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邓州旧志五种提要

 邓州旧志五种提要

 

   【建置沿革】今邓县,春秋邓国地,秦置穰县,直至明代始省入邓州。至于邓州之建置则较晚,为隋开皇七年(58)改荆州置,治穰县。开垦以后,县未稍变而隶属郡州则多所变动:或属南阳郡(隋炀帝时),或属邓州南阳郡(唐),或属宣化军,威胜军,武胜军(五代),等等。明邓州领内乡、新野、浙川三县,清降为散州,不领县,前后均属南阳府。民国后废州改县,日邓县。建国后一直属南阳专区;1988年11月,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属南阳专区。

   【历届修志】州志之流传至今者四种:一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本;二为清顺治十六年(1659)刊本,惟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书;三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刊本,惟安徽省图书馆有藏书:四为乾隆二十年(1755)刊本,存书尚多。另有民国重修邓县志手稿三十六卷,现存该县档案馆,亦附记于此。

   邓州佚志可追溯至《宋邓州地理志》一书,《大明一统志》。曾引此书文字,可见明代嘉靖、隆庆间尚有书。明清两代有佚志三种:一为嘉靖三十五年(1556)刊本,知州张仙修。仙,江西浮梁(1960年撤,并入景德镇市)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翌年来任。此书见《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天一阁藏书总目》著录。再为万历三十年(1602)刊本,知州赵沛修。沛,山西岳阳(古地区,指今山西霍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人,选贡,万历二十七年(1599)来任。《澹生堂藏书目录》著录《邓州志》一种,四册。

   疑为此书。三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刊本,知州赵德、万愫修。赵德,直隶顺德(府名,民国时废)举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来任。万愫,直隶南乐(今河南届县)人,康熙十五年(16767)进士,同年来任。三书虽佚,但主修张仙、赵沛、万愫等人之《序》均保存至今。

   明清以来共修志八种:存者五,包括民国手稿一种;佚者三:明二种,清一种。

 

【嘉靖】邓州志 十六卷
   
上海古籍书店一九六三年影印天一阁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本

   知州潘庭楠纂。庭楠字士器,广东高要县人,五经魁,嘉靖四十一年(1562)来任。

   州之有志始于嘉靖三十五年(1562),惜未及三属邑,是编为之补辑,始成完书。书凡十六卷,卷前有杨准、李濂、潘庭楠三人之序以及目录、凡例。以下卷各一目曰:郡县图,郡纪,帝纪,沿革表,封爵表,秩官表,选举表,舆地志,创设志,赋役志,陂堰志,学校志,祀典志,兵防志,宦迹列传,人物列传。图、纪、表、志、传五体俱全,间有子目,为数三十有四。卷末为郑舜臣后序。

   凡例八则,简要明快,颇有创见,一曰“祠庙非祭法,宅墓非古迹,均不录”,再曰“异教宜抑,是故寺观举略,仙释附注”。岭南人思想活泼,不拘泥于旧志之陈规。卷内各门皆前有叙言,后有论、赞,文字质朴,立义多有可取。郡纪所辑资料多简洁有据,当代部分竟将明代邓州及所属三县修志情况及志序收人,尤觉别致,但无失体之感。所辑正德后关于农民起义的资料。以及本志纂修潘庭楠为解决民间燃料问题,多次派人入山寻煤,卓有成绩,谓此举使“老稚欢呼,各得其养”皆为一州之大事。

   舆地志瑕瑜互见。州县各有八景,是固捏造,诗亦无聊。旧志中之所谓”形胜”,几无非一文人之游戏笔墨,蕞尔鄙邑,除个别险要,在当时确有攻守价值外,一般地区,何来特点?只好“做文章”,此志亦不免。风俗一目,所录资料甚少,但所论却能反映出当时民间的真实情况。其言曰“自弘治以来,多四方附籍,非复椎鲁之旧地……闾巷之民,事淫末,习奢侈,蔑少长之节”。从嘉靖至万历年间(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逐渐显著,有的历史学家甚至称之为“天崩地解”的年代,这在明代河南方志中也多少反映出来,这种方志普遍记载当时各郡县镇店集市的繁盛情况,也透露出时代在变化的消息来。

   卷十赋役志,子目七。每目均辑录十分有用的资料,此时一条鞭法并未推行至全国,河南各州县一切照旧,正税之外,复有派额,其数量之大,与正税并无轩轾,至于差役之扰民,前于《许州志提要》中已谈及,不再赘述。其测卷十一陂堰志之谈水利,卷十四兵防志之谈乡兵均可观。

   大梁进士李濂序本志曰“考核精当,政体攸存,附论和平,民功可举,且文辞典赡,不赘不略。”评语空泛,但许为佳构,则并非溢美。

   此书见《内阁藏书总目录》、《千顷堂书目》著录;《天一阁藏书总目》著录,误以杨准为纂修人。时杨准为河南按察司副使,仅为本书作序而已!

 

【顺治】邓州志 二十卷
   
(清)顺治十六年(1659)刻本

   陈良玉修纂。良玉字公器,辽东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县)人,官生;顺治十六年来任知州,后擢广西廉州知府。按《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为“陈良玉修,彭而述纂”,纂者误。查本志书《修志姓氏》“纂修”名下自陈良玉以下本州官员皆列,后缀彭而述。大概因此而视彭为实际纂人。据志中陈、彭二人序,本志书在陈良玉来任前,已有“邑人首其事”,’陈来到后则“延访耆旧,稍采前志,参以近迹,以次编纪”遂成此志书。彭而述,邑人,时官湖广分巡上湖道,所以将其列名纂修,是尊其为本邑显宦的缘故,其人与本志书实没有直接的关系。

   全书二十卷,援正史体例,计图一,纪一,表四,志八,列传四。具体分为:卷一郡图,卷二郡纪,卷三沿革表,卷四封爵表,卷五秩官表,卷六选举表,卷七舆地志(疆域、星野、气候、风俗、山川、八景、古迹、冢墓、土产),卷八、九创设志(城池、公署、坊牌、铺舍、房院、桥渡、坛遗、祀典、祠庙、寺观、所治、武备)卷十赋役志(里甲、户口、地亩、税粮、盐引、驿站),卷十一陂堰志,卷十二学校志,卷十三、十四艺文志,卷十五宦迹传,卷十六殉事传,卷十七人物传,卷十八忠烈传,卷十九逸行传,卷二十节烈传,方技附,仙释附。卷前有陈良玉序、彭而述序、目录、修志姓氏、修志檄文。

   本志书设纲立目有独到之处。首为郡纪,此仿正史“本纪”例,年经事纬,从远古迄清顺治十四年(1657)知州冯九万重修儒学止。共载二十八页。其中除史事、兵戎、灾害外,尚有疆域变迁;隶属变革、修筑兴废等大事。从自然现象到社会政治经济,无所不包上所载大事甚切实际,所有荒诞怪事一概不录。所载事实多为它门目不见。如嘉靖四十二年(1563)冬知州潘庭楠开洞见山、花墓山两煤洞事,顺治三年(1646)知州张光祁议官解法免里长事云:“天、崇以来,每里长一家必穷且累及旁户。入清相沿数岁,光祁下其议,孔在鲁、张鹏汉等以吏收官解法甚善,合议公费,三免里解之苦,使官不上涉,吏不中饱,称便”。以及本州明代以次修志书事的记载等,可见其史料价值之一斑。此郡纪目实即大事记,其内容丰富,翔实,在河南旧志中是极少见的,十分出色。舆地志立服目,载有关气候与农事节序,多以农谚形式表现对实通俗,虽不一定全面,但能立此目亦可谓有识。

   本地水利自汉代杜诗、召信臣相继经营,较它邑为盛。历代均有兴废,延续不绝。明中叶以来,陂堰为豪强兼并,民间失其利。闸口淤塞,尽成旱田,诉讼益众。崇祯七、八年后,陂堰尽荒,福王府每岁收租至有逼死人命事,至清顺治十五年仍未有起色。陂堰志详尽地记载了历代水利兴衰,并记录了四十八破、二十九堰的起止、水源、流经及灌田功能。亦是本志书较优秀的门目。以重笔记载本县大事,很合志法。

   本志书资料最多者尚有关于明末农民起义在邓州事。郡纪中自崇祯五年(1632)至顺治三年(1464)共得四十四条,二千余字。另于忠烈传记载了有关人物。此二目集中了这方面的资料,很有价值。

   与以上各目相对照,有关户口、地亩、税粮的记载却显得过于简略了。各项均只分“原额”与“见在”二部分的笼统数字。不分年代详记,是一缺陷。有关人物载记颇富赡。计宦绩传六十一人,人物传七十余人,逸行传二十九人等,但稍加考核,则知多非本州人。

   此志书现仅存一帙,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修补整理得很好。计二函十二册。

 

【康熙】邓州志 八卷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

   赵德、万愫修,彭始超纂。德,字劬园,广东顺德县人,举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来任知州。愫,字兆文,直隶南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进士,康熙三十一年(1692)来任知州。始超,本州人,廪监生。

   是志纂修,始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赵德奉河南巡抚阎兴邦修志檄,即与州人彭始超、廖钺、内乡人许铿共襄其事。不两月缮成草本呈送,随之,赵德解组去任,而间兴邦亦移调贵州,稿遂闲置。三十三年巡抚顾湃又继续修志,万愫遂与旧有修志人员再相讨论参订,又数邮书乡达彭而述,括搜遗事订正史实,历时三月完成。

   书八卷,首万愫序、南阳知府朱磷序,赵德序,嘉靖、顺治旧序,邓州舆地图、州治图、学宫图、八景图,目录,凡例十一则,纂修姓氏;卷一表沿革、封爵、职官、选举、赐封、辟举、任子;卷二舆地志疆域,星野,形胜,山川(八景附),风俗,土产,古迹,陵墓;卷三建置志城池,公署,学校(书院、社学、学田附),官制,坛庙(祀典、寺观附),武备,铺递(津梁、陂、堰、堤、街巷、坊第、碑附),乡村镇集;卷四赋役志;卷五宦绩志名宦列传;卷六人物志乡贤,忠义、孝友、独行,隐逸,列女,流寓,方技,仙释,乡饮;卷七上艺文志诏敕,制诰,谕祭文,表,传,记,序,说,祭文,墓志铭,墓表;卷七下艺文志诗;卷八灾样杂志。后无跋。

   兹志参照顺治旧志而增删补订,但较旧志大不相同。首在体例上,旧志平列诸目为二十卷,兹重新编排,以纲带目,各以类从,总括为八卷,更为明晰。各目前增小叙,后加论断,较旧志体例完整。赋役旧志颇简略,此据赋役全书备细增入万历以后各项额数。陂堰八十七条,逐条细记其地点,占地几许,何人开筑,功能如何等。风俗注重当时实际。物产点出特点古迹搜集不少,说明其当时所建原因,与当时地址相对照,皆为记载扼要。同时对人物的考订,如宋代杨复光以宦者监忠武军,孟珙为南宋襄阳帅,均未曾做邓州官,史夭泽初为河南等路经略使,继为河南等路宣抚使,亦未官于邓;皆从宦续中删除,改入杂志。处理较妥当。是书可称康熙时期河南志书中之佳品。

   此志书现仅存孤本于安徽省图书馆,为1-5卷,共5册,缺6-8卷,书系纯白纸上写成,纸页无条框,无书口,与一般志书不同。河南省图书馆、邓县方志编纂办公室有其复印本。

 

【乾隆】邓州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乾隆二十年(1755)刊本

   知州蒋光祖修,姚之琅纂。光祖字南村,江苏泰兴县拔贡,乾隆十七年(1752)来任。之琅字梧轩,湖北黄陂举人。

   至清代,邓州降为散州。顺治、康熙两朝均曾修州志,今国内仅存孤本。蒋光祖来任后,适奉省宪饬重修郡志檄文,乃与同人博稽往籍,详审旧志,订伪补缺,并续记近六十年事,遂成此书。时明志已全不可得见(我们今天倒可以读到明嘉靖志),所据者仅顺、康二志。书中称前者曰旧志,称后者曰前志。

   书目:卷首序、凡例、目录、舆图;卷一沿革(有表),卷二星野,卷三疆域(形势附),卷四山川水利(津梁附)。卷五建设(小目六),卷六学校(义学、名宦、诸祠附),卷七典礼,卷八古迹(小目四),卷九风俗(物产附),卷十赋役(小目五),卷十一职官,卷十二名宦,卷十三武备(武胄、武功附),卷十四选举,卷十五人物,卷十六忠烈,卷十七孝弟、义行,卷十八隐逸、流寓,卷十九仙释、方技,卷二十列女,卷二十一附传,卷二十二、二十三艺文,卷二十四杂纪(小目二)卷末旧志诸序。卷首有主修蒋光祖序,后有明嘉靖、万历、清顺治、康熙旧序五篇之多。

   以上目次之繁冗,一览可知。人物一目,分散于六卷中,此犹未足,又增附传一卷,仅此一组人物,即占全书三分之一。此外,如建置领集镇、恤政等细目;古迹领封藩等细目,均属不当。查其内容,其混乱多与目次同。学校一目几为学宫所独占,其芜杂繁锁,与所有旧志同。人物分量特大,其附会之处亦特多。其因有二:一为籍以自重,遂将大批外籍人士强拉入籍。据《新唐书》:张巡、韩愈皆为邓州南阳人,编纂诸公不应不知,但擅自收入邓州志,显系故意攀附。(笔者按:韩愈河阳人,今河南孟县,古南阳地,《新唐书》误)。二为考证不精,后汉南阳郡领三十七城,宛固非邓,涅阳、冠军等城与邓犬牙交错,但毕竟为两地,此人物意将左邻右舍拉来充数,且全抄自《后汉书》谬误至为显然。

   作为指导思想的凡例多有可取者,如言志书虽以褒扬为主,然瑕瑜不掩,方为实录。又云名宦自以事迹在本地者为主。再云旧志于春秋间事,皆以鲁国纪年为主,实为不当,多改用周朝纪元。此皆谈不上什么卓识,亦可见当时修志者的一般思想倾向。

   是编之可取者亦复不少。如山川水利目,即甚为出色。凡例云:“足民莫大于水利,而水利必因山川,故连书之。”此目之水利部分,全面周详。谓有四十八陂,—一叙其地址、广褒及引水设备,其中设备较为完备者,如团柳陂,在州东南;占地三顷余,原接工堰,引刁河水入陂,有拐子渠三道、东、南俱有堤;西北有引水渠,两边有退水渠。外有阻水渠。另三十六陂,以及若干堤、桥,均祥为叙述,此实为一组有价值的水利资料。另有六门陂,规模大于诸陂,据云为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所建。时南阳郡水利事业为全国冠,召信臣史称循吏,民爱戴,称之曰召父。

   此书见《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八千卷楼书目》著录。

 

【民国】重修邓县志 三十六卷
   (民国)31年(1942)稿本

   郭习敬纂修。习敬,字伯恭,本县蒋郭村人。毕业于邓县高等小学堂,曾先后在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旁听。在本县中学任教,曾任乡长。一生著述较多,尤长诗歌,在民国三十年代颇负诗文名。已出版著作《饥饿》诗集,《歌咏自然之两大诗豪》《魏晋诗歌概论》、《四库全书纂修考》、《永乐大典考》、《宋四大书考》,曾参与民国《河南通志》的撰写。

   1937年,郭伯恭由北平探亲回邓,因七七事变。遂常待在家乡,第二年在邓县商会任文书,业余即从古籍文献及旧志并加采访,搜集整理邓县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打算自修县志。1941年逢县府重修县志,被聘为主编,由于早有准备工作在先,故1942年即定稿。后因政治等原因,一直闲置未刊,1970年前后,由其家人贡献出来。现存本县档案馆。

   书三十六卷,现前5卷佚失、其余目录为:卷六款八建设志、城池、公署、学校、祠坛、水利、交通、实业,卷九至卷民十政志行政组织、警察、职役、保甲、清乡、禁烟、赈恤、仓廒、垦荒、自治、地方公益、地方慈善,卷十一至十二财政志田赋、杂税,县地方款之收入支出、县地方款之保管、货币、银行,卷十三至卷十五教育志国学、教育行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款产,卷十六至十八社会礼俗志庙、祠、祭祀、典礼、纪念日、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岁时节物、民国礼制草案、宗教、方言,卷十九至二十兵事志历代兵事纪实、屯所、邓新营、闽营、堡寨、民团,差徭,卷二十一至二十三职官汉至六朝职官表、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职官表、民国县长表、民国司法表、民国警察局局长表、宦迹传、循良、贪酷,卷二十四至二十六登庸登庸表、征辟表、科甲表、贡监表、武科表、封爵世袭表、谥号表、驸马仪宾表、清以前文官表、清以前武官表、掾吏表、捐职表、褒奖表、荫赠表、民国考职表、民国简任荐任文官表、民国委任职文官表、民国武官表、民国京省县议员表、专门以上学校毕业人员表,卷二十七至三十人物人物传叙仕宦,文学、武功、艺术、隐逸、孝悌、义行、仙释、流寓、列女,卷三十一至三十二经籍志经类、史类、子类、集类,卷三十三金石,卷三十四至三十五文征内篇、外篇,卷三十六杂录。另统小目附目一百二十五。后无跋。

   此志门类宏富,博通古今。资料甚富。每纲有序,以述旨意。每门自古至今依次排列,或以朝代,或以门类分卷载之,十分清晰。全书记述简明扼要,多采用表的形式,现存即达四一十五表。内容载述全面,如教育志有现存各类学校表,亦有停办各级学校表;职官中有循良,还有贪酷。分类颇细,如民国文官,将考职、简任、委任各为一表。各纲目内容体现了重令原则,民国时期的政治、建设、交通。实业、警察、教育等资料最为翔实,为本书之精华。本志亦有不足,其社会纲除宗教、方言外,别无所载,与民国时期其它志书相比较、氏族、人民职业、衣食住行之一般习惯特性等根本未涉及,不能不是极大缺憾。即便如此,此稿本做为仅有的民国志,其资料价值是其它旧邓县志不可拟的。

   http://www2.zzu.edu.cn/habook/oldbook.asp?town=邓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稀见地方志提要
乾隆邓州志—凡例
《永乐大典》中的广德方志佚文(一)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第五卷 名宦 五
慈溪修志人物 - 方志人物
两晋时期新设新安郡新安太守的资料研究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