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稿选粹】方戎|怀念我的姥姥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怀念我的姥姥

姥姥,我从心底呼唤着您,从1986年5月28日您离开我们已有26年了。26年里,每每想起您的时候,出现在脑海中的您总是手持一把大蒲扇在给熟睡的我们扇着凉,您是否在天堂里也在为酷暑中的我们担忧呢?
从小我就一直有个疑问。我母亲姐俩,她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大姨姓胡,而我母亲却姓刘,她俩不仅不同姓,而且长相个头也有差异。我大姨1米7的个头,小眼睛,大脸盘,具有典型的北方人的特点;我母亲不到1米6的个头,大眼睛,圆脸盘,像极了南方人。好几次我想问我母亲,都被母亲搪塞过去,并警告我不准问我姥姥这个问题。这个疑问直到我姥姥去世多年后,有一年的夏天暑假我带女儿去北京的大姨家去玩,看到军委空军大院大姨同父异母的妹妹来家里做客,我才明白了母亲和大姨她们之间同母异父的关系。

我的姥姥出生在河北省冀县一个中医世家,家道殷实。姥姥姊妹兄弟七个,男孩个个高大俊朗,女孩个个肤白漂亮。我的姥姥皮肤白皙,身材苗条,有一对杏核眼儿,她是家里最好看的孩子。那时候河北的女孩子从小要裹上小脚,不识字,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姥姥向来要强,无论干什么,总是要把它干好,并且干出彩来。她手很巧,做得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儿;她很勤劳,不是做衣服就是做鞋,谁求到她,她都会答应人家。心地善良能干的姥姥是十里八乡小伙子们心中的偶像,前来提亲的人快把老姥爷家的家门踏平了。姥姥为了弥补自己不识字的缺憾,选择了村子里在外上学高大魁梧的胡姓小伙(也就是我大姨的父亲)嫁给了他。大姨的父亲是我党早期冀县党组织的负责人,他对姥姥很好,给她讲革命道理,只要回来就帮着姥姥做家务,两人感情很好,结婚后不久就有了大姨。抗日战争爆发,姥姥受他影响,在村里当上妇救会会长,带着村子里的妇女们时常为八路军做饭,赶制军鞋。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大姨的父亲和一个天津大学的女学生假扮夫妻,住在县城里为组织搜集情报,做地下工作,当时他是冀县党组织的书记。日久生情,大姨的父亲和女大学生假戏真做,女大学生怀上了他的孩子。这事传到了姥姥他们村,姥姥伤心欲绝,要强的姥姥提出了离婚。大姨的父亲为此专门回村向姥姥请罪,要求姥姥能够原谅他。姥姥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

抗战时期,河北的抗日形式一度非常严峻,日本鬼子疯狂对根据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姥姥带着大姨,靠着一双小脚东躲西藏生活的非常艰难。大姨的父亲在一次行动中因汉奸告密,被鬼子残忍的杀害了,鬼子把他的人头割下来,挂在了冀县的城门上示众。此事对姥姥刺激非常大,姥姥为此曾经一度精神失常。孤儿寡母,姥姥又生着病,生活没有着落。为了生计,老姥爷找来了做生意的刘姓小伙(也就是我母亲的父亲,我的姥爷)把姥姥嫁给他一起生活。有了我母亲以后,姥姥相夫教子,姥爷外出挣钱养家,生活曾安定过一段时间。可是好景不长,在我母亲尚在年幼时,姥爷因为积劳成疾也早早的去世了。
姥姥因为不识字,不能跟着大姨的父亲一起为革命做地下情报工作,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因此她想方设法也要让我母亲去上学读书。姥爷去世后,没有了经济实力再供我母亲继续读书了,她便想办法把我母亲送去河南开封她的五妹家让我母亲读书。我的五姨姥爷立志报国早年加入了国民党,他曾是黄埔军校的学员,军医。我的五姨姥姥跟着他到了河南开封,有了我的表姨和表舅,当时她家的经济条件不错,她便把我母亲接来,一是帮她带孩子,二来她可以帮我姥姥供我母亲继续读书。我母亲寄人篱下,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得来不易,她学习刻苦努力,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尖子生,可能是受我五姨姥爷的影响,她喜欢上了医学,从开封女中毕业后她便报考了河北医学院,并将姥姥接到了她的身边。母亲从结婚到生育我们姐弟三人,从河北石家庄到山东济南,姥姥和我们家再也没有分开过。
我们是姥姥带大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是姥姥在操持。洗衣、做饭、买米买菜、缝补衣服、打扫卫生。。。姥姥摇动着她的一双小脚,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一点也不得闲。她给我们母爱的温暖,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将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姥姥一直吃斋念佛,品行善良,性格温和,说话向来慢声细语的,从来不见她发火骂人。尽管她不识字,但是她为人处世极为周到,而且经常热心帮助别人。直到现在,我家的邻居遇到一起聊起往事时,还经常会念叨起我姥姥的好来。
小时候我家住在医院家属院里,当时我母亲所在的医院是西边唯一的一家综合医院,因为临近郊区,来看病的病人大多是农村人。当时的农村,基本上靠天吃饭,日子过得普遍艰难。而且交通不便,他们有病能拖就拖,实在太重了才到医院来看,来一趟实在是不易。来了后,他们吃饭能省即省,凑合着吃一顿是一顿的,天热还好,天凉了热饭就是问题。那个时候每家都烧的是煤炉,平时不用的时候,为了省煤,都把炉子封上,做饭烧水用的时候才把炉子通开。我家厨房门口,经常会有病人排队让我姥姥帮他们热饭热菜,我们小时候热牛奶的小奶锅姥姥用它专门给病号热饭菜用。

西郊张庄有个叫张久兰的菜农,家里有七个孩子,老七是个女孩,得了再障,鼻子经常流血不止,需要经常来住院治疗,张久兰经常来我家找我姥姥帮她热菜饭,时间久了,她过意不去,便常常让她的大儿子给我家送些她家地里自己种的小白菜、萝卜的表示一下感谢之意。我姥姥看到她家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家里因为男孩子多,粮食也不够吃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会把我们穿旧的衣服送给他们穿,有时候还把我家省下来的粮票给他们贴补一下。一来二去,两家不断走动的成了亲戚一样。早几年因为房地产开发,张庄一带大批的农田被征用,张久兰一家住上了楼房,因为拿到了不少补偿款富了起来,早早的就买上了轿车,她让她儿子开着车来看我姥姥。
姥姥有一双巧手,我们小时候穿的棉衣棉裤,罩衣罩裤,布鞋都是姥姥一针一线给我们做的,我们家孩子的衣服样式永远比别人家孩子的漂亮、时尚。最喜欢看姥姥做鞋了,她把平时存下来的布头洗好熨平,用搪瓷碗装上一些面粉兑上水和好后,支在煤炉上不停地搅动,直到搅匀搅粘了后,浆糊就算做好了。她拿来一块木板,把布头用浆糊一层层粘在上面,等布圪本晾干了,把它从木板上揭下来,比着我们的脚用剪子铰出两只鞋底样子,然后开始穿针引线纳鞋底。我小时候非常调皮,像个男孩子似的爬墙上树,一点也不闲着,衣服经常被刮破。用我母亲的话说,啥时候看到我老老实实坐在家里时,那肯定是做了错事了。那时候是计划经济,买布需要用布票,家家穿衣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是老大,我的衣服穿小了,我妹妹要接着穿,等她穿小了,我母亲就拿到洗染店染成深色的好让我弟弟穿。一次我刚刚穿上新衣服就去爬树了,一不小心让一个支棱出来的树枝子给挂破了。我知道自己惹了祸,哭着回家找姥姥。姥姥一边安抚着我,一边拿出她的针线笸箩来,一会就帮我缝好了,她还在挂破的地方绣上了一只飞舞着的花蝴蝶,好看极了。

姥姥是从旧时代过来的人,节俭成为她的习惯。她在院子里防空洞上面的空地上种上菜,用几个竹筐拆开做围栏在里面养了几只鸡。每天她要登上高处给菜浇水,早晚要给养的鸡喂食,她不停地晃动着她的两只被缠过的小脚行走着忙东忙西的不闲着。春天来了,院子里的杨树开花了,我们把它叫做无事忙。姥姥把掉在地上的无事忙捡回家,清洗后用水泡上三天,烧开水焯水后洗净剁碎,合着肉馅给我们包上大包吃,好吃极了。院子中央有一颗粗壮的大槐树,枝繁叶茂,五月到了,整个院子飘满了槐花的香味。姥姥在竹竿头上绑上钩子,钩下来一大盆槐花,她把槐花洗好和鸡蛋、白面和在一起给我们烙槐花饼吃,一个院子的小朋友都吃上了姥姥烙的香喷喷的槐花饼了。姥姥还经常去医院附近的豆腐坊去找人家不要的豆腐渣,她拿回来后,把她种的小白菜剁碎后和豆腐渣一起熬熟了,放上点盐和味精,再兑上点香油,别提有多好吃了。

说到好吃的东西,就要提一下姥姥的一双巧手,她能把简单的东西做的极为好吃。比如清炒土豆丝,姥姥将切好的土豆丝过一遍清水,把土豆丝用笊篱捞出来,盆子里的水先不倒掉,让它沉一会将淀粉沉底后,再把上面的水慢慢倒掉,留下沉底的湿淀粉备用,她把土豆丝炒好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将淀粉倒进炒锅里,经过翻炒,土豆丝在淀粉的作用下慢慢的会变得粘稠,吃起来口感特别好。到了夏天土豆便宜的时候,姥姥就会经常给我们炒上一大盆,每次我们都能吃的精光。
那时候家家都有粮本,每家都是计划供粮,而且细粮少,粗粮多。记得我家对门住着兄妹两个,为了争着吃仅有的一个白面馒头打起架来,气的他们妈妈一人扇他们一个大嘴巴子。我姥姥会将粗粮变着花样来做,而且顿顿不重样。她将玉米面粥里放上海带丝、豆腐丝、粉条等做成咸粥,或者是将玉米面粥里打上蛋花,放上白糖做成糖粥;她将玉米面包上小白菜馅做成菜饽饽,或者将玉米面饼加上点油在锅里煎出黄饹馇,就着炸带鱼吃,别提多香了!每当放学在我家那排房子头上闻到炸带鱼的香味,就知道姥姥配套做了玉米面饼子,就会忍住口水加快回家的步子!
姥姥不愧是大家闺秀,她教育我们姐俩作为女孩子,要守好做女子的规矩。比如吃饭时要等大人就坐后才能动筷子;夹菜时要从自己跟前夹菜吃,不能在菜盘里用筷子乱翻乱夹;坐着时不能架二郎腿;站着时不能乱抖腿;要笑不露齿等等生活中的规矩。她给我们讲饱暖思淫欲,饥饿得自然的故事,教育我们守住根本,不贪不占的道理;天色晚了,光线暗的时候,姥姥会把灯打开,她说傍晚的时候看书,最容易把眼睛看坏,所以我们姐弟三人视力都很好,没有一个眼睛近视的。
姥姥不愧是中医世家出身,我们有点小病小灾的,她都有办法帮我们治疗。感冒的时候,姥姥会用捏脊的方法,一遍遍的在我们后背推捏,一会就会减轻症状;发烧的时候,姥姥就用她从老家带出来的包浆了的刮痧板在我们后背刮痧,一会就会大汗淋漓退了烧;拉肚子,姥姥把一头大蒜用通条串上放在煤炉上烤糊了让我们吃,很快就会止泻。
夏天是我一年四季中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因为到了夏天的傍晚时分,姥姥晚饭收拾完就开始一壶一壶的烧热水,把它倒在大铁盆里兑好凉水让我们挨个洗澡,洗澡的功夫姥姥把用凉水冰镇好的西瓜切好摆在我家门口支着的石桌上,并摆好脸盆装西瓜皮用,等我们洗完澡围着石桌吃西瓜的档口,她把房间窗户、门都关好,喷上敌敌畏熏蚊子。等姥姥坐在石桌边上的时候,她便摇动着大蒲扇一边给我们扇蚊子,一边开始给我们讲故事。从姥姥讲的故事里,我们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许多日常中的知识。看着满天的星星,她让我们知道了银河系,听到了牛郎和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了安慰我们,她告诉我们,每年七夕这一天的午后,如果端一盆水放在葡萄架底下,就会在盆子里看到牛郎和织女相会的场景,幸运的时候还能听到两人隔着银河对话的声音呢!我家住的院子的套院里有一个很大的葡萄架,此后多年,每到七夕的午后,我和妹妹便会端上一脸盆水蹲在葡萄架下,紧紧盯着看牛郎和织女相会,并且生怕错过他们说话的声音,我俩连大气都不敢出。

八十年代初,我和妹妹考上大学去了外地,一年中只能寒暑假才能回家看姥姥。大学毕业后我当兵留在了南方。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一切以事业为重,我每年只能回家一次看望姥姥。每次回家我都会将旅行袋塞的满满当当的,好让姥姥尝尝南方才有的好吃的东西。姥姥爱吃甜食,上了年纪牙不好了,我就买棉花糖给她吃,最让我感到高兴的一次是我竟然找到一双真皮的小脚拖鞋买给她穿,一开始她如获至宝般的舍不得穿,在我们强烈要求下她才拿出来穿上。在我工作的第二年春天,我正在给学员上课,家里打来电话,母亲告诉我说姥姥想我了,让我尽快回家看看姥姥。二十来岁的我当时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看到听到的都是阳光、快乐的事情,从未遇到或想到过挚爱的亲人会有一天离开我们不再回来这种让人痛彻心扉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当时我是上完了剩余的两个学时的课,并且给学员考试后判完试卷,又上街采购一番,才跟领导请假回家的。
姥姥有晨练的习惯,可能是上了年纪觉少的缘故,她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便会起来了,怕影响家人,她会蹑手蹑脚的出去,在院子里踢踢腿伸伸胳膊,舒展一下老胳膊老腿。等天色大亮家人起床了,她便会回家给家人做早饭。四月二十八日早上,妈妈起床后收拾完,扭头看到钟表已经是早上8点多了,姥姥卧室的门还是紧闭着,房间里没有声响。妈妈觉得异常,推开门看到姥姥仍然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好像在睡着。妈妈一边叫着姥姥,一边晃动姥姥的身体,此时的姥姥因为脑溢血已经陷入了昏迷。等我回到家时,姥姥已经昏迷住院三天了。
我请了一周的假,在医院服侍姥姥一周。我无数次趴在姥姥耳边呼唤她,我大声给姥姥讲着我们小时候的一些囧事,我甚至翻出我3岁刚刚懂事时,自己第一次上厕所擦屁股,吓得连哭带叫喊姥姥来,告诉她:“怎么办呀,我的屁股两瓣了!”的囧事说给她听(这件让我难为情的事我从来不让姥姥讲),期待着姥姥能像从前一样听到后笑出眼泪来。每天我给姥姥擦身翻身、换尿布,喊护士续上吊瓶,握着姥姥的手,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姥姥小小的身子,我时常会边掉眼泪边想姥姥的一生。不识字的姥姥,年轻时就遭遇婚变,孤儿寡母的,她是在怎样艰难的条件下,摇动着她的一双缠过的小脚,用她勤劳的双手,拉扯大两个孩子,并让其中的一个孩子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医生的!有幸成为姥姥的外孙女,在她的宠爱、呵护下成长,我是多么的幸福!
一周的假期很快就到了,作为一名军人必须要遵守纪律,而且很快我就有课要上,忠孝真的是不能两全的!爸爸作为一名老军人以身说教,让我抓紧回部队,让我放心去投入工作,姥姥这边让我放心,他和妈妈会照顾好的。上火车之前,我到医院最后一次给姥姥擦洗身子,换上干净的尿布,握着姥姥的手,我伏在姥姥的耳边告诉她一定要尽快醒来,这期课上完了,我会很快回来看她的。当时真的没有想到,这是我和姥姥见的最后一面!

1986年5月28日早上5点,是姥姥离开我们的日子,父母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一直瞒着没有告诉我姥姥的死讯,直到一个月后我上完课,请假看望姥姥回到家时才知道姥姥已经不在了。妈妈告诉我,姥姥在去世的头一天的清晨清醒过来,她一醒过来头一句话就问我在哪里,妈妈告诉她,在她生病后我曾经回来一周照顾她,因为工作的原因又回部队了。当天姥姥的精神状态很好,妈妈喂姥姥吃了一点饼干和牛奶,她还让妈妈把她为自己早早准备好的送老衣服拿给她看。晚上临睡前,姥姥还跟妈妈念叨,今天是我的生日,23岁的大姑娘了,该找个对象了。。。结果睡下后,姥姥就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姥姥爱干净,她活着的时候头发总是梳的一丝不苟,衣服洗后晒干用盛开水的茶缸熨的平平整整,手指甲经常修剪,何时看上去都是利利索索干净整洁的老太太。去年清明节我和老公一起去给姥姥扫墓,我把姥姥的墓碑用清水擦洗干净,墓碑上面刻字的漆日久已经掉了许多,老公用带去的油漆一笔一划描上。我给姥姥带去的是洁白的菊花,我用干净的花瓣把姥姥的墓穴盖满。姥姥墓前父母当年栽种的一颗小松树已经长大,浓密的树荫遮蔽着阳光的照射。
今年的清明时节由于受疫情的影响,民政局已发通知,墓地祭扫关闭。姥姥,就让这篇文章把我对您的殷殷思念之情捎给远在天堂上的您,等墓地祭扫开放了我会再去看您的!姥姥,您安息吧!

作者简介:方戎,军龄二十余年,曾担任过飞行学院教员、院刊编辑,现从事行政机关管理工作。喜爱读书旅游,闲时经常涂鸦,在刊物、报纸发表过短文、诗歌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悦读 |《外婆的澎湖湾》杨 永
散文《老宅院的故事》荣获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作家网举办的“潇湘杯”征文大赛优秀奖
我的姥姥
记忆深处,总有一个难忘的人
?蝉鸣的盛夏,所有的美好都在发生
女人一生要经历多少悲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