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珐琅彩鉴赏最新结论

  宫廷珐琅彩起源于康熙晚期,发展于雍正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唯 一一个在紫禁城内烧造的瓷器,被誉为“彩瓷皇后”。如今宫廷珐琅彩艺术已经失传,现存的宫廷珐琅彩器极少,其中珐琅彩花鸟瓶更是不足10件。《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和《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就是其中的顶 级国宝,被誉为“珐琅双绝”。这两件珐琅彩瓷是乾隆皇帝亲自授意、定图、督造和审核并钟爱至极的传世国宝,因清末战乱流落宫外,后几经辗转珍,经拍卖回流藏于天津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此次由王辉大师复原,两件国宝终于走到了世人面前,让世人看到了传世国宝的风采。

  

  珐琅依据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 掐丝珐琅器 、 錾胎珐琅器 、 画珐琅器 和 透明珐琅器 等几个品种。其中 掐丝珐琅器 就是俗称的“ 景泰蓝 ”,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关于(珐琅彩)目前似乎出现了的有几种说法。有说清代才开始有的;有说明代就开始有了,也有说元代就开始有珐琅彩了。各人的说法似乎也都有各自的道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么样才能算是珐琅彩。什么样的工艺才配称得上为珐琅彩。本人在上海博物馆曾经有幸认识了一位在景德镇工作学习了多年的有关人士,他跟我谈起过老一辈在有关于(珐琅彩)的基本烧造过程的描述。(珐琅彩)从一开始的选料;做浆,拉胚,成型,初烧,刻塑,扒花,填彩等等,一共需要三十道以上的工序。而这其中如有一道工序出现哪怕一点点的差错,那么整个过程将推倒从来(前功尽弃)。而最为费时的就要数刻塑和填彩,即便是一个熟练的老窑工如果他想做完整个工序,可能都需要数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一件器物才得以完成。所以说:我们不要一看到那些漂亮工整的五彩瓷器就把它们统称之为(珐琅彩),如果那样的话,那现在市面上的珐琅彩未免也太多了点。因为,珐琅彩它不仅仅只是指(进口彩料)而定论的。最主要的,它还应该在于那种烦絮复杂的那种工艺的认定。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据说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宫廷造办处的匠师将景泰蓝的画珐琅技法成功的移植到瓷胎上而创造的一种新瓷器品种。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 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 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

  

  珐琅彩的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职的名画家众多,如: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等。这些画稿及图案纹样先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后,由宫廷画师用秘制的珐琅彩料精细地描绘于瓷器上。在宫内奉职画珐琅的画师先期主要是原铜胎画珐琅的,如来自广东的张琦、邝丽南。稍后也有来自景德镇的艺人,如宋三吉、周岳、吴大琦等。更重要的是一批宫廷画院的画家也参与了画珐琅瓷,雍正时期有贺金昆、戴恒、邹文玉、汤振基、谭荣等,其中邹文玉屡获皇上赞赏。乾隆时期也有许多宫廷画家在珐琅作兼职画珐琅,如专攻花鸟鱼虫的余省、擅长人物楼观的张廷彦、专攻人物花鸟耳朵金廷标等。他们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珐琅彩瓷的绘画性和艺术水准。珐琅彩瓷上的题词、印章、落款等有用专人分工,包括题词的临摹、字体都是由皇上亲自指定安排。据记载,底款为原武英殿修书处后调造办处的徐同正书写,诗句为武英殿待诏戴临题写。所有绘制工序完成后由宫廷造办处烧造。

  按装饰工艺不同,金属胎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也有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工艺结合起来共同装饰一件器物的,称之为复合珐琅。其中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至于其俗称“古月轩”,由于目前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上从未发现有署此款者,而在晚清玻璃胎画珐琅上见有个别属此款者,所以推测很可能是晚清时期宫中所藏署“古月轩”款的玻璃胎画珐琅流散出宫后,被古董商看到,遂误认为瓷胎画珐琅上亦署“古月轩”款,进而将瓷胎画珐琅称作“古月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珐琅彩
清代最名贵的瓷器——珐琅彩瓷
什么是珐琅?什么是珐琅彩?
珐琅彩收藏潜力巨大——珐琅彩收藏市场疯狂
珐琅彩为何让人眼花缭乱
景泰蓝和珐琅彩的区别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