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邦几乎杀绝开国功臣,为什么偏偏放过他最痛恨的叛将雍齿?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方势力逐鹿中原,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夺权之争。出身泗水亭长的小人物刘邦,既没有项羽的能力,又没有项羽的威望,但偏偏是他,成了最后的赢家。

大汉王朝建立后,刘邦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如是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原文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剧照)

诚然,刘邦精通帝王之道,尤其善于用人之术,平庸的他之所以能成就千古霸业,靠的就是任人唯贤,知人善用。更难得的是,除了张良、萧何、韩信等忠臣良将,即便是如雍齿般的奸佞小人,也能在刘邦手下发挥出其特有作用。

雍齿是谁?他到底做了什么竟会让刘邦恨之入骨?刘邦最终又为何不计前嫌将他封侯?

(雍齿剧照)

雍齿,秦末泗水郡沛县人,刘邦的老乡。早在公元前209年刘邦刚刚开始起兵反秦时,雍齿就追随左右,并屡立战功。当时,刘邦对雍齿十分信任并器重,打败秦军夺取丰邑后,刘邦对雍齿委以重任,派他驻守丰邑军事要地。

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8年,雍齿竟然就接受了魏国人周巿[fú]的诱反,献出了丰邑,投靠了周巿。遭到心腹大将背叛的刘邦瞬间陷入被动,他屡次攻打丰邑不下,只好投奔了项梁。刘邦在项梁的借兵辅助下,才以巨大代价打败了雍齿。

对刘邦来说,雍齿无疑是叛徒,是小人,但不能否定的是,雍齿其人确实有几分本事,是个军事奇才,所以雍齿后来投赵后再降刘邦,刘邦还是选择了不计前嫌,重新启用他。雍齿也算不负所望,在楚汉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

公元前202年汉朝刚刚建立时,汉高祖刘邦恩赏功臣封为列侯,但最开始受到封赏的只有二十多人,其他人则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所以封赏也迟迟没能落实。

(张良剧照)

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远远望见诸多将领坐在沙地上窃窃私语,好像议论着什么不可告人之事。于是,刘邦问身边的张良那些人在说什么,张良回答:“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他们是在商议谋反呢!”听到张良如此回答,开始刘邦还不信,他说:“天下刚刚安定,怎么会有人要谋反呢?”张良说:“陛下靠这些人才取得天下当上天子,但如今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近臣和老友,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这些将领私下计算功劳和过失,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他们担心自己非但得不到封赏,反而会因与陛下不够亲近遭到诛杀,所以聚在一起密谋造反。”

张良一席话,听得刘邦一身冷汗,他赶忙问张良有何计策,张良回答:“陛下想一想,有没有谁是您毕生最憎恨,而且群臣又都知道的呢?”刘邦想了想说:“众多将领当中,雍齿曾多次背叛我,与我有宿怨,是我最憎恨的人。我本来早都想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恨,但碍于他功劳太大,怕落人口实,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张良接着说:“那您就先重封雍齿,群臣见到连陛下最痛恨的雍齿都得到封赏了,自然对自己也能受封深信不疑了,陛下也就不必再担心他们造反了。”

刘邦认为张良的话十分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将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就这样,雍齿虽然是刘邦最恨之人,但他非但没有遭到清算,反而被封了侯。

(注:这则典故出自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原文较长,在此略去。)

(刘邦剧照)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汉高祖咬牙封雍齿。”意思就是,刘邦颁发圣旨封雍齿为侯爵时是咬着牙极不情愿的。很明显,《史记》中记载的《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一事并非出自刘邦的本意,而只是权宜之计。

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刘邦的帝王之道,对于深恶痛绝的雍齿,他非但不杀,反而咬牙封赏,目的就是稳定人心,防止群臣谋反。刘邦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朝刚建立,有一天,刘邦出宫溜达,看到一伙人在交头接耳,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老实回答:“他...
谋略之道:察人性,顺人情,事必有成!
因封赏不公,大臣私下策划谋反,张良为何劝刘邦封赏最讨厌的人?
古人有智慧之41:巧树典型化难题
刘邦问:该封谁为王?张良:陛下最恨谁,就先封谁
刘邦称帝后发现群臣欲谋反,慌忙向张良求救,后者献一计消除隐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