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o77 秋籁听音识古琴

又见萧娴的书法,为古琴师成公亮题写的“秋籁”。好多年前,大致是在《书法》杂志上,见过她写的“爱毋欲”,不是一般的喜欢,三个字,精气神,呼唤应答,恰到好处。“秋籁”,是萧娴为成公亮“秋籁居”的题字。同时,也是把唐琴(仲尼式)。“琴体浑圆修长,漆色深褐,断纹冰裂。其音微妙而细腻,圆润而绵长。琴底篆刻‘秋籁’并‘德斋珍藏’,腹内朱书‘大唐开元三年李晋制’。”

这把琴,成公亮1985年在济南得手并修复。“秋籁”启之于“天籁”,想是必然。《庄子》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其者谁邪?”

声色世界,声与色平分着天空。不听音,不领略“秋籁”,不会觉得少了些“底韵”,以静观红尘中的“声色犬马”么?

世界是巧合的,“爱毋欲”与“秋籁”,邂逅在萧娴的大气闲适书法的缘分上,俺以为是书法与古琴的某些殊途同归的境界。

读完成公亮的《秋籁居琴话》,想起与古琴相关的事,想说说古琴初识的感觉。

               1

买这本三联书店出的《秋籁居琴话》,冲着太不了解古琴现实,与又太想了解古琴的愿望。当然,还冲着随书送的成公亮古琴演奏选辑CD碟。

手头没有一碟古琴曲,除了电脑里的MP3古琴曲。听了成公亮古琴CD碟,定价49元的书不及翻阅,知道这本书买对了。几天后,在长沙,买一碟张子谦《广陵散韵》(古琴曲)75元,龚一的一碟德国音响版《千古绝唱》(古琴曲)125元。听了,与成公亮的对比,也分不出大多的优劣。听了古琴CD碟,收集在电脑上的古琴MP3,基本就不听了,区别太大。

买《秋籁居琴话》,真赚了。花49元买碟古琴碟,本已经超值。捧在手中的《秋籁居琴话》,反倒像是附送的了。

对古琴,太想了解,又太外行。不得不生吞活剥,对不了解的跳过去,读能懂的,琢磨半懂不懂的。这,也是种阅读和欣赏古琴的方法。

过去,只是喜欢指间弹奏出特有的空灵之音,在寂静辽远的背景之下。有了这本《秋籁居琴话》,等于开了扇门,能够漫步其中,观其皮毛。

古琴之音,是种从耳朵进去,传到心里,再窜入灵魂的声音。像是与琴者对话,也像是与时空对话,还像是与永远飘荡天空诉说不止的灵魂对话。听得入神,倘若相信神仙、佛主、上帝、真主的话,似乎可以神游出境,与他们在高山流水间相会,共赏沉思的旋律,凤翔千仞空灵的声音。

边听古琴,边读《秋籁居琴话》,琴音入书,书带琴音。

人生如琴,命运如韵。十指尖尖,音韵中,一页一页翻开,先琴者的人生跌宕俯仰,与玲珑剔透宁碎不折玉质般的思想境界。

 

古琴,遇上了,听到了,叫人难忘。不意中听了古琴,空旷的声音,直入人心,简直就是招魂曲。“咚......”的一声,之后乃是不尽的沉长绵延,吟猱震颤,似有似无,无边无际......然后,接着一声一声,声声弦弹着听者的心弦,音音扣着弹奏人与欣赏者的魂魄。

高山流水遇知音,其实欣赏古琴,并不需要钟子期与俞伯牙邂逅,也不需要一定是惺惺相惜的“知音”。不识古琴,照听古音。欣赏,随着机缘,沿着自己认得的路。

听古琴声时,时而的迷茫,时而的格外清醒,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有种心情的漫步和灵魂的遨游感。正如古琴家姚丙炎先生说的:“打谱对于我,正像新天地对于旅游家那样具有吸引力,在新的音乐天地里漫游,使我感到其乐无穷。”听琴,也一样。

喜欢古琴,但不识古琴。多年前,想弄碟古琴CD碟,在一个朋友开的音像店买回家。听过之后,才发现是古筝碟。老板说,古琴,就是古筝,没你说的古琴,也从来没卖过。后来,找了几家,没找到,只遇到教学碟。当然,也没硬是当件事,非到手不可。

在电视收藏节目中,又遇上讲古琴的了。说古琴收藏,原样原藏,不要弄巧成拙的把琴的断纹新漆一遍。琴的断纹是琴的价值所在。如:蛇腹、蛇腹龙鳞、大蛇腹、小蛇腹、流水蛇腹、细流水、细碎等。每把琴,有自己特有的名字,特别是从古代传承下来古琴。如:九霄环佩(唐)、太古遗音(唐)、玉间鸣泉(南宋)、寒泉落涧(明)、落花流水(唐)、天风海涛(唐)、空谷流泉(元)等。这辈子不可能收藏古琴,但并不妨碍在电视上网上书上以及各种图片上欣赏古琴。如此辽远而空灵的声音,古韵古风间,真的从古琴中夹带古人的灵魂吗?

古琴打谱既是创作,又是寻找。听琴,同样也是种寻找。同样的一首曲子,同一古琴打出来的古谱,会截然不同,其差别可比棋坛九段与入门的初段。技艺是一方面,身心合一的生命体验与对音乐的天然悟性是关键的关键。有些人,天生就是玩琴的。另一些人,刻苦一辈子,也难抵达“庐山的真面目”。

寻找什么呢?成公亮说:“在大自然的日月风云中享受每一天......古琴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之间的关系,这是现代琴人在琴乐理解中的一个难题......古代琴曲创作时的自然环境,现已经破坏得面目全非了,自然环境赋予人的精神感受、自然环境造就的人性当然也与古人不一样了,更不用说现代人在心灵上遭受的种种污染、扭曲......或许在这里我能渐渐地感知这些古琴曲与天与地、与人与情的关系,渐渐领悟古代音乐的真谛。”“琴者心也。”“我来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

穿行古琴,打谱识音,原来是在寻找古人,寻找别人,也寻找自己。

               3

古代的琴棋书画,到了现代功利社会,有强烈的颠倒之感,成了画书棋琴。古琴,本是孤诣高蹈的稀音,本不该作为公器四处张扬的声音,如今只要弹拨得两下,会得几首曲子,就能开馆收徒。说是北京有70多家古琴馆,有点泛滥。成公亮说,一些琴会,喝的茶很高级,坐的座客很讲究很礼貌,讲很多哲学话题,但最后听到弹的曲子,一点也不好听。

2003年11月,在巴黎,联合国宣布古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了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倾向:一是古琴的政治化,二是古琴的商业化。

说到底,听琴识音,不是人人都能有份琴心的。需要修养,也需要学养,还需要一份空灵之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復古風格演奏的一些問題 1 唐世璋寫作;金秋雨譯
琴意 | 戴晓莲古琴独奏《杏坛》,睹物思人,命琴而歌
学习古琴
我是这样教古琴的——龚一(下)
无书画 不古琴
听琴:听琴与心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