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汪育真 ▏ “美孚油”(徽学研究)​

总第 565 期

作者简历:汪育真,老三届。曾被评为全县科学技术先进分子代表受到嘉奖。是一位业余徽学研究者,整编了《徽州名居和义堂》,主编志书《采白故里西溪村文化志》,编著《歙县西乡方言》。2013年被歙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美孚油”

文 ▏汪育真
“美孚油”一词乍听起来确实有点令人迷糊,它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新名词。“美孚油”即煤油,那时是从美国“美孚公司”进口的,国人出于崇洋迷外,冠其名为“美孚油”,多数人呼之为“洋油”。“洋油”三角七分钱一斤,只有有钱人才用得起,一般平民百姓都是用“灯盏”点植物油。“灯盏”需用“灯草”作灯芯,这种灯不仅亮度不够,且易灭。灯芯灭后会冒青烟,民间常以此比喻快要咽气的病人是“灯盏头都冒烟了”。



依稀记得我们幼时也用过灯盏,四、五岁后才用上煤油。小学四、五年级后上晚自习,都是两人合用一只用墨水瓶自制的“洋油照”。就读潭中时,校方自己发电,晚上熄灯后,每个寝室点上一只煤油照,早上起床后抠一下鼻子,结果手指是漆黑的,殊知煤油照发出的烟都被同学们吸入肺内。

条件好些后,家里用上了“煤油灯”,“煤油灯”上罩有玻璃灯罩,不但亮多了,而且也干净多了。为了节省煤油,不“打夜作”、不做作业、不看书报时,都是点“空气灯”。将灯芯拧至超过灯帽少许,这样只有黄豆粒般大小的灯花便闪烁在灯帽口之上,确实省油多了。擦拭“煤油灯”上的灯罩是每天的必修课。擦拭灯罩先要用手板封闭住灯罩的上口,然后将下口紧紧靠住嘴巴哈几口气,再用微潮的抹布在灯罩內打转擦。引人发笑的是,有时往往会将灯罩口的黑圈留在嘴上,自己还不知道,以至于被别人当成笑料。倘若不小心把灯罩打碎了,那么只得将灯帽下掉,当成“洋油照”用。三年自然灾害其间,煤油要凭票供应,家中没有植物油,炒菜都是“吃红锅”,晚上要么早早入睡,要么摸黑干坐,谈心说憋。

(网络配图)
搭台唱戏,台上挂有气油灯,气油灯也是点煤油,只是灯上备有打气筒打气。气油灯的灯芯是“纱罩”,大都是一次性使用。气油灯配备有“通针”,如果油路堵塞了,就用通针通一下。看戏时,最令人揪心的是气油灯突然不亮,台上台下漆黑一片,哄吵声、哭闹声、叫骂声响彻云霄,谁也看不清谁,真是“无火一堂贼”。

现今,每到晚上,到处灯火通明,路边有路灯,小区住房每层楼梯口都有“感应灯”,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广告灯、探照灯,叫人琳琅满目。

时下,走遍大街小巷,根本买不到煤油,有关煤油的那些配套设施都早已成为历史!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
      热忱欢迎全国志向于文学、书画创作和摄影爱好的广大微友,不吝赐稿。
       来稿强调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文责自负。同时附上作者简介和本人近照,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电子邮箱。稿件投出后半月之内请勿他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孚行煤油灯/马灯
江南旧闻录之洋灯故事
煤油灯的故事 | 空中茶摊vol.88
煤油灯
民国油料一:洋人用低价倾销垄断照明用油,内陆老百姓灯都点不起
民俗与“灯”的不懈之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