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到漂亮的姑娘怎么办?《诗经》告诉你该如何追女孩

《诗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它的头衔很多,受到了以孔子为首的许多先贤的推崇和喜爱。他们对《诗经》一代又一代的阐释也导致了《诗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元典。

这其实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些障碍,但《诗经》本身,是亲切的、温和的,是我们都能读得明白的。我想和大家一起,不过分探究学术,从诗的角度去读一读《诗经》,感受其中的美好。

【关雎】为什么要提荇菜?

荇菜好像在这里很突然啊,刚才还在说一个女子呢,现在为什么就提到了这个水生植物呢?难道仅仅是在描绘一遍周围的场景,感觉很美好吗?

荇菜,是一种可以吃的东西,女子在出嫁之前一般经常会有一种行动,采野果、采野菜,在这里,就是在船上去采野菜。左右流之,就是形容女子在那儿不停的去采去捞这样的一个形象。那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形象呢?其实这个体现的就是女子的勤劳,这也是一种美德。

追不到姑娘怎么办?

我们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继续追,要么就放弃了。但是在先秦那个比较遥远的时代,民风还比较原始。比如说我们这个婚姻的字,其实最早的时候,是没有那个女字旁的。那么,剩下一个“昏”字,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案是相当可怕的。当时如果男人看见一个姑娘,觉得喜欢,就会打昏了带走,于是就成婚了!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意识到这样过于野蛮,所以要传颂一种美好的习俗——看见这么好的一个女子,心里面已经按捺不住了,但不能做那样野蛮的事情。怎么办?要鸣琴鼓瑟来表示自己的喜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得来段才艺展示。

这其实就是古人定制了一种标准,理想的规范的婚姻应该是怎样的。首先,你得以结婚为目的;其次,不能野蛮、不能使用武力啊,要想办法讨得姑娘的喜欢。

《诗经》第一篇为什么是爱情?

我是这样猜测的:古代怎么样去判断国力的强弱?孟子里面经常写到,大王问政,邻国处理政事的水平差这么多,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我的人口不变多?其实就是衡量国力是否强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口。

人口需要繁衍,繁衍需要婚姻,就需要告诉人们怎么样达成婚姻、怎样去相处。所以我们会发现诗经,尤其是风里面,有大量的爱情诗,大量的跟婚姻、跟相处、跟交往有关的一些诗歌,可能都是基于此。因为人口真的是,古代国家发展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非常非常核心的一个指标。

书友打卡展示

大米

翻开诗经好像闻到了春天雨后泥土和青草的味道,轻轻的淡淡的…诗经仿佛古时候人们的民歌,接地气的很,简短画面感超强。

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感觉就在眼前一群女子欢快的聊着天,八卦着,工作着。简单而又快乐。螽斯,诜诜,薨薨(并不是挂了的意思),有没有听到蝈蝈的叫声。诗经用朴素吸引了我。

《诗经》对于我来讲就是神一样的书,只能远观不能近瞧,因为不是我的菜,but …今天我参加打卡共读她,为啥,因为挑战自己,不,是挑衅自己。

读了才发现,有点喜欢它,喜欢它朴素,喜欢它朗朗上口,喜欢它唯美的画面感,喜欢它…

卷耳,有一种对影成三人的淡淡忧桑,我姑酌彼金罍…兕觥…

桃夭,嫁女儿时麻麻在耳边唠叨…宜其室家,宜其家人。柏舟,心之忧矣,如匪浣衣…多么痛的领悟。

晓晴

诗经是中国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一直很好奇古代人是如何唱歌的?又会唱一些什么?旋律因为年代久远很难复原了,甚是遗憾,但是能从诗经中仿佛可以听到古人在以古琴伴奏,浅吟低唱,诗意化曲,曲曲入心的感觉。通过一周的学习,学习到了诗经中的精炼,传神的意境。

《关雎》中的寤寐求之,寤寐思服。道出了辗转反侧,《卷耳》中的不盈顷筐,维以不永伤,品出了相思之苦,无心做其他事的感觉。《桃夭》中灼灼其华,宜其室家,充满了女子出嫁的喜悦。《鹊巢》中的百两御之,百两将之,展现了迎亲队伍的热闹。《柏舟》中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悲怆烦苦,无处释怀的情绪一下子涌现出来,映入眼帘。

感慨古人的智慧,期待跟着领读老师的步伐继续学习。

深蓝

《诗经》之美已毋需多言。过去只是随手翻开,随意读读。可以谁说佛系浏览。也一直想和伙伴们组织共读,却一直在踌躇,不敢踏足。这次能和“悦读”的大咖们一起共读,真的是夙愿得偿。

《关雎》用人世间最为美好的情感,爱情,拉开了《诗经》的序幕。简练又朴素的语言,把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宣泄的淋漓尽致。从求而不得到求而得之,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也给那些情愫萌发的男子们打开了希望的大门。

灼灼其华的女子要嫁人了,这位美丽的女子,惊艳了时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给了最美好的祝福,也给所有的女子们指明了归宿。

贵族女子的出嫁,另有一番气势。《鹊巢》演变之后的意义或许不太美好。但沛岚老师的解读给了我新的视野。

采卷耳的女子,置筐怀念心上人。而她思念的人儿,也在借酒消愁:维不以永怀,维不以永伤。一样的相思,一样的忧伤,可以地老天荒。

嘻嘻

终于下决心走进那么遥远的文字。读了诗经里的六首诗,每一首初读时都是茫茫然,脑海里呈现出来的只是节奏。'参差荇菜…参差荇菜…参差荇菜…' '陟彼崔嵬…陟彼高冈…陟彼砠矣…' '桃之夭夭…桃之夭夭…桃之夭夭…' '维鹊有巢…维鹊有巢…维鹊有巢…' '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式微胡不归…'坚信诗是用来唱的。

跟领读老师和书友们读完,每首诗里的主人公都讲着不一样的故事。同一首诗也会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因为讲故事的人不同主人公也不同了。简短的语言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激发着我的想象,有一天,一首首诗里的故事我也能讲给别人听。

听着一段段的诵读,模仿着也把每一首诗读出来,居然每一遍都能读出不同。茫茫然时读出的是节奏,想着故事读出的是旋律,期待读出的情感的那一天。

即日起,关注公众号可获得上月共读书目电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笔||诗经里的爱情故事
【走进诗经】《关雎》与《桃夭》 比较阅读
你若不去读《诗经》,怎知爱情那么美?
看看《诗经•国风》中的择偶标准,你中了吗?
《诗经》中那些爱情,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共有多少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