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烛颂"征文】兰采勇| 在村小教书(110)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首届“红烛颂"散文征文110号作品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教育文学繁荣发展,《教师报》与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红烛颂"散文征文活动。

征文启事

【有奖征文】关于举办首届“红烛颂"散文征文活动的通知

在村小教书 

19岁那年,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县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证,“铁饭碗”终于到手了,这的确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事情并非如此顺利,正当大家在等候分配的时候,却被县教育局告知要经过考试分配。昔日的学友变成了“挤独木桥”的竞争对手,不免感叹命运弄人。从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下来,全年级就有四十来名同学折戬败北,这个数据本是大家参考之前就心知肚明的,但在获悉这个消息时,大家却轻松不起来。

我是幸运的,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梦想的追求,回到了生养的家乡,并且被直接安排到了儿时的母校——西林村小。兜兜转转,在外求学七年后又重新回到了起点。斗转星移,风景旧曾谙,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青黑色的瓦片、条石切成的砖墙、木质的楼板,那硕大的窗户依然是几根圆木棒支撑,教学楼前的操场还是当初那块空旷的土坝子……这一切的一切,似乎从未改变,只是我已悄然长大,而在这里读书的学生数量更是与当年无法比拟。

开学前,全乡教师都会到乡完小参加约定俗成的开学工作会,几十名老师齐聚一堂,这些人里面大多是我上小学、初中时的老师,还有部分是近几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出来年轻人,都算是熟悉的,所以相互之间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而每到开会这一天,乡完小的操场上总会摆放着一摞儿背篼。由于大多村小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没通公路,再加之办公经费拮据,会议结束后,老师们还得分工合作,将本校学生的课本、作业本以及相关学习用具利用背篼搬回学校。老师们背着背篓爬坡上坎,这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是以负责老师兼少先队辅导员的身份回到这所学校的。其实,这只是一所三人学校,两个小学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一个幼儿班,师生一共才不过40人。老师和孩子们一样,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用脚步丈量从家到学校路途的宽度和陡度。学校没有炊事员,也没有食堂,厨房是用教室改建的,师生们都是用自己的饭盅或是饭盒从家中带来米和菜蒸熟后食用。学校也没有固定的水源,蒸饭用的水就只能到学校附近的农户家挑,三个老师的分工就有了基本固定的安排。作为学校唯一成年男性的我,每天早上就承担三挑水的活;另外一个年级教师厨房经验相对丰富,就根据学生蒸饭器具中的米多少掺水;而剩下的那位幼儿班教师则是利用上课之余负责看火。

当年,学校实行“包班制”,老师需全天与学生待在一起,除了语文、数学正常开设外,音体美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年轻,再加之是初出茅庐,我自己总感觉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带着孩子们把土坝里的野草清除干净后用石头圈出一个小花园,移植来桂花树、杉树、万年青、美人蕉、麦冬草,组织学生定期除草、浇水。一年下来,那花园就优雅地绽放出自有的色调,成为了孩子们课余时间经常关注的地方。

我经常把两个年级的学生凑在一起教队列队形、玩体育游戏,把一间闲置的教室腾挪出来,安上一块废旧黑板用作乒乓台,作为下雨天孩子们玩耍的乐园;按照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安排教孩子们唱歌、讲基本的简谱知识;也曾破天荒地在学校里给娃儿们上了几堂舞蹈课……看着孩子们的快乐劲儿,身上的疲劳就烟消云散了。

处于青春昂扬的年龄,对外面的世界自然是充满了向往,特别是当我知道分配到其他乡镇的学友有的到了完小,有的进了中学,心中难免有种失落之感。每到晚上,我躺在自家黑漆漆的房间里,听着窗外的鸟鸣虫叫和呜咽的风声,咯得心里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痛。梦想和远方,时时交织在我失眠的睡意中。而当第二天站在讲台上,看着那群嗷嗷待哺的孩子们那双双清澈透明的眼睛里放射着童真纯净的光芒,我又把放逐远方的视线收回囊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我觉得我至少应该把这群孩子带到五年级。

事与愿违,就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根据学校布局的规划调整,西林村小被直接撤掉并入乡完小,而我并没能随着我那批学生一同调入场上,学校一纸调令把我安排到了另外一所村小。

那一所村小新建不久,生源比较好,校园建设在当时村上来说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对于我来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距离我家有点远,步行大约需要个半小时的时间。再加之我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尚有年迈的外婆,我无法在校寄宿,路漫漫,每天也只能选择家、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往返,都必须经过那段新修的乡村公路,4公里的里程,最初还算得上是通畅之旅,无论步行还是搭摩的都比较轻松。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各种货车的增多,那段路就被压得千疮百孔,坑坑洼洼,到处都是积水。路面干燥时,摩托从上面经过都会颠簸摇晃,而到了梅雨时节就苦不堪言了,车轮陷入泥坑还算是万幸,一不注意人和车就会偏离轨迹,那更是让人心惊肉跳。索性弃车步行,专门买了一双胶筒靴走在那泥泞不堪的公路上,那场景,至今回想起来我自己都还忍俊不禁。

就这样,我在那所村小呆了五年。整整六年的村小时光,算得上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青春岁月。六年的沉淀,我学会了坚持,坚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世事风云,坚持拿起笔零零星星地记下自己的感受,坚持在课余时间把自己扎进那厚重的自考书中。那一段长长的苦涩生活,我偶尔疲惫,偶尔亢奋,偶尔迷失,偶尔振作,偶有失去,但更多的是收获。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回首过往,那在村小教书的日子就如我心中不老的记忆。每每想起那些细节,就像是在电脑里点开一份自己精耕细作的文档,有一份美好,有一份感动,有一份自足,淡淡的,却是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兰采勇,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各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七百余件,获国内征文奖近百次,现供职于綦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

我/们/与/您/相/约/每/天

丝路

情怀温度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浅谈读书与人生
2023年最好的生活方式,已经出来了!
人到中年:思维有曲度,情绪有尺度,心态有宽度
和情绪价值高的人在一起,是一种养生
不是什么人,都配得上你的格局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