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时轻狂江湖路 暮年悠悠情归处-方城德云山玉皇顶寻觅记实
图文:黄炳贵
四十年前我有个恩师也是忘年交好友叫丁东。记得那年丁老师就有六十六岁了,家是社旗县唐庄乡唐庄人。早年上海复旦大学化工系毕业,错打成右派,下放回乡务农,一生坎坷不平,我认识他时他刚刚平反昭雪。(就是我在我的走闯江湖三十年《我的婚恋故事》中第五、六集所写的丁老师)
那时我才二十岁,高中毕业后名落孙山,心烦意乱,四处游荡,玩物丧志,神情痜丧。偶遇丁老师后他曾给我念了一首宋朝辛弃疾的诗词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耿耿于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当时,丁老师和我同乘一辆长途车并肩坐着。相互交谈后他神情专注,意味深长的给我说了这首诗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郁郁寡欢,愣头愣脑,对这首诗词不太懂得,丁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这首诗词说的就是你我不同年龄的真实心路人生写照啊,现在你还年轻,几十年后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感悟到这首诗词的妙处何在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后来丁老师还给我说了这么一句诗词来。在当时也没啥感触,只当“耳旁风”听听而已。想不到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转眼我从风华正茂的小青年到了白发苍苍的花甲暮年,回顾几十年在外漂泊的江湖路,我这才感到我的恩师好友丁老师给我说那首诗的妙处所在:他是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又是人人的偶然必然啊!

我年轻时正如诗词所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家呆着吧,心焦魔乱,极其无聊,于是南下广州,北去内蒙,西到新疆,东到海边,走过大小城市几百个,除台湾香港西藏没去过,中国大陆各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都留下过我的足迹。
我曾幻想在天涯海角买座房,我曾做梦云贵山中住几年。我曾面对大海呼喊:我的家要是在这多好!我曾翻滚在北方大草原,也曾口出狂言:我要找个蒙古姑娘学骑马射箭……
去北京我留连忘返,到上海,我住的临近许文强的上海滩,走重庆我几次次感受让我崇拜的江姐《红岩》,进长白山,我找到了八女投江的天池,入深林我寻到了杨子荣的智取威虎山,宁夏西部沙漠影视城我看过,我多次经过吃过葡萄的吐鲁番……

大好年华我在江湖路上匆匆渡过,无限美好在我心神不宁的行走中过眼云烟,我的轻狂江湖路随着光阴荏苒,我暮然回首:我什么也没得到,所得到的是我饱经风霜的老脸,两鬓如霜的银发,弯腰驼背的身影,心灰意冷的情感!我在年轻时多少次大声高喊:我要活个人样给人看!可几十年过了,我哑口无言:真是欲说还休,却到天凉好个秋!

百川归海,峰回路转,叶落归根,心不安然。时常做一梦就是在寻觅一个山青水秀,苍松翠柏,绿竹花开,僻静典雅,幽谷神潭,峰顶古寺去修心养性,安度晚年的地方。

又是一个忘年交的好朋友给我说:来俺家乡的德云山玉皇顶看看,或许你梦牵魂绕的就是这个地方。
真是感恩上苍,四十年前,我年轻时遇到一老者成为忘年之交好朋友,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成老者,上天让我又结交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美少年:德云山玉皇顶山前的后林庄帅气有为的李旺好哥们,一见如故,成了真真的忘年莫逆之交!四十年前的情景再次重演,只是我换了角色!
图片中左是李旺,右是作者。

我欣然前往,心中不想留下遗憾更不想萦绕在心中的愁云凝聚不被驱散!
车到山前,我和李旺小帅哥徒步上山,我想边走边看看!
阳春三月,百花齐放,草绿树青万木复苏。走过进山的羊肠小道,我们已来到德云山玉皇顶山脚下。
首先眏入我眼帘的是德云山东西连绵不断,玉皇顶高高耸立云端。
满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枝繁叶茂,巍峨壮观。一条小道被两边鲜花异草,悬崖奇石夹着曲曲折折蜿蜒向山中山顶伸去。
树上鸟在鸣唱欢叫,崖边深沟溪水静静流淌。不时走来不少游人笑着说着,或下或上,看那满脸的笑容一定是心满意足,神怡心旷!

拐过几道弯,山路慢慢变陡,我们绕过蛤蟆潭,摸罢金蟾壁,穿越天桥石,迈过葡萄沟,翻过狼洞窟,拐过两箭石就登上了半山腰中一块平地,举目望,这块平地小广场青草如茵,四周山峦叠嶂,绿树环绕,一条小溪从北绕西而过,小溪的北边是一个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一个四合小小院,看上去背依高山,面向小溪广场,环境优雅,安静甜美,堪称幽谷别院!

同来的玉皇顶负责人胡帅哥说:这是前几年修的老姆庙,在道教里就是敬拜的上神老姆,在佛教里就是敬拜的是观音菩萨,所以又叫观音老姆殿。院内干净舒适,有棵千年松柏连理树可谓奇山神树。将来要在这修建成德云山玉皇顶修道院,让同道同修的善男信女来此修道听道学道行道,全面系统的了解咱中国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还要在大门外蓄水成坝,开挖两个水潭,重修门前广场,打造成一个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的修心养性的好地方。

我仔细观看,围房墙寻察,是个好地方:它地处玉皇顶半山腰,上有峰顶俯首,下有湖水瞭望,远离人家,静在其中。在此修心养性,不是寓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谦逊为人的道家精华吗?!我从心里感叹这真是一个好地方。

石头写有“三眼神井”四个大字。

赞叹着山中老姆殿后我们一行人继续沿山道向上走去,走不多远,大约离老姆殿往东走有三十米吧,小李子(我想这样叫更亲切)给我说这是玉皇顶半山腰中的自流泉,一共三个,现在只有一个还有水,过去我们到井边伸手可汲,只要一下雨水就从井泉中自流成溪流经老姆殿门前向山下而去。

我看到古井旁古石圈圈围井,中间的还有一个挂辘轳的长条带眼石条,井的北边有个小庙宇名叫龙泉阁,龙王阁西边石壁上刻有“三眼神井”四个大字。
这三个相距不远的古井建于何时?是天然还是人工开挖?井水好喝吗?
正在我疑虑之时从山上小道走来一个修道老者,他是来打水的住半山腰包公祠里的李师傅。

这位老者今年八十七岁,住在这山中幽谷逸林中已有五十多年。身体硬朗,从没生病吃药卧床不起,八十多高龄的老人提一桶水上山还是健步稳定,气色安然,谈笑风生。他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告诉我:“这三眼神井可是历史久远。井水清澈透明,甘甜无杂味,常喝延年益寿,百病不侵。相传在这古井往上五十米处,过去建有一座远近闻名香火旺盛的白云寺。白云寺前后大殿,高大雄伟,其寺院里几十间大殿全部用石头垒成,建筑别具一格,房屋严谨结实,部局合理,工艺精湛。”
我听说有古寺顿觉兴趣盎然,忙去找寻。
这是古白云寺大殿的柱石墩,小李子说是石碗!哈哈,古人谁人能用这么重这么大的石碗吃饭?!

这是古白云寺遗址中的风化石碑。虽然字迹模糊,但隐隐约约可见字体所在。

近看石条上雲山二字清晰可见,烂掉的地方可能是个德字,“德云山”?这不是此山之名吗?难道这是古代白云寺的山门横匾?

我观看古白云寺遗址足有四百到六百平方米,这么硕大的寺院是谁所见?为啥建在半山腰峡谷深处之中?后来因为啥荡然无存,仅剩下这残墙破壁和石碑石条三眼神井?
李师傅笑笑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据说是当年白云寺慈悲为怀,隐藏救治了一个朝廷钦犯,惹来灭顶之灾。
我听后低头深思醒悟:时世难料。伴君如伴虎,红尘滚滚是非多啊!
小李子见我低头不语就拉我说道:再往上走还有一块天然雷击石呢,上面还有字。
我们攀岩拽树登石壁,来到一个高大的石头旁,一看果然真的是有字古石!

这个大石头真的是雷击石吗?我没寻到痕迹但从石头上模糊不清刻的字来看:好像在甲申年有个姓范的和一姓冯的给韶庵所捐献爱心的功德碑,或者建韶庵时落成纪念碑。
这个刻字石头的下边是峡谷里的白云寺,那么在白云寺的山上边还有一个尼姑庵?因为起这庙那观的大都是道教,起名叫寺,庵的大都是佛教场所。白云寺属佛教,韶庵也是佛教况且住的是女修师傅。
难道这山中古时还有一个尼姑庵?“韶庵”二字清晰的刻在石壁上,我想不知是那位女子看破红尘在此建庵修心养性了。
看罢古石壁字我们又来到古白云寺南边半山腰的一出小院。

这个院名叫包公祠,也是建在半山腰中的一个院落。李师傅就住在此院修道看管。包公祠有六间正堂屋,两间偏房门朝西,一个石头垒的院墙和一个山门楼。院内石凳石桌,石头铺地,青瓦盖屋。大殿里包公像端坐正中,栩栩如生,威风凛凛。

胡师傅说:门前有开堂纪念碑和功德碑,逢初一十五香节朝拜人多时,在这包公祠做饭,也是远处回来的客人休息场所。
我仰望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包相爷深深鞠躬:包大人啊!何时能把贪官污吏,卑鄙小人一网打尽,斩草除根?有您在我们老百姓心里有期盼,做事有指望啊。
看罢包公祠,告别用大半生守护修道的李师傅,我们一行人继续向玉皇顶攀登。
穿过茂密的树林,绕过石崖山涧,我们登上山中小路抬头仰望,峰顶玉皇大殿已在眼帘。

我望着高高耸立的玉皇顶发出惊叹,又看看身边又让我喜出望外:这里有数不清的功德碑林,这里有蜿蜒曲折的石头古寨!

我走近古寨,抚摸一块块叠起堆砌的石头,我在寻思:这古寨得花费多少劳力人工?北京北有个孟姜女哭倒长城的长城,这里有没有恩爱夫妻共筑大寨的凄美传说?小李子说:这石头寨听老人们传说围玉皇顶一圈,有两人多高,随山高低起伏,没用一点石灰泥粘,整个都是能工巧匠用大大小小的石头巧妙垒砌,结实坚固,宛如长城,又好似盘据在德云山玉皇顶的一条巨龙!既是古时用来防御外来入侵的天然屏障又是玉皇顶千祥云集,蛟龙围护的蒸腾瑞气!
我再次沿石寨走走,下望峡谷浮石林,松柏泛霞光。环视古寨时断时续,真好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先辈的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让人无限感恩和遐想的中华魁宝!这里蕴藏着先辈们的智慧,这里肯定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我得好好探讨和挖掘。
恋恋不舍的看罢古石寨再次沿路登顶,不多时,已来到玉皇山顶,两颗植于路边悬崖峭壁的迎客松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欢迎每个客人的到来。

站在迎客松旁边远眺俯望,山下西南著名的方城星级旅游景点望花湖近在眼前,浩大的水泊湖面波光粼粼,平静如镜,浩瀚无垠,让我想起“心静如水”的话语。南望村落田园,马路东西南北,楼房临此接彼,美丽漂亮。东南望德云山庄龙飞凤舞,花海成片,万紫千红,绿树成林,春风荡漾,别墅小院典雅舒适安静!转身北望,德云山玉皇顶大殿云雾缭绕,高高耸立近在眼前!

这是玉皇顶玉皇大殿的主持修道者邓师傅。

我仰望玉皇大殿,巍峨壮观,高高矗立在山顶峰尖,上大殿需拾阶而上一百三十多步梯,坡度几乎八九十度,立陡直上,没有很好的体力难以登顶。好些修这石梯的善人们考虑到艰辛难上就在阶梯中间设有几个转台,让你缓口气在继续攀登。当你真的努力登顶时你肯定会想起伟人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哲理诗句。
登上山顶,站在宽阔壮严的玉皇大殿山门前在四下观看,真的有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感慨!
看着四周群山万壑,古树参天,云烟在脚下,红日照当头的美景,我不由得想起哲人所说山高人为峰的奇思妙想,深刻寓意!
进得大殿,干净利落,殿内庄重威严,煞气凝聚,顿觉有跳出红尘外,不在五行中的清心寡欲的感觉。在此静心修道的邓师傅年近古稀,但身体健康,面色红润,神彩奕奕,热情洋溢,道学法力深厚,清心神态安然,说起话来条条是道,句句珠矶,让你大涨知识,顿开茅塞!不时进来不速之客前来烧香寻道拜神位,素心虚心促踦端坐听师讲。善男信女来时满腹委屈,一脸愁云,走时身轻气爽,再三拜谢说再见。
我端坐邓师傅跟前听她给我开悟,有种明理放下解脱的感觉。
谢谢邓师傅,让我明白了许多,知道了很多,开悟了很多。
离开玉皇大殿,告别德高望重的邓师傅我们一行人在小李子的带领下山来到了望花湖西岸的娱乐饮食一条街,找得一个“鲜香园”的舒适干净优雅靠湖边水坝的饭店,坐定品茶吃饭。
鲜香园老板当过兵会武术,不但高大威猛帅气而且做的饭菜可口,甜咸适宜,山里野菜吃着胜似海参鱿鱼,湖里鱼做得味道鲜美,望花湖独特品牌银鱼汤更是色香味俱全,让人馋涎欲滴喝不够。
坐在湖边,远望玉皇顶清晰可见,近观湖水碧波荡漾,随风涟漪,吹皱一池春水,好友铁哥们围坐举杯共饮,遐逸无比,不是大神胜似驾云乘风得道成仙。

茶余饭后,小李子问我,今日感想如何?

我兴趣盎然,脱口说道:小李子啊,你还年轻,爱上层楼。愿你三十年前莫怕,三十年后莫悔,激流勇进,敢闯敢干吧。我自知夕阳黄昏晚,不用扬鞭也奋蹄。今来玉皇顶,让我耳目一新,感触颇深。今后我要遵循“不羡官,不谋权,不贪钱”的座右铭,去走好我的下半生,如若条件许可,我将来要来到这望花湖畔,玉皇顶上,半山腰中老姆殿的那所院中安然住下,好好修心养性,颐养天年,因为我找寻了很多地方,唯有此处让我心满意足,圆我心中梦缘!
小李子和其他铁哥们我们手紧紧相握,互道珍重,今日相聚,愿明日重聚德云山玉皇顶,让我们共同修心不辍,得道成仙!
2020.04.18.德云山玉皇顶寻觅归来。
作者简介:

黄炳贵,生于1961年8月,微信名彼得,快手号“红尘聊哥”,籍贯河南省社旗县郝寨镇大石桥村,现在苗店街经营手机店。年少轻狂,行走江湖偿尽甜酸苦辣;暮年叶落归根回故乡,爱寻踪访古写传奇,闲云野鹤,自得其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峄山白云宫
披荆斩棘爬上村外这座山,却见精致小庙藏于断壁残垣间!
第六节 昔时云寂
云邱游记
城山罗天大醮——《玉皇大表(上、下)》(北京白云观)
【高山猫纪录片】美丽的孙家磨草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