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渭南,有一种大事叫出门!

走亲戚,各地叫法不一。渭南人将走亲戚叫出门。走亲戚是古老的民俗文化。在节日期间,走亲戚是亲友之间交流情感的一种社会活动。尤其是春节,这种社会活动更为频繁。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活动。祖辈延续至今,约定成俗的事情。

小时候,过年是件很美妙的事情。有好吃的、好玩的、新衣服、新鞋子、玩具、压岁钱……长大后,过年是份苦差事。庸常的人生,由烦恼和快乐组成的枷锁,烦恼总要大于快乐。而成长所带来的烦恼是逃不掉的。亲人指望你,成绩催着你,生活考验你。

生活很奇妙,一场有一场的故事,总会出人意料。团聚自然少不了唠嗑。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可口的饭菜,难免要拉拉家常:谁家的孩子在外面成了多大的事;谁家的孩子念书极好;谁家的孩子娶了媳妇;谁又有体面的工作……总要比较一番,总会说道一遍。这样的情景每年都会重演,从小到大,从无奈到习惯。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

走亲戚,免不了送礼。送礼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认可。《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意思是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小辈给长辈送礼是出于敬重,长辈给小辈回礼是出于爱戴。

礼尚往来本是一种美德,也不知从何时起,这种美德被绑架,变了味。时下,送礼已变成了一种比较,人情消费已成为无形负担。人们忘却了老一辈礼尚往来的含义,忘记了礼轻仁义重的内涵。在面子与自尊的虚伪包裹下,变味的“礼尚往来”,也折射出畸形的社会风气。

很怀念那时候农村走亲戚的方式,那是崇尚亲情的年代。那时候的过年,往往是从蒸馍开始。每到过年,家家户户总会用心蒸几大笼造型各异、精致美观的花馍、油角角等。

那时候,走亲戚的人,手里都是挎着篮子,篮子里面多是用格子包袱包裹的花馍和油角角。年长一点的,会外加一包石灰窑糕点。那时候的礼尚往来是拿馍换馍。

后来,送花馍的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包装礼品盒。包装礼品外观精致,携带方便。再后来,包装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包装在变,质量也在变。包裹的是华丽的外表,没多大内涵。村里长辈说:还不如称两斤糕点来的实在。这话多半不假,拆几盒包装礼品,空大于实。这个时候的礼尚往来是大盒子换更大的盒子。

关于走亲戚代步工具的演变。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代步工具也在发生着改变。早些年,走亲戚是步行挎篮。后来是架子车或者小推车作为代步工具。再后来是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公共汽车、私家车,出门走亲戚方便快捷多了。

事物都是相对的,代步工具的演变,也催生了淡化的亲情面。传统习俗被打破,代步工具的发达,一天可以走好几家亲戚。有的是礼物一放,屁股还没坐热,就几欲先走。这时候的走亲戚貌似是为了完成某种指定的任务。一年到头,若不是过节,亲友之间很难见上几次面。交流变的少了,亲情自然也就相对变淡了。

尽管如此,无论时间的步履如何的匆忙,终将需要团聚。中国人将亲友团聚看得比较重,这是一种民族情结。无论远飘何处,心都要回归。或许只有团聚,漂泊的内心才能得到万分的踏实与安宁。

欢迎大家  在下方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婚礼现场,见证那被扭曲的亲情
职场物语│老板让亲戚走开
农村一句老话:混得不好的人,最怕过年走亲戚!
如今农村长辈们,似乎都不愿给孩子压岁钱了?其实他们也很为难
4种不同寻常的代步工具,第一个我就服了
过年最怕被追问这些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