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路新散文征文】淮战科|阿蛮(30)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阿蛮(30)

 

阿蛮是嫁到我们村的一位妇女。

啥时嫁到我们村的,我不知道。因为,我那时还小,跟一帮穿开裆裤的伙伴满村跑来窜去的玩耍呢。

什么时候去世的,我也不知道。因为,十二岁那年我便考取了离村四五十里远的一所重点初中,后来中专毕业分配在城里工作,只有星期天回回村里。即使回村,有谁会特意告诉你村里死人的事呢?更何况阿蛮是个智障的人。

是的,阿蛮是个智障者。用村里的土话讲,就是个“憨憨”。但其实,阿蛮的智障并不严重,不是很憨。给我的印象,只是反应迟钝了些,表情木讷了些,一个人走路时会自言自语。不像一些智障严重的,一看便知,说话痴言傻语,浑身脏兮兮的散发着异味,叫人一看见远远就捂住鼻子避着走。

阿蛮不是这样!

阿蛮懂得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农家的日子还是紧巴巴的。吃饭穿衣量家当。虽然穿得是粗布,但阿蛮总穿得干干净净,同样干净的脸盘容光焕发,齐耳的剪发头梳得整齐光顺,乍一看去,不知底细的人哪里知道她是智障呢。

那时候,农村还是集体制。阿蛮因有些憨,不知道偷奸耍滑,干活很卖力气,经常和男人们在一起干重活,是个难得的好劳力。但评“劳模”“先进”的时候,没人会想得到评她。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个憨憨。

俗话说,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南瓜。阿蛮因为有些智障,嫁的是我们队上的一个聋子。那年月,城乡娱乐生活贫乏,农村尤甚,互相起外号取笑逗乐,是村民茶余饭后调侃耍笑的一种方式。我们队里有头牛也是聋子,编号是“二号”,大伙便给阿蛮的聋男人取了 “二号”作外号。见到阿蛮的男人,不喊名字,大声直呼“二号”。

而阿蛮,因为名字里的“蛮”字与羊叫声“咩”,在我们当地土话里同音,便被男人们唤作“咩”来取笑。男人外号“二号”是牛,阿蛮外号“咩”是羊,俩人俨然成了“牛羊”组合的夫妻。村里人似乎非常享受这种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玩笑方式。当然不止是村里人,进城之后,我发现城里人亦如是。这也难怪,因为城里人从根上讲还是从农村来的。

大人们这样喊叫,还怂恿小孩们这样喊叫。只要看见阿蛮走过来,小屁孩们便放胆学起羊叫 “咩­——”“咩——”,你一声他一声喊个不停。阿蛮虽憨,但晓得维护尊严。心情好时,她似乎也憋不住好笑,脸上散着笑,嘴里笑骂道:“这伙坏怂娃!”或者原地做紧跑动作,佯装要逮住带头喊叫的娃娃头。心情不好时,阿蛮绷着脸,瞪起眼晴,没好气地厉声嚷道“再喊!再喊!”听起来很厉害。但即使真生气,也只是把孩子们唬住吓跑为止,从没有真的逮住哪个孩子揍一顿。

柿子拣软的捏。这歪理,小孩子们似乎基因里遗传自带,小小的屁孩就懂得欺软怕硬,见着阿蛮敢放肆,见着阿蛮的聋男人却不敢喊“二号”。因为,聋男人抓着了,会真打。

小时候我也曾在阿蛮路过时,冲阿蛮喊过“咩——”,并不晓得这是不文明的伤人尊严的陋习。因为,村里的大人们乐此不疲。

然而,有一件事改变了我对阿蛮的不敬。

记得那是我上小学二年级时的一天早上。父母一大早便上地里干农活去了,停在娘家的大姐一边照看刚两岁的女儿,一边张罗早饭,猛然想起我还睡在炕上没上学校,赶紧叫我起床。我从小上学积极,总要赶在别的同学前头先到校,一迟就哭,生怕落在别人后面。

那天,大姐叫醒我时,天光已大亮。我睁开眼一看,立刻傻眼了,估摸着都要上第一节课呢,哪里迟到过这样厉害,去了肯定挨老师训!当时就哭了,磨蹭着不想去。大姐不由分说,拽着我的胳膊就走,把我拽到村中央时,忽然又想起女儿还在家睡着,锅灶里还烧着火,而学校在村外,来回得近半小时,便呵斥着让我自己去,转身匆匆回家了。

我一个人觉得没脸去学校,便站在原地哭。

这时,阿蛮过来了,走到我跟前说,“走,我送你去学校。”

也不知道那天阿蛮是从地里回来,还是要去干啥,忙不忙?反正,阿蛮放下了自己的事情,把我送到了学校。

就这么件简单的事,让我再没在阿蛮路过的时候学过羊叫;就这么件简单的事,让我刻骨铭心记到了现在,几番欲动笔写阿蛮。

我的散文很少写人,除写过父母,阿蛮是第三位。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按捺不住要写阿蛮?思来想去,答案是闪烁在阿蛮身上的人性善良的光芒,一直照射在我的心头。

阿蛮虽傻,但她善良。比起那些尔虞我诈的所谓聪明人,比起那些利令智昏而自坠互害链的所谓能人,阿蛮让人觉得那么温暖那么可亲,那么高大那么值得敬仰!

古训曰,聪明反被聪明误。丢失了善良的人,其实是这世界上自欺欺人的大傻瓜!

阿蛮并非本名,我以“阿蛮”称之,是因添个“阿”字感觉亲切。

听说阿蛮是因病走的。我想,阿蛮虽智障,凭着她的善良,上帝一定让她升入了天堂。

愿阿蛮在天堂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淮战科,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签约作家、新锐散文重点作者,著有《位卑未敢忘忧国》、《谋略运城》、《仰望河东》,多次获全国散文征文一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长相,暴露了你的状态
曾国藩:一个家庭兴衰与否,就看这三个地方!
始于志趣,忠于人品,久于真心
千万不要和太穷的人走得太近
苏轼开医馆:只用4副药,就能调百病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把这3个隐私告诉别人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