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笔画教程(第11-13讲)、他一生仅创作500余幅作品,却足以令后人景仰

工笔画教程第十一讲

工笔画教程第十二讲

工笔画教程第十三讲

他一生仅创作500余幅作品,却足以令后人景仰

20世纪的中国画坛,

有两座工笔花鸟画“高峰”,

分别矗立于大江南北,

一位是于非闇,另一位是陈之佛。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陈之佛先生,

他一生淡薄名利,

人品和画品堪称楷模,

他生前对美术教育的奉献、

身后对艺坛遗留的风范,

都让我们后人景仰。

陈之佛

(1896-1962年)

浙江余姚人。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工笔花鸟画家,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教图案课。1918年留学日本,1923年回国后从事工艺美术教育。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开设染织、装潢二科,教学著述,成绩斐然。

他作画非常严谨,

一生仅创作了500余幅工笔花鸟。

陈之佛的花鸟来源于传统。

他的画风兼取后蜀和

南唐,徐、黄二家之长,

对宋代画院工笔花鸟作品用功尤勤。

在表现手法上,

仍以工整写实为主,

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将图案的

装饰手法和日本绘画温婉柔丽的

设色特点结合进去,

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

从而形成了个人风格。

观、写、摹、读四字诀,

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

陈之佛工笔花鸟创作,

无论在构图上、线条上、

设色上都有独到之处,

别具一格,尤其他对色彩的运用,

融合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

色彩精华,艳而不俗、淡而有味,

让人有百看不厌的舒畅感。

他在一篇《创作随想》中写道:

“中国画家自古就有'师法造化'之说,

凡是好的艺术作品没有不是从生活中来的,

花鸟画也不例外。

自然界的花鸟,千态万状,变化多端,

如果画家不经常去留意它、研究它,

缺乏对外界形象的感受,

自然难获得作品上的丰富多彩,

花鸟画造成千篇一律的情况,

最大原因,就在生活的贫乏。”

这一论述对当今的中国画坛

仍然有着一针见血的警示作用。

他以淡薄名利的心志终其一生,

生前他常常和家人说,

杰出艺术家的画作乃是国家的文化财产,

捐献给政府方能久长妥存。

直到两岸开放探亲,

90高龄的陈之佛夫人亲自主持,

与子女们共同筹划陈之佛

未了的遗愿将90幅遗作正式捐赠给国家。

他不仅是中国图案画的拓荒者,

也是提升、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导师,

付出毕生心血,

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领域里创造了奇迹,

巨幅工笔花鸟《松龄鹤寿》,

已由苏州刺绣研究所将它绣成双面绣,

布置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里。

▲1959年暑假

在炎热天气下艰苦的环境中静心绘制《松龄鹤寿》图的情景。

文革期间,

陈之佛的遗作与收藏被护送到

南京博物院地窖保险库保存,

不仅种下南京博物院和

陈之佛家属连绵不断的关联,

也为全世界喜爱中国工笔花鸟画的

人们保留下珍贵的艺术品。

至今陈之佛的遗作一直没离开过南京博物院。

陈之佛作品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欣赏 | 邹传安工笔花鸟作品232图 富丽雅逸 绮丽灿烂
李晓明的工笔画——工笔画教程发布——工笔花鸟技法探讨。
天工净雅:国画大师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精选【一】
国画大师于非闇精湛的花鸟佳作
工笔花鸟与瘦金体的
工笔花鸟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