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鎏金铜佛像的主要特征

  随着近些年,有信仰的人越来越多,对佛像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在一片片制作佛像的大浪中,世人淘出了尼泊尔佛像这片金沙,并将尼泊尔释迦族佛像奉为佛像工艺的标杆。

  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统治者的提倡,因此佛教开始遍布华夏各地,石窟造像、金铜造像、佛教建筑纷纷出现。这些精美的佛教造像雕塑艺术品,是人类文明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明清佛像打磨、錾刻等细加工精密,帔帛、裙边的斑纹都是錾刻而成,且非常精美。新仿佛像则打磨、錾刻等技术粗糙,乃至没有錾刻,裙边、帔帛等上面的斑纹都是铸上的。

  鎏金铜佛像是指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鎏金佛像为了彰显光耀灿烂的神性,佛像的色彩都是灿烂的金色,因过于珍贵,鲜有纯金佛像,绝大多数以汞镀金在铜佛表面贴金。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

  现藏于日本东京永青文库的刘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的韩谦造鎏金铜佛坐像,就是南朝佛教造像的典型,它是目前所发现纪年最早的小型鎏金铜佛像。隋唐两朝,南北统一,国富民强,佛教造像也进入了成熟期。

  明代时,佛教艺术重新回归到汉地传统艺术风格独立发展之路。到了清代,在康熙、乾隆的扶持下藏传佛教再度大兴,藏传佛像艺术又重新占领内陆艺术舞台。

  从已出土的文物证实,在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大官糟钟”来看,它的鎏金技术已相当的成熟。鎏金技术不是一下子就容易掌握的,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通过开创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才创造出了这项工艺。从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鼎”来看,造型有战国早期的风格特征,该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也为战国早期的器物。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鎏金工艺初始时间应定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鎏金铜佛像都有哪些主要的识别特征与特点?
鎏金铜佛像的来历!
鎏金铜佛像到底是何物?
明代金铜佛像(第三篇)——佛教美术
佛影灵奇(4)—唐代造像
鎏金铜佛像工艺技艺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