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湘文艺】罗夏龙 踏遍青山正年少

踏遍青山正年少 

作者简介

     罗夏龙,岳阳市经信委退休干部,现长居南京市。喜欢文学,喜欢动笔。

年轻时,在基层供销社当小会计,一天到晚在办公室里打算盘,做凭证,看账本,呆板,无趣。一般小年轻也许忍受不了这种枯燥和寂寞,但我挺过来了,因为我学会了适应。

我常常把无趣当有趣,自我安慰,自寻快乐。其中每月下旬去基层店盘点是制度规定,更是职责所在。对我而言,能出去走走,透透气,与同事们接触接触,可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乐在其中。毛田是山区,交通不便,商业网点多,分布面广。我们下去盘点,全靠走路,长则一个星期,短则三五天。因为年轻,体力好,眼睛好,算盘打得飞快。领导经常安排我到一个公社分片包干,其中包括中心商店各部门,分销店,还有分布在偏远山里的代销点,一个也不能落下。

那些年,在家乡那片小天地里,我带着一颗快乐的童心,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家乡的土地,有机会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大云山、相思山、八宝山、珠港、芦塅、李塅、白若、西台、孟城、小港、黄稻以及每一个设有代购代销点的偏远大队都曾留下了我青春的足迹。代购代销点,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为关心交通不便的山民生活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农村商业模式。尽管当时的经济十分落后,群众购买力很低,但代购代销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山深处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供应,深受老百姓欢迎。不但供应针头线脑、笔墨文具、油盐酱醋,同时兼收农副土特产品,土鸡蛋、皮毛、野生药材等。当时的物价十分便宜,土鸡蛋的收购价为六七分钱一个,两个鸡蛋就可以兑换一斤食盐。特别是小宗土特产品的就地收购,起到了很好的商业桥梁作用。代销点的体制是两家抬:代销员由大队派,人员工资按代销点营业额的5%计算,由供销社支付,记入营业费用。铺底资金也由供销社提供,每个点的金额为500至1000、2000元不等。所以,供销社负有监管任务,定期进行盘点,其目的是以防代销员和村干部将资金挪作他用。就这样,我常常行走在家乡那些陡峭的山路上,去到我以前不曾去过的村落,欣赏到我不曾见过的风景,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回忆。

记得有一年深秋季节,正是山区农副产品收购旺季,领导安排我到云山公社盘底,同时带上一万元现金。因为西台中心商店急需小面额的现金用于支付收购款。当时,人民币最大面值是十元。这一大包现金,大多数都是块票,毛票,还有硬币,五分、两分、一分不等。我从银行取钱后装进大背包里,背在肩上,份量很沉,责任更重。

从区社所在地八斗丘到西台中心商店,有三十多里山路。我先坐彭师傅送柴油的便车赶到毛田中心商店吃中饭,然后走路到西台中心商店,那真叫一路辛苦。我背着沉甸甸的大包,一路向上,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累不说,更难耐的是寂寞。一路只有沙沙的脚步声与我为伴,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放眼望去,除了蓝天白云就是高山,一层一层,都成了黛青色,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深秋的山里,有种肃杀的味道。寂寞的行程,身肩重任,我给自己打气,没什么,不用怕!再说,怕也没有用。好在当时的社会治安特别好,加上老家向来民风纯朴,根本不用担心谋财害命之事。试想,带着在当时算是大额现钞走长路,走山路,万一遇上打劫的,我这小命还保得住吗?

那时上大云山没有柏油公路,也没有水泥公路,只有一条六十年代修筑的沙子公路在山腰里曲里拐弯地向山上延伸。公路左边是连绵起伏的高山,险峻无比。特别是位于长青台上边的一段路,拐一个U字形的大弯后,公路从悬崖下面通过,黑乎乎的大岩石悬空挂着,给人随时都会垮下来的感觉。右边是又高又陡、深不见底的大峡谷。当时,多半都是本地司机开车送货,他们熟悉山路,技术高超,从来没有出过事故。但外地司机一般都很害怕,不愿意来,开车时既不敢看左边的岩石,更不敢瞧右边的深涧,神经绷得紧紧的。

我常常往返大云山,次数多了,也习以为常了。累了,放下背包,站到公路边上歇歇脚,吹吹风。最喜欢在那最突兀险峻的路边远眺对面山上一个名叫莲花塘的村子,很是惬意。中间隔着一条几百米深的深涧,直线距离却很近,鸡犬之声相闻,就如黄土高原的众多沟壑一般,隔岸“拉话话容易,拉手手难”,得走上大半天。莲花塘,好美丽的名字,多栋形态各异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半山里,村子上面仍然是山,下面则是层层叠叠的梯田,还有几棵特别大的松树挤在一起,轮廓清晰,枝繁叶茂,远远看去,象深绿色的大伞一样撑着,整个山村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一时忘记了寂寞和累,那美景,令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更令我神往的是,山的那一边往下走十多里山路就是我的家其花谷了。此刻,我有任务在身,不能回家看看,但思绪却已经回到妈妈身边,脑子里立即幻化出妈妈忙里忙外的景象来。

家乡的崇山峻岭中,那漫山遍野的松树,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古朴精致的村落,那满眼皆是的绿色,远远看去就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只要稍加建设和修饰,与广西的龙胜梯田有得一比。虽说她养在深闺,但她曾经也风光过!出彩过!令人羡慕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多次上过人民画报和湖南画报呢!大标题是《今日毛田更好看》。这可不是传说,而是事实。毛田的辉煌,毛田的的精神,已经载入了史册,毛田的荣耀,毛田的名气,上了年纪的人一定都还记得。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如今,家乡的美丽被时代的潮流淹没了,遗忘了。昔日轮廓分明的梯田多年无人打理,被青草覆盖,难见真容。如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女,过了青春期,不再年轻。但她的风骨依旧 风韵犹存。湖南日报的资深摄影记者唐大柏先生当年在毛田工作过很长时间,他把他当年拍摄的云山梯田的珍贵照片赠给我,我如获至宝,感到十分欣喜和亲切。

还有一次,是冬季,我到大云山林场盘底。那是设在大云山顶的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小分销店,主要服务于林场的职工和家属。在那里,我巧遇了在工作队认识的岳阳女孩小谢,当时真的很激动,一时忘记了上山的疲劳。小谢是一位美丽娇小的女生,会唱歌,会跳舞,特别是一笔字写得很漂亮,她从岳阳城里来大云山的反背探望她的外婆。看到我,喜出望外,当即邀请我作伴,一同去她在大云山北面半山腰的外婆家。年轻的朋友相聚在这大山顶上,有缘!真好!我欣然应允。到没有去过的地方走走,是我一生不改的兴趣。更何况当时我正年轻,好奇,而且精力充沛。

大云山一直是湘北道教圣地,我的爷爷当年就是一位道教徒。大云山的南面属岳阳县,北面属临湘县。走在大云山顶,俯看山的两边,真是一种享受!天高云淡,松涛阵阵,仿佛走入无人之境。居高临下,远处是一些依山而建的民居,它们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野间,炊烟缕缕,美不胜收。临湘境内的那一条白色沙子公路则十分清晣,如玉带一般在山下左转右转,时隐时现,伸向远方。近看,满目青翠,置身林海,感觉格外地爽。更有北面的一景—— 矶子石令我神往,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关系,此刻只能驻足观望,却无法亲近它。能如此近距离地看看它的模样,这机会不可多得。令我好一阵兴奋,顿时浮想联翩。

如今,大云山成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一年四季游人不断。凡到过大云山顶峰的人都能看得到矶子石。据说仍然只能远看,不可近观。因为它离主峰还有一定距离,而且没有路可走。矶子石是一座天然岩石,如一尊硕大无比的钟,倒扣在大云山北面临湘境地陡峭的半山腰,千百年来,巍然屹立。它突兀,奇异,险峻,多半部份悬空,下面是万丈深渊。它如一位高傲冷峻的巨人,居高临下,仰看云卷云舒,俯视人间百态。后来,听当地人罗老师说起这矶子石更是神奇,听得我入了迷。他年轻时曾和村里胆大的伙伴们上去玩过,上面是平顶,更奇怪的是还有一泓清泉,如一口天然、规整的水井,水质清甜可口,不论冬夏,从不干涸。我想,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上面居然还有这种景致?这就更加令人称奇了!这坚硬的岩石里,水从何而来?而且是从下至上,多不合情理!但她却真实地存在着,涓涓细流终年不息地、不知疲倦地往外冒。那么,它的里面一定还有很多人类无法知晓的秘密了。难道这泉水就是滋润它的生命之源?难道这就是它千百年来巍然不倒的内力所在?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佩服,令人心生敬畏,令人不可思议!

那次,我还第一次见到了酷似原始森林的一大片人工林,那是大云山林场职工多年的劳动成果,高大的松树杉树遮天蔽日,如训练有素的战士,威风地挺立在山间。我和小谢走在下山的小路上,不时还要相互搀扶和滑行几步。我们走一阵后,坐在树丛里稍许歇息,闲聊。当阳的地方感觉很好,斜阳从树缝里漏下来,色彩斑斓,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背阴的地方就是另一种感觉,阴森恐怖,四周一片静寂。突然,一阵山风吹来,感觉背上凉凉的,心中不免胆怯,不由得加快了下山的脚步。

到得小谢的外婆家,只见一抹残阳。抬头一看,房子全是木头的,地坪也很小,整个山村被绿色包围着,安静、古朴、阴森,少有生气。突然一只小狗窜出来汪汪汪地吠个不停,打破了山村的寂静。我们停下脚步,正不知所措,很快就被迎出来的一位老人喝住,它只好摇着尾巴知趣地走开了。原来小狗是向主人报信,家里来客人了。这时,我联想起小说《林海雪原》里描写的东北原始森林夹皮沟的景象来,真的有几分相似。更有那个厕所把我吓坏了,它是一个很高很大的木桶,安在房子的北面,紧挨着的则是一片很密集的竹林,人要通过楼梯才能上去方便。因为是傍晚,光线暗淡,加之我不熟悉地形,更不习惯。要不是年轻,反应快,手脚灵活,差一点掉到厕所里去了,真险!所以印象深刻。一个茅房,为什么不修在地面,却要让它高高在上呢?我当时很不解。如今想起来,应该是林区的一种生活习惯吧。

晚上睡在小谢外婆那张与村子同样古朴的木床上,很温馨,也很温暖。闻着柴烟的味道,不一会儿竟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梦见回到了临湘县境内的蛤蟆石,回到了自己外婆的身边,开心地与外婆说着我的新生活,新感受,心里美滋滋的。

四十年过去了,我也由当初的青春少女升级为奶奶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还没有老去,她如一位调皮的小姑娘,时不时前来造访和撒娇,那生动的画面常常勾起我绵绵的思绪。“岁月不居,时间如流。” 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由贫穷走向了富裕,无论城乡,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泰民安,生活美好,令世界刮目相看。大云山林场商店想必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一代人温馨而久远的记忆。

四十年过去了,通往大云山北面的山路想必早已修好,阡陌应成大道,天堑早变通途,老百姓的出行一定不再艰难。那大山深处的村庄是否依然?那结实古朴的老木屋是否健在?我的心里一时又充满了向往。

本期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倾国倾城的桂林山水
夏恵容:318,暗藏的锋刃 |青山文艺
游遂昌南尖岩
我爱家乡的小山
狗洞
榕江计划-2021年6月月亮山加宜梯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