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明讲中医之中医外科学之二-疖,痈,疽

今天继续学习中医外科学的疖证

  疖是指肌肤浅表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色红,灼热,肿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厘米左右,易脓、易溃、易敛,可反复发作,以颈后、腋窝、臂部居多。现代医学亦称疖、疖病,或皮肤脓肿。

而我们昨天学的疔呢 

疔是指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颜面手足等处。现代医学的痈、疖的一部分,急性淋巴管炎可参考本章节辨证,在此仅介绍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

有这两个关于疔,疖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疔本身就是疖的一种 

那么习惯上,把发生在颜面,手足的叫做疔; 

把其他部位的叫做疖

【病因病机】 常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于肌肤所致;或夏秋感受暑毒而生。患疖儿童头部因处理不当,可使脓毒旁窜,如蝼蛄窜穴,在头顶部皮肉薄处蔓延,甚至可深达颅骨,称蝼蛄疖。若体质虚弱或有消渴者,容易染毒发病,并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伴随着西医抗菌素的发明,这类病已经不常见了 ,从治疗上看,于疔证差不多的分型。

 【辨证论治】
       一、热毒蕴结
       [证候] 多见于气实火盛者,患处突起如锥,轻者1-2个,重者散发全身,伴发热、口渴、尿色深等热象,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 内治 清热解毒。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外治 初起时小疖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擦,大疖用金黄散调糊状外敷,若遍体发疮,脓水成片者宜用青黛散麻油调敷。脓成则切开排脓,掺九一丹盖贴,深者用药线引流,脓尽用生肌散收口。
       二、暑热浸淫 
       [证候] 发于夏秋,多见于儿童、产妇。患处结块,或起脓疱,破流脓水,或伴心烦胸闷,口干苦,便秘,尿赤等暑热之象,舌红,苔薄腻,脉滑数。
       [治法] 内治 清暑利湿,解毒散结。用清暑汤加减。
       外治 同热毒蕴结证。
       三、体虚邪恋 
       [证候] 常多发疖肿,此起彼伏。由阴虚内热染毒所致者,疖肿较大,散发全身,易转成有头疽,可伴口渴唇燥等;由脾胃虚弱染毒所致者,疖肿散发全身,溃脓,收口不易,脓水稀薄,可伴面色萎黄,乏力,纳少,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 内治 阴虚内热者,宜养阴清热解毒。用防风通圣散去荆芥,加生地、玄参、天冬、麦冬。脾胃虚弱者,宜健脾和胃,清化湿热。用防风通圣散去大黄、芒硝,加黄芪、党参、白术等。有消渴者应治原发病。
       外治 同热毒蕴结证。

热毒蕴洁的用五味消毒饮来清热解毒。 然后用外敷药,那些个外用药我们都说过了 。暑热浸淫 :暑季的气候特征就是湿热,闷,那么这个就是热毒+湿邪(脓)的证,那么治则一定是清暑利湿,解毒。清暑热的药,一般有荷叶,西瓜皮,地骨皮,淡竹叶等。

我们看看所用的方子: 清暑汤是一道由连翘、花粉、赤芍等做成的药汤。 组成:连翘、花粉、赤芍、银花、甘草、滑石、车前、泽泻各等分。

这个方子体现一个清热解毒,利小便的作用,这个方子对于热毒兼湿作为基础方没问题 ,直接的化裁加减就可以了 

第三种:体虚邪恋的,阴虚你补阴清热解毒凉血,补气。 体虚邪恋的麻烦在于脾虚,或者脾肾阳虚脾虚的,你用一大堆的清热解毒,利湿,再加入白术,黄芪来护脾阳虚的,你还要用热药 但如果这个疖病,兼阳虚的话,热毒病的程度,也不会那么严厉反倒是脓会较多,局部也不会那么红肿,这种病最难治, 但也是锻炼功力之处。

下面学习痈证 

 痈是一种发生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胀痛,病变范围为6-10厘米,起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现代医学的体表浅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可参考本章节辨证。

痈与疔疖的区别是,头端是不是有硬结,痈无头,体现的是漫肿。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湿热火毒内生,或外伤邪毒导致经络阻隔,营卫不和,气血凝滞所致。热毒蕴结,故患部赤热。热毒较盛,腐血烂肉乃成脓。气血虚弱之体,因毒滞难化,不易透毒外出,常致病情加重

 一、风热毒盛(初期)
       [证候] 初起时皮肉间突然肿胀,表皮灼红,疼痛,逐渐高肿,可伴发热、头痛等热象,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内治 祛风清热,行气活血。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外治 以清热消肿为主,用金黄散、玉露散外敷。
       二、湿热火毒(成脓期)
       [证候] 患处肿热高突,痛如鸡啄,纳呆口苦,壮热不退。若局部中软应指,示脓已成,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 内治 清热活血,托毒透脓。用黄连解毒汤合透脓散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
       外治 宜切开排脓。初溃时可用九一丹纱条填塞引流,再外敷金黄散。
       三、脓泄邪退(溃后期)
       [证候] 患处脓出,症状减轻。若排脓通畅,则肿消痛止。若脓出而疮口四周仍坚硬,或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为流脓不畅,或体质虚弱,不易收口。
       [治法] 内治 一般不需内治。但体虚者宜调补气血,用八珍汤。局部痛硬不消者,可用托里消毒散。
       外治 脓尽腐去后改用生肌散外敷,直至疮口痊愈。

风热毒盛的治疗用: 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主要成份为: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药(6克)当归尾(6克)甘草节(6克)皂角刺(炒,6克)穿山甲(炙,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

这个方子中,它怎么消这个漫起的肿势呢 ,主要用的是: 皂角刺,穿山甲来消这个肿势。这里面它又用到了温药:白芷,防风,当归尾,陈皮。 那么平衡与其他的寒凉药之贝母, 赤芍,天花粉,金银花,其药性仍然属于偏凉。

但你用药的时候,头脑中始终要知道这点 ,治疗热毒盛,整体的配伍怎么也不能形成温性的 ,好在这个方子有穿山甲,皂角刺的活络,则能平衡这些温寒。

  二、湿热火毒(成脓期)
透脓散: 处方黄耆12克山甲(炒末)3克川芎9克当归6克皂角针4.5克. 功能主治治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穿破者,服之即破。

黄连解毒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那么脓的去除有多少办法呢

1 透法: 就是你用的药势必须有上托的趋势 

这个脓长熟,向外溢出,这是透法,具有上托的趋势,川芎,当归都有这种势,但性偏热,所以,以黄芪,当归,川芎上行而脱,皂角则软坚排脓,这个组方正好对应于“托法”。唯独是性热之方,所以有下面的黄连解毒汤来转性,再加上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来清热解毒 

应该知道,就整体用方来讲,是属于凉而上托的方式,所以叫做托脓而出。

2 利法:热毒脓,夹湿邪的,以清热解毒,利小便的方式去除

3 泻法,脓毒严重,兼大便不通的,可以通过泻腑通便治疗 

三、脓泄邪退(溃后期)

主要的脓已经祛除 

但痈肿的部分的周围仍然有硬结,这个时候,你要注意病人的脉象,脉象虚的,必须要托里败毒,因为此种情形是余毒未尽 

托里消毒散. 1 《外科正宗》卷一. 处方. 人参 3克;川芎 3克;白芍 3克;黄耆 3克;当归 3克;白术 3克;茯苓 3克;金银花 3克;白芷 1.5克;甘草 1.5克;皂角针 1.5克;桔梗 1.5克. 功能主治. 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

托里以,川芎,黄芪,人参,当归,白芷为主; 败毒则是金银花,皂角刺。健脾为白术,茯苓。

此药药性偏温,关于对于药性的掌握问题,请大家注意药方的名字,为什么叫托里?哪个药物起到了托里的作用?为什么叫透脓?哪些药起到透脓的作用 ?通过药方名字,也可以去思考药的作用。

现在学习疽病 

 疽是由毒邪阻滞,气血不通而导致的发生于肌肉及筋骨的化脓性疾患。初起有头的,称为有头疽。初起时皮肤有粟粒样脓头,灼热,肿痛,脓头相继增多,脓肿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溃后状如蜂窝,脓液难于畅泄,病变范围在9-12厘米之间。本病好发于脑后、颈部、脊背等皮肤厚而坚韧的部位,相当于西医的痈。另一种是初起无头的,称为无头疽,发生于骨骼与关节间,初起时无脓头出现,病变部位漫肿色白,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可能形成瘘管,产生死骨,造成关节畸形。现代医学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及肌肉深部脓肿可参考本章节辨证。现分述于下:

特点在于疽病的毒邪“向深发展,以及周围扩散”,所以它远较疔疖严重。疔疖治疗不及时,向内发展,我们叫走黄,这个病本身就是内趋的浸淫,其四个特征: 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

什么是瘘管呢,就是病邪沿一定的通道传播,这个通道是有病形成的,并不是身体有什么道路,因病所致的通路,叫做瘘管。

一、 有头疽

       【病因病机】 多由外感风热、湿热、火毒之邪,内有七情内郁,气郁化火;或劳伤精气,水不济火;或恣食膏粱厚味,内生湿热火毒,最终导致脏腑蕴毒,气血阻滞,毒邪凝滞肌肉而发为疽。素体虚弱之人,如消渴患者,常易患本病。
       【辨证论治】
       (一)火毒凝结 
       [证候] 局部红肿高突,疼痛灼热,根脚收束,脓液稠黄,伴发热、口渴等,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 内治 清热泻火,和营托毒。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便秘加生大黄、枳实,溲赤者加萆薢、车前子。
       外治 外敷金黄散。脓头破溃,加掺九一丹,若脓水稀薄带灰绿色者,改掺七三丹。若脓成而腐肉阻塞难以排脓者,可用十字形切开引流术或井字型切开,切口勿超过正常皮肤边缘。后期用提脓祛腐药使脓腐脱尽。

根脚收束指的是,这个局部的疽,你按它的周围,根部,会发现根收束发硬。 

黄连解毒汤+活命饮的化裁,解毒汤药不用去,仙方活命饮,皂角刺,贝母,穿山甲保留。

提脓去腐的主药是升丹,升丹以其配制原料种类多少的不同而有小升丹和大升丹之分。小升丹又称“三仙丹”,其配制的处方中只有水银、火硝和明矾三种原料。大升丹的配制处方除上述三种药品外,尚有皂矾、朱砂(硫化汞)、雄黄(三硫化二砷,含砷70%)及铅等。升药又可依其炼制所得成品的颜色而分为“红升”和“黄升”两种。两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用法等大同小异。升丹是中医外科临床常用的一种药品。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升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汞化合物,如氧化汞、硝酸汞等;红升丹中还含有氧化铅,其中汞化合物多有毒,能杀菌,起消毒作用,药理作用机制是由于汞离子能和细菌呼吸酶中的硫氢基结合,使之固定而失去原有活力,终致病原菌不能呼吸而趋于死亡。而硝酸汞是可溶性盐类,加水分解而成酸性溶液,对人体组织有缓和的腐蚀作用,可使病变组织与药物接触面的蛋白质凝固坏死,逐渐与健康组织分离而后脱落,产生了所谓“祛腐”的作用。此外,尚有不含升丹的提脓祛腐药,如黑虎丹。

当个中医的外治法医生也不容易这些都得亲自动手去配制,还要切开疮疡,引流等。 

(二)湿热壅滞 
       [证候] 局部症状同火毒凝结,全身伴有壮热,朝轻暮重,胸闷呕恶等湿热之象,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内治 清热化湿,和营托毒。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胸闷呕恶者加藿香、佩兰、厚朴。
       外治 同火毒凝结证。
       (三)阴虚火炽 
       [证候] 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紫黯,疼痛剧烈,脓腐难化,脓液稀少或带血水,全身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
       [治法] 内治 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用竹叶黄芪汤加减。
       外治 外敷冲和膏。余同火毒凝结证。
       (四)气虚毒滞 
       [证候] 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灰暗,闷肿胀痛,脓稀或带血水,精神疲乏,口渴喜热饮,舌淡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 内治 扶正托毒。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外治 同阴虚火炽证。

这个第二条的湿热壅滞,如果湿多,用上面的方子加藿香,佩兰等可以,如果热多,用燥药,则会助热耗阴,阴虚火炽证的,因为是虚,所以肿势不强, 那么根脚的维束力也不够,那么治本是清热滋阴,标则为清热解毒,而且用托法,因为塌陷。 

竹叶黄芪汤: 淡竹叶、生地黄各二钱,黄芪、麦冬、当归、川芎、黄芩、甘草、芍药、人参、半夏、生石膏各一钱。

这体现的是清热,上托,解毒药不多,上托的问题,前面已经讲过了,不重复。

气虚毒滞的,用托里消毒散,与前面的治法一致。其实你倒不一定记住那么多的病名,中医不是根据病名诊断的,而是根据局部的表象,四诊来诊断的。

人参3克,川芎3克,白芍3克,白术3克,金银花3 克,茯苓3克,白芷1.5克,皂刺1.5克,桔梗1.5克,黄芪3克。

二、无头疽
       本节选择临床常见的附骨疽作为典型疾病介绍。
       附骨疽是一种毒邪深袭,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漫肿,附筋着骨,皮色不变,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好发于10岁以下男儿。现代医学的化脓性骨髓炎可参考本章节辨证。

【病因病机】 疔疮、疖肿病后治疗不当,或麻疹、猩红热、伤寒等病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余毒湿热壅盛,乘虚而走散入血,流结于骨骼,致使经络阻隔,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本病。亦可由于外来伤害,尤其开放性骨折、局部骨伤,复又感染邪毒,瘀血化热,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塞,凝滞筋骨而成。

如果是外感热湿毒入侵的话,一般是,表皮,腠理,肌肉,骨这样进度,到骨这个位置,病附在上面,在正气亏损的情形下,会达到这样的深度,外伤后形成的邪毒直接入里,也可以导致附骨疽。

【辨证论治】
       (一)湿热瘀阻 
       [证候] 寒战高热,肢痛彻骨,不能活动,继而局部胖肿,按之灼热、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 内治 清热化湿,行瘀通络。用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
       外治 初起皮色不变者,用冲和膏和茶、酒随证调敷;皮色转红则用金黄膏厚敷。

仙方活命饮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药(6克)当归尾(6克)甘草节(6克)皂角刺(炒,6克)穿山甲(炙,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五神汤【来源】《辨证录》卷十三。 【组成】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金银花90克牛膝15克紫花地丁30克

如此严重的附骨疽, 滑石是必须用的,另外 穿山甲,全蝎亦可以使用 

 (二)热毒炽盛
       [证候] 起病1-2周后,高热不退,患肢肿胀,皮肤焮红灼热,疼痛剧烈,内已成脓,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 内治 清热化湿,和营托毒。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外治 成脓则早期切开引流,防止脓水浸淫骨骼。可用七三丹药线引流,红油膏盖贴。

七三丹

七三丹
来源: 本品以矿物水银、硝石、白矾为原料炼制而成的粗制氧化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热剂:实热疮痈症状,用仙方活命饮,这个方子很实用!
急性泪囊炎正确治疗方法及4个中药治急性泪囊炎偏方
仙方活命饮的配伍奥秘
癌症被民间中医攻破了
【以案说医】傅应昌: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治疗痤疮
连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