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莽传(七)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黄河歌者金石点评: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对于王莽急需的代汉祥瑞,手下的马屁精们很快一批批都编造出来,什么歌谣、什么祥瑞,乃至于一棵谷子生三个谷穗,可能王莽在被骗中连自己也信了。实际情况却是∶当时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一场大的社会动荡正在酝酿之中。请看《<汉书>研读》第523章:

王莽传(七)


汉平帝之死

巡视天下风俗的八名使者返回,说天下风俗整齐划一,他们编造了很多所谓的郡国歌谣,称颂王莽的功德,共计三万多字,王莽奏报写入档案中。他们还奏报说,现在国家市场上没有第二种价格,官府没有牢狱诉讼,城镇中没有盗贼,野外没有饥民,路不拾遗,男女都分道而行,对犯罪者象征性施行惩罚。刘歆、陈崇等十二人都因为修建了明堂,宣扬教化,被封为列侯。

王莽认为已经实现了太平,向北教化了匈奴,向东达到海外,向南怀抚黄支,只有西方没有加恩,就派遣中郎将平宪等人带上大量金币诱惑塞外羌人,让他们献出土地,上书愿意成为汉朝内属。

平宪等人奏报说:“羌人有酋长良愿等部落,他们的人口大约一万两千人,愿意成为汉朝内臣,献出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原地带的水草肥美之地归属于汉朝百姓,自愿迁徙到险阻处作为汉朝藩蔽。在问到良愿为什么归降时,他们回答说:'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有地方的禾苗竟然长到一丈多高,有的一棵粟子上生出三个谷穗,甚至不用种植就自己生出,有的蚕茧不用蚕吐丝就自己生成,甘露从天而降,甘泉自己从地下涌出,凤皇来仪,神雀降临聚集。自从元始四年以来,羌人没有再遭受疾病困苦,所以向往汉朝愿意作为内属。’应当及时安置他们的生产生活,设置属国保护他们。”

王政君把这事交给王莽处理。王莽再次奏报说:“太后秉持大统多年,恩泽洋溢,到处充满和睦之气,远方地域不同风俗的人们,无不仰慕大义。越地裳氏经过多重翻译献来白雉,黄支国从三万里之外贡献活犀牛,东夷王渡过大海奉献国家珍宝,匈奴单于按照汉朝的制度把两个以上的名字改掉,现在又有西域良愿等部落把全部土地交给汉朝,甘愿列为汉朝内属,就是当年唐尧的声威远播四方,也不过如此。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东海、南海、北海郡,却没有西海郡,请示接受良愿等人所奉献的领地,把其设置为西海郡。臣又听说过圣王序列天文,确定地理,借助山川民俗来划定各州的边界。汉朝的地域超过唐尧、虞舜二王和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现在共有十三个州,州名和边界很多不对应经典记载。《尧典》中记载有十二州,后来确定为九州。汉朝疆域辽阔,州牧定期巡视辖区,最远的达到三万多里,不能再仅列为九州。谨请用经书中的大义确定十二州的名称和分界,以对应礼法规定。”

王政君批准奏报。另外又增加法律五十条,犯罪者流放到西海,人数先后达到上千万,因此导致民怨沸腾。

泉陵侯刘庆上书说:“周成王在年幼时继位,被称为孺子,由周公居位摄政。现在皇帝正在年轻,应当让安汉公代行天子事务,就像周公一样。”

群臣们都齐声响应道:“应当像刘庆所说的那样。”

这年冬天,火星经过月亮背面。

汉平帝生病,王莽写成策书,在泰畤前为汉平帝请命。他佩戴玉璧,捧着玉圭,愿意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汉平帝。然后把策书收藏在机密文件柜中,放置在前殿,敕令公卿大臣不要说出去。十二月,汉平帝去世,王莽宣布大赦天下。

王莽征召通晓礼仪的宗伯刘凤等人参与决定,诏令全国六百石以上的官吏一律服丧三年。奏报王政君后,尊奉汉成帝的庙宇为统宗,汉平帝的庙宇叫作元宗。这时汉元帝的后裔已全部死光,而汉宣帝的曾孙还有五人活着为王,封为列侯的有广戚侯刘显等四十八人,王莽嫌他们都已成人不好控制,便说道:“皇帝的兄弟之间,不能继承帝位。”于是选择了汉宣帝玄孙中年龄最小的广戚侯的儿子刘婴,他这时年仅两岁。王莽假托找人他占卜,说他最为吉祥。

这月,前辉光(原来的右扶风)谢嚣奏报说,武功县长孟通在疏通水井时得到一块白石头,上圆下方,有丹书刻在石头上,上面写着:“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符命征兆兴起,就是在这时开始的。

王莽命令群臣们报告王政君,王政君说:“这是欺骗天下人的,不能相信!”太保王舜对王政君说:“事情已经至此,看来是没有什么办法阻止了。另外,安汉公也并非真有当皇帝的野心,他只是想有个代行皇帝职权的名义,以便填服天下皇帝位置的空缺罢了。”王政君答应下来。

王舜等人立即让王政君下诏书说:“大概听说过天生众民,不能互相治理,所以才设立君主进行统领治理。皇帝年轻幼稚,必须有所寄托并有人居位摄政,然后才能奉承上天施恩而后成就教化,群生才茂盛繁育。《尚书》中不是说过了吗:'上天的职能,应该由人来代理。’朕因为孝平皇帝年幼,暂且统领国政,想等到他成人加冠后再还政于他。他现在却突然短命去世,呜呼哀哉!朕已经派有关部门征召孝宣皇帝的玄孙共计二十三人,选择适合继任皇帝的人员,以便继承孝平皇帝的祭祀。玄孙现在还在襁褓之中,如果不能得到至德君子辅佐,怎么能安定天下呢?安汉公王莽辅佐朝政三世,一直受到皇帝赏识。他安定光耀汉室,统一全国不同风俗,制作礼乐,虽然和周公时期时代不同,但是符命相同。现在前辉光谢嚣、武功县长孟通上书说发现丹石符命,朕深深思考其中的含义,其中所说'为皇帝’的意思,是说摄行皇帝的事情。有了制度规定就能成事,不是圣人则不能制定制度。现在让安汉公居位摄政,就像周公时期一样,把武功县作为安汉公的采邑,命名为汉光邑。要研究具体礼仪后再上奏。

于是群臣奏报说:“太后圣德昭然,深刻领会上天的意图,诏令安汉公居位摄政。臣等听说周成王年幼继位时,周朝的大道还没有形成,周成王不能恭敬地侍奉天地,继承和发扬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基业。周公根据当时形势考虑:如果居位摄政,就能使周朝王道建成,王室安定;如果不居位摄政,那么周朝恐怕会失掉天命。《尚书》中说:'我们继续大业的子孙,如果不恭奉承天地,断绝失掉了前人的光辉大道,卿大夫的家臣不了解承受天命不容易。上天应该辅助诚信之人,这样才不会丧失天命。’解说经义的文章中说:周公戴上皇帝的冠冕,面朝南接受群臣朝贺,发号施令,平常称为王命。召公等人虽然是贤人,却不了解圣人的意思,所以才不高兴。’《礼记·明堂》中说:'周公在明堂中朝会诸侯,像天子一样,背靠着画有斧形的屏风面向南站着。’这里说:'周公站在天子位置,经过六年时间,接见诸侯,制定礼制,制作乐教,从而使天下人心悦诚服。’召公因此很不高兴。当时周武王刚刚去世,丧服还没有解除。从这一点来说,周公开始摄政时就已经居于天子之位,而不是六年后才登上帝位行事的。《尚书》中散逸的《嘉禾篇》说:'周公捧着美酒站在堂前帝位上,迎接大臣升阶登殿。他祝辞说:'我代理天子总揽朝政,勤勉治理好国家’,周公代理朝政时,是司仪一直称道的。周成王成年后,周公就交还了政权。《尚书》中说:'朕把明君的权力归还给您,周公常把自己的意图称为周王的圣命,独立自主处理政务,不必请示汇报,所以说我把明君的权力归还给您。我们请求安汉公坐上皇位,代行职权,身着皇帝的服装,头戴龙冠,背靠摆设在门窗之间的斧形图案屏风,面向南接受群臣朝拜,处理政务。他出入经过的地方要戒备清道,禁止通行,平民和大臣对他自称奴仆,一切都按照天子的礼制行事。在京郊祭祀天地,在皇家大堂祭祀祖宗,在宗庙祭祀祖宗,祭祀各种神灵,赞辞称安汉公'假皇帝’,普通百姓和大臣则称他为'皇帝’,而他自称'予’。安汉公公平处置朝廷事务,日常用皇帝诏书的形式,称为'制书’,以秉承顺应上天的苦心,辅佐协助汉朝皇室,维护孝平皇帝年幼继嗣的安全,成就受委托居位摄政的大义,使治国安邦的教化得到兴盛。但安汉公朝见太皇太后、孝平皇后时,都要恢复臣子礼节。他可以在自己的官署、宅第、封国、封地独立施行政治教化,按照诸侯礼制的惯例办理。臣等冒死罪请示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令说:“准奏。”

第二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公元6年正月,王莽在南郊祭祀上帝,在东郊迎接春神,在明堂举行大射礼,下诏令抚养三老五更,礼仪结束后返回。王莽设置柱下五史,俸禄官职就如同御史,协助王莽处理政事,侍立在旁记录王莽的言行,一切都同皇帝一模一样。


王莽摄政

黄其军

      作于2022年5月3日(古历壬寅年四月初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39、西汉王朝“安乐死”,乃百姓之幸
王莽篡汉之路:位极人臣,一步之遥——王莽揭秘(七)
新朝皇帝王莽是田齐国王室后裔,王氏代汉犹如翻版的田氏代齐
西汉历代帝皇(十一):无力回天的亡国之君汉平帝刘衎
皇帝的自述14:我是汉平帝
王立新论史:“巨奸”还是“圣人” 到底该怎样评价王莽?|王莽|汉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