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8 柳拂轻荷富厚堂

太阳正午,炽热难当。停车坪没几辆车,却也找不到一块树荫地停车。下了汽车,朝着停放着几辆自行车与摩托车的大柳树走去。不及站定,一阵凉风吹来,长长匀匀,足有好几分钟,好不惬意。

好大的荷塘,挤满了一大半塘的荷叶,生趣盎然,精神抖擞,不见半点暑气。伸出荷叶,并不带娇羞脸庞的粉红荷花,恰如湖南台的“快乐女生”,在PK中,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让人不舍。细看不太起眼的莲蓬,成熟的弯起了身,低下了头。

荷塘对岸右侧,水阁山亭,一上一下,一大一小。几间农舍,隐隐约约藏在茂林修竹间。右侧透过堤岸与石拱桥,几栋红白色两三层的砖楼,座落在郁郁葱葱的山峦脚下。荷香、泥香,瓜果香,化在太阳香气里。这风水宝地,是曾国藩的故居前的荷塘日色。

  富厚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驻足定神,蝉嘶雀鸣,柳叶拂风,荷香继年。遥望历史天空,与古与今,依然白云飘飘,轻风阵阵。不同的是,白云飘去了曾经的征尘与风雅,剩下当下的柳风轻荷;轻风洗劫了血雨腥风,留下了老房子老木头的陈香阵阵。

富厚堂是曾国藩的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砖木结构,沿中轴线对称,中轴线上的建筑有门楼、内坪、前后两进主楼,主楼南侧有花厅、绣楼以及曾国藩的“公记”藏书楼,北侧有曾国藩次子曾纪鸿的“芳记”藏书楼,西北角半山坡上有咸丰七年的半月塘、半月台,宅北有荷花池,后山有绿杉亭、存朴亭等。整个建筑错落有致,朴实庄重。其藏书楼,求阙斋后人又称它为"公记"书楼,是曾国藩的藏书楼,里面收藏有曾国藩的藏书10万卷。藏书种类主要有经、史、子、集和各个地方的地方志,地方志是曾国藩藏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我国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门票45元一张。导游费30元。看富厚堂,又没有专门提前资料准备,不请导游,肯定是富厚堂看得懂我,我看不懂富厚堂。在导游带领下,从富厚堂的宅西门进,穿竖着榜书的“毅勇侯第”大院门,就进入了富厚堂。

脑瓜里盘旋着“富厚堂”三字,眼见得侯府无论从外观和内里,实在体现不了富厚之象。加之,“富厚”并不从曾国藩做官轻看钱财的思想。看了资料方知:富厚堂这三个字是从曾国藩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初九的日记中复制过来的。 “富厚”二字典出《汉书·诸侯·功臣表》中的“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一语。曾国藩封侯取“富厚如之”之意名其堂,是名副其实的“侯府”。两边的对联“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是曾纪泽为纪念父亲所书,意思是:我的父亲一生为官,两袖清风,这种清廉的美德要世代守护,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富厚堂院落成“日”字形,3米来宽石板铺大道,由中轴线直通富厚堂。青石板两旁是一斩齐的青草坪。院落回廊半包围结构与富厚堂“冠”字头型正堂,约错高约一米左右,正中由九台阶,回廊由五台阶相接。西边老书楼下,有依大院伴荷塘,青瓦绿竹,林荫盖青石板的小院。东面是几步相隔的是思云馆。

富厚堂背靠的山丘树木格外古老而葱茏。在茂密的树林里,清晰可见的是靠近院落的并不对称的大柳树。靠山面水的风景,与“富厚”的名称,富厚堂房屋造型与装饰及用料夹陈期间,让人感到最不协调的就是建筑风格,太过简朴。当时,曾国藩得知修屋花钱七千串而为之骇叹,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记中写道:“接腊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因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 导游还说,曾国藩从来没在富厚堂住过,只住过旁边的思云馆。

想起国共两党的领袖毛主席与蒋介石都独服和深研曾文正公,又听得导游说当年曾国藩说过富厚堂建得太铺张。可见曾国藩操行修为:为官的正之又正,做人的谨之又谨。记得有首《憨山诗》“青山容易入,百业不难修。唯有降心法,英雄让一筹。”曾国藩从按朝廷意旨四处新兴团练,起兵镇压太平军,到屡败屡战,曾经几次想自杀,再到功成名就,权倾朝野,最后到急流勇退,名留千古,福荫后代。算得上修得“降心法”的大公。如果说曾家的富厚堂是发家的大树,如今曾国藩的家族里的旺丁名流一代传一代,已经遍及中外。

进得厅堂,抬头望见高悬的治家“八本堂”: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训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在导游带领下,相继见得“太子太保”“勋高柱石”“肃雍和鸣”牌匾。一边听导游解说,一边参观各厅各堂与各个房门里的牌匾文字和家具摆设。一具像举重杠铃一头的木制品,放在桌上,不知是什么。问过导游,说是放官帽的。细看了,又用相机拍了下来,留作纪念。官帽已经不在,帽架得以示人。古往今来,官本文化。一顶官帽,志萌娘胎,源发尊长,始及幼学,发蒙经史,穷学皓首,拾级而上,成在科举。做官,就是做人。道德文章,法家治世,儒学归心,道家收放,可以说是曾国藩人生思想轨迹的辙痕。曾国藩,几经生死,才算真正悟透人生进退,如何恰到好处。

早年看过唐高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后来说了曾国藩的《冰鉴》,翻阅过《曾国藩家书》。特别有趣的是,在各式各类的授课讲学中,无数遍的听过立意不同的曾国藩“屡败屡战”举例。

漫步有富厚堂,千思百感。不知不觉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来到了曾国藩的藏书楼。导游小姐说:现在我们参观的是曾家最有名气的地方,整个富厚堂的精华所在私家藏书楼,由于南方的房子比较潮湿,所以一楼不用于藏书,而是作为客厅,取名叫无慢室。“无慢”一词,出自《论语·尧曰》“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一语。意思是不要怠慢客人,就是说来到曾府的客人不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来到曾府的一律是贵客,一律不能怠慢。”调好了相机的焦距,拍下了后排只剩得几架已经旧痕斑斑藏书架真实的遗物。无不感慨:“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曾国藩的藏书楼最有意思的是楼上楼下用来传书用的吊绳和箩筐。这前人读书够酷的,不是一本一本的读,也不是一摞一摞的读,而是一筐一筐的读。哈哈,想起文革批判过的读书做官论,啧啧生叹,穷经皓首,这书实在是不好读呀!

曾国藩故居,进行了许多修缮,相对于其他的遭受文革破坏的遗迹,保存得算是比较好的。问过导游方知解放之后,这里住进了当时的人民公社、乡政府、供销社、粮站、医院等7个单位在里面办公,所以到处都是标语,现在我们用镜子框下来,把它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见证了十年文革,也见证了这座乡间侯府的变迁。

随着导游走到“思云馆”,首先是拍下思云馆的相片。如果说富厚堂是风水宝地,旁边拾级而上被古树包裹其中的思云馆则是风水宝地精华之地。天气太热,导游小姐已经中暑,仍然非常敬业的介绍完思云馆:“思云”二字典出唐狄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取望云思亲意。为怀念自己的父母亲,门旁的对联:“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这里介绍到的是曾国藩的思想变化,思云馆是研究曾国藩思想变化的重要史物之地。

读着挂有曾国藩与妻欧阳氏相片的两侧对联: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忧以终身乐以终身。这联恰好印证了曾国藩一生,取与皆善,忧乐终身。

望着简朴的房屋布置与家俱,曾国藩的富厚心意,大致的已经不在物欲与金钱上了,是超越了一般人理解的富厚。斗胆妄自猜想,大约是旺家旺族,旺乡旺地,旺民旺国的取向。坐在曾国藩夫妇的相片下的椅子上留影,心倚着老房子的前世今生,浮想联翩。

离开思云馆的时候,导游因为中暑,已经走不动了。赶紧在门口叫人取水与拿药,不意免费在门口得了一份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办的《曾国藩研究导报》,随手翻阅了一下,就知道是想读的资料,缘分。

参观浏览了富厚堂,曾国藩的形象渐渐更加明晰起来。深感他的前半生可以说是:时时洞明,事事求精。清清白白,万事忧乐。而他功成名就以后的有意藏匿归隐之心可以说是:时时迷糊,事事养拙。浑浑噩噩,万事蹉跎。这里说的浑浑噩噩与万事蹉跎,只是示人老庄的表相。人生一世,放收自如,莫不属曾文正公。

离开富厚堂,送别我们的依然是风中飘扬百折不挠的杨柳,与亭亭玉立盛开不骄的风荷。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知曾经的这柳这荷,是不是映照在了曾国藩的身上?

汽车开到对岸的路上,富厚堂在风柳轻荷中成了一幅古朴而不苍老的经典画。不时回望渐行渐远的富厚堂,日本人都没打进来的地方,曾经的偏僻山野小道怎么就走出了一个名留青史的曾国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曾国藩故居
书香富厚堂
曾国藩的读书与藏书
【书厂】金陵书局:官局最名,文虎尤精(下)
邓洪波:历代书院的藏书事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