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风汉韵--南阳文化瑰宝


   南阳曲艺,源自南阳盆地的乡音和民声,是我国具有悠久传统历史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人们口头演唱的文学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中原西南地区男女老少喜爱的艺术形式。

伏牛以南,汉水之北,南阳,中国历史名城,即古宛城,为周、秦之际兴建,两汉盛极一时,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东汉时南阳曾作为陪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是我国著名的古城之一。有南都、帝乡之称,四圣先贤故里,襟三江而带群湖,枕伏牛而蹬江汉,楚汉文化在这里交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人文情怀,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著名的曲艺之乡,享有“书山曲海”的美誉。


19971022,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布了关于命名南阳市为“中国曲艺之乡”的决定,决定说:“南阳曲艺,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历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创作演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节目,并在传统曲艺收集整理工作和培养曲艺人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宝贵贡献,并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南阳曲艺的主要曲种:


大调曲:

大调曲原称“鼓子曲”。是南阳地区主要曲种。源于明、清俗曲。初兴于开封市,清乾隆年间传入南阳后,逐渐形成不同于开封鼓子调的曲种。20世纪30年代,因河南曲剧俗称“小调曲子”,鼓子曲改称“大调曲子”。曲目多为韵文体,小段唱词,少数生活段子加有说白,现存曲目1200多个,传统曲目1000多个,经常上演的创作曲目200多个。大调曲子追求高雅、大方,原是贵族的艺术,一般在茶楼或是富家堂会演出;后来在民间节日,以豫西跷曲的形式上街表演;随着更多的人喜闻乐见,最终走上戏曲舞台。2008年南阳大调曲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弦书:

三弦书全称“三弦铰子书”,又称“铰子书”,早期称“ 板书”。因用三弦、铰子(小铜鼓)伴奏得名,南阳主要曲种之一。音乐大致分为铰子腔、鼓子腔两大类。2008年6月,南阳三弦书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坠子书:

坠子书,即河南坠子,由流行于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汉族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广泛传唱于河南的郑州、开封、南阳等地,以及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2006520日,河南坠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鼓词:

鼓词又称“鼓儿哼”、“鼓儿词”、“犁铧大鼓”等。以镇平县为集中地,主要分布在南阳、社旗、唐河、新野、方城等县。鼓词是一种古老的说唱形式,相传是道教宣传教义的工具。汉代时即有击鼓演唱之雏形,唐代的道调、道曲,北宋的道情,都与鼓词的产生有关。南宋时,道情中的一支传唱世俗故事,设场卖艺,作为谋生手段,被称作俚俗鼓儿词,在北方比较盛行。20083月,鼓词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槐书:

本地曲种。清光绪年间形成于新野县沙堰镇芦堰村。辛亥革命前夕已濒临消亡。槐书的基本曲调只有四个乐句。“垛子句”是叙事的主要载体。伴奏乐器原只有一个小锣和个一个堂鼓。60年代搬上舞台后,增加了八角鼓及丝竹乐器。并演变为单口、双口或多口演唱,唱腔音乐也得以较大丰富。流传于南阳新野县境内,作为全国稀有曲种,新野槐书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锣鼓曲:

锣鼓曲流行于淅川县。因用锣鼓伴奏得名。又称“地灯曲”。是用民歌连缀说唱故事的形式。曲调多是流行于当地的民间小调、山歌、田歌、号子等,曲目多为劳动生活及爱情故事内容。70年代,淅川县曲艺队将其搬上舞台演唱。锣鼓曲还流行于陕西的商南和湖北的陨阳等地。201112月,锣鼓曲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蛤蟆翁:

蛤蟆嗡是南阳的汉族曲艺小剧种。起源于公元1877年。截止到2006年已有120余年的历史。蛤蟆嗡的音乐分为唱腔和弦乐曲牌两大部分,属于套曲体,根据唱词的格式和不同的情节套曲演唱。流传于淅川县境内,201112月,蛤蟆嗡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宏志:中国地方曲艺分类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锣鼓书(1)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安全 3P
乐亭大鼓史话
中国民间艺术活化石  八百年不散的胡集书会
艰辛地传承 民族的佼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