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一个愁字了得:凄凄惨惨戚戚的《声声慢》,李清照因何而愁?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作为公认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身上很有几分傲骨和傲气。她评价柳永词“词语尘下”,评价苏轼词“句读不葺”,却说自己“险韵诗成,扶头酒醒”,意思就是她敢押最难的韵,敢喝最烈的酒。

诚然,李清照的填词水平,确实堪称冠绝古今,她恃才傲物不假,但绝非妄自尊大。李清照一生佳作无数,名句频出,有《武陵春》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有《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有《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但是,李清照最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却是晚年的一首《声声慢》。

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充满了青春律动和生活情趣,代表作是她16岁时写的两首《如梦令》。

第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二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接连遭遇国破、家亡、夫死、财失,在国仇家恨、颠沛流离、感情失意的一连串打击和人生挫败中,她的作品风格由以往的浅酌低唱、清新可人,逐渐转变为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作品内容也由以往的闺阁闲趣转为寡居惨景。就是在这种境况下,李清照写出了千古绝唱《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篇《声声慢》用最通俗的文字写出了最凄凉的美感,语言平实到即便是我们今人读来,也完全无需翻译,即能领会其意,而且与此同时,所营造出的意境却凄美到令人窒息。李清照通过对残秋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抒发了她国破家亡后的悲凉愁苦以及独自沦落天涯时的孤寂落寞,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明代第一才子明杨慎在《词品》中评价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茅暎《词的》评价李清照《声声慢》说:“这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效颦,便觉不妥。”

由此可见,李清照最妙的作品是《声声慢》,而《声声慢》的绝妙之笔则在于惊艳的叠字连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作开头一连用了七组十四个叠字,下阕又有“点点滴滴”作为呼应,不仅把残秋的悲凉和作者的落寞同时描写到淋漓极致,而且极富韵律美与音乐美,很有几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古代的词即歌词,是用来唱的,当歌者玉唇轻启,叠音反复,婉转凄楚,如泣如诉,弥漫不散,尽是唱不完的愁苦和说不完的孤寂。

李清照对叠字的大胆运用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叠字不难,难的是同时兼顾平仄、韵律、内容、感情,方方面面。因为难于兼顾,难于精准,所以“后人效颦,便觉不妥”,李清照之后,再也无人写出如此惊艳的叠字词。

声声慢,字字全篇以“怎一个愁字了得”结束,将李清照心底之“愁”一涌而出——国破家亡之愁、夫死财失之愁、流离失所之愁、孤苦无依之愁、感情受挫之愁(晚年再婚又离婚)……

参考资料:《全宋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词坛巾帼,李清照声声慢连用14叠字,清朝女词人用了44个叠字
李清照词赏析(四)
人教版语文必修4《声声慢》ppt课件5[1]
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释解
愁愁愁愁愁愁愁——李清照《声声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