百姓的拥戴,也因为印刷术的出现,路德的宗教檄文得以迅速传播。

在这一章中讲到,12世纪,书籍昂贵,只有神父掌握圣经;13世纪,书籍成本降低,然而禁止百姓接触圣经,因为垄断了对权威的解释,就是垄断了一切。

教徒们不能自己阅读圣经,只能靠神父传播,只靠传话得知信息,不质疑不思考的信徒们,是最好掌握和煽动的了,一系列暴力事件也就不稀奇了。

第九章 不怀疑不思考,直接享受幸福的生活不好么,要什么新教异教的,可是,人不同于动物,人是会思考的,就像我们普通人享受生活也得思考着怎么更有趣,怎么用自律和努力换来想要的生活,伟大的人则想着对这世界改变点什么。

所有这些也构成了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所以苏格拉底为质疑宁赴死,但是却有了理性文明的开端。

嘻嘻

群魔、异端的权利、奇怪的论调,这三章的题目放在一起想想这本书的主题“哲学”,有没有感觉很怪?

哲学与群魔什么关系?原来讲的是中世纪最恐怖的执法者宗教裁判所,而击败这恐怖统治的是哲学。

哲学与异端什么关系?马丁路德用哲学做武器反抗罗马教会的独裁,哲学被认为是异端。新教靠路德一篇篇雄辩的文字,从天主教的火刑架下成长起来。

但是加尔文和他的继承者却竖起了更多的火刑架,烧异端分子,烧所有具有苏格拉底式怀疑精神的人。哲学在教皇的眼里就是异端。

奇怪的论调奇怪在哪?我找来找去,奇怪在作者的这两个问题上。为什么苏格拉底宁愿死也要怀疑?为什么我们放着现成的快乐不享受非要亲自学哲学?其实作者也给出了答案:因为我们是人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要思考。

我读这三章感触较深的还有两处。一处是教堂,教堂堪称人类艺术的结晶,建筑宏伟,装饰的美轮美奂,告诉信徒们,接近天堂的地方有多美,天堂更美。

一处是印刷术对言论传播的作用。书籍变成非贵重物品,教会拦不住普通人阅读《圣经》,也就拦不住崭新思想的传播。有了印刷术,有了哲学的复兴,有了科学的崛起。

编辑:灵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与宗教究竟是互相利用,还是互相促进?近代哲学的起源故事
大英博物馆展品介绍——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
1521年5月25日,马丁·路德被判决为异端
五 天主教的镇压与革新
【量化历史研究】猎巫新解:天主教与新教对宗教市场份额的非价格竞争
欧洲的故事09——异端的权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