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卧龙与卧龙岗:诸葛亮名号与南阳此地名,孰先孰后?


首发/文化影响力
#把最好的南阳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卧龙”与“卧龙岗”

文/马良

     究竟是先有卧龙岗这个地名,诸葛亮才叫了卧龙这个名字。还是说先有了诸葛亮叫了卧龙,他在南阳的躬耕场所才叫了卧龙岗。长期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为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浅陋,查阅有关史料,进行分析考证,试图对此进行明确解答。

     一、“卧龙”与诸葛亮

     诸葛亮号“卧龙”,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常既有名字,又有字和号,号也叫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而美称焉。”古代某人别号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取其号,一种是别人送上的称号(尊号、雅号等)。细考历史,诸葛亮号“卧龙”有三个特点:

    (一)诸葛亮本人未称“卧龙”

    纵观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及其后2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其本人并未自称“卧龙”的名号。在当前已知的诸葛亮的作品中,诸葛亮对自己有三种称谓:一是称“臣”或“亮”。如《出师表》开篇即为:“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等;二是自谦为“仆”,如《黄陵庙记》中有“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这里的“仆”是古代常用的一种自谦的称呼。三是称“吾”,如《答李严书》中有“吾与足下相知久矣”,《与蒋琬书》有:“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之句。

    (二)诸葛亮时期号“卧龙”的由来

     一是来源于《三国志》,目前所见最早称诸葛亮为“卧龙”的史料是陈寿的《三国志》:“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这是有据可查的第一次称诸葛亮为“卧龙”的。这里的“卧龙”,显然是一个别号,即是指人名字以外的别称,古人常常以山、以地或特殊地理标示来命名别称,如李白称“青莲居士”,白居易称“香山居士”,陶潜《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即是此意。

    二是来源于《襄阳记》。《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把诸葛亮别称为“伏龙”。

    “卧龙”与“伏龙”,两者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都可指隐居求志的青年才俊。但与“卧龙”比起来,“伏龙”另有“降伏”的意思,明显不适合躬耕南阳时期的诸葛亮。“卧龙”与“伏龙”同时存在,也说明了在诸葛亮及其身后的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号“卧龙”,并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只是其个别好友及文人雅士之间称之。

南阳卧龙岗碑刻中的“卧龙岗”

    二、卧龙岗的“卧龙”地形

    南阳盆地形成非常早,90年代在境内出土的大量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蛋化石,距今约1亿年以上。由此可知,早在诸葛亮躬耕南阳之前,卧龙岗的冈峦山川大势已经具体的存在。自战国以来,受阴阳五行和风水理论的影响,通常把地表上连绵起伏,地中生气相贯通的山脉称之为龙脉,并根据山脉的形态和地形大势把龙脉分为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卧龙、隐龙、腾龙、领群龙等九种形态。其中“卧龙”的描述是“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

    对于卧龙岗的地形,史料中是这样描述:“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近观卧龙岗,北靠雄峻挺拔、气势磅礡的伏牛山,南频蜿蜒回环的淯流锦带,如龙盘虎踞,符合风水龙脉的“卧龙”特征,故当时的名人雅士以其躬耕之地的地势特征别称诸葛亮为“卧龙”是完全成立的。

     三、卧龙岗土质特征与民间“龙脉”传说

     在民间传说中,卧龙岗是由一条真龙隐身变化而成。在卧龙岗一带的农村,农民盖好了房子,没过多久墙体便会裂开,农民们都说这是卧龙岗下隐身的那条真龙翻身导致的,只是真龙一翻身,上面的建筑物就会出现大片的裂缝。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卧龙岗的传说却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关于卧龙岗上不能轻易建房的原因逐渐搞明白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是卧龙岗上一种特殊的土质——膨胀土。膨胀土是一种富含亲水性矿物具有明显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高塑性黏质土,具有反复胀缩变形、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性质极不稳定。常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竖向或水平的胀缩变形,造成位移、开裂、倾斜甚至破坏。

    卧龙岗上“膨胀土”的特征,致使卧龙岗附近的房屋建筑经常因地基下陷等问题而受损。因此千百年来,卧龙岗附近的农民在此建房根本就不能建起正式建筑,而只能建起类似茅庐的低成本临时性建筑。不仅农民建房,卧龙岗上的诸葛草庐及武侯祠等遗迹也因为这个原因经常受损,以致必须一修再修。

    卧龙岗膨胀土的特征从另一面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诸葛亮自己介绍“三顾茅庐”的地点一定是一个临时性的草庐,而不是一个砖瓦结构的建筑,卧龙岗的膨胀土特征使这个地方只能有草庐而不能有其他建筑。

南阳卧龙岗楹联中的“卧龙岗”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时,由于受当时儒家阴阳五行和风水理论的影响,时人以其所居高岗的地形大势称其为卧龙,唐代时诸葛亮号卧龙,便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随着诸葛亮的形象被不断推崇和神化,地以人名,元代以后,人们把当年诸葛亮躬耕之地称为卧龙岗,“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成为千古名胜之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航拍南阳武侯祠:诸葛躬耕地 胜迹卧龙岗
诸葛亮躬耕地原始遗迹
惹毛了诸葛亮,究竟是草庐对还是隆中对?
“卧龙”与“卧龙岗”考
南阳武侯祠
诸葛亮“辟谣”:我没在襄阳种过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