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亿美团

前几天有个很有趣的朋友跟我说,看王兴的饭否赚到钱了。他的故事也很有趣。

王兴在他每天都要碎碎念的饭否上一直是耿直boy的人设。4月份股价低迷被很多人喷的时候,他发了一条。“前辈对我说:上完市,就应该踏踏实实专心做公司,看长期。”

这位老兄似乎是get到了王兴憋在心里的那股劲,“意志坚决但隐而未发”,于是转身就去买了美团。接着一路涨到昨天股价75港币,5个月赚了50%。高盛发报告说看到97.5港币,也就是还要涨30%,市值到715亿美金。

我就问,你打算捂到什么时候。这个有趣的朋友说,王兴的“前辈”不是说了吗,“看长期”,高盛这种八面玲珑的投行,看的还是短期。

想起来,最早提出“万亿美团”的是投缘帮的王翌,他创业前是360投资总监。那是在2017年,当时美团估值才300亿美金,离万亿美金零头的一半还不到。今天估值最高的中国公司阿里也才4600亿。

腾讯在2011年400亿美金,当时已经是巨无霸,顶天了。可是跟今天4200亿比起来,那时还只是个婴儿。不过百度2011年也是400亿,可今天还是400亿。看长期,这个事挺吓人的,要么上天要么入地的感觉。

同样在2017年王翌还估过“万亿头条”。2019年到800亿美金,这个目前看是稳了,2022年到2000亿,2025年到万亿。这里顺便推荐下他的公号「老王创业日记」。

王翌当年的逻辑看起来简单粗暴。第一,bat摁不住。张一鸣鲨鱼苗已经成型,拳怕少壮。巨头的一个部门几百号人不是对手。第二,战略扩展清晰有力,视频+海外。第三,后手是大数据+ai。头条将是注意力的黑洞。仅次于社交。

还是说回美团。它练成的是线下触达到具体每一个商家的能力。线下商家在同一张大网上,用一个统一的线上系统来调度。再加上用户这一层,以及用户和商家之间移动匹配这一层。这是一个砸下百亿级美金才能砸出来的系统。而且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

王兴用的词是food + platform。从外面看是platform,从里面看,从立体看,是个系统。在做food的过程中,这个系统被有意无意造出来了。

王翌认为这是一张O2O的船票,另外半张是饿了么。阿里买饿了么,买的不是团队,不是流量,买的是9年积累化成的一个在线系统。也就是说,横在万亿美团面前的唯一天险是阿里。

这个把用户和线下商家连接起来的系统。扩展到外卖,超了饿了么,收了点评。扩展到影院,做了猫眼。扩展到酒店,超了携程。扩展到出行,收了摩拜,试了美团打车。

线下服务的场景,挨个做过去就行了。美团在用户心智里已经是一个服务平台。需要什么基于位置的服务,都可以试一试。

雷达扫描下去,是房和车,线下两大件。买房租房,买车租车。现在美团不做,不代表它不具备这个能力。它现在不做,不代表这个事情难,可能反而代表这个事情简单,不是远期战略的胜负手。好像解放全中国,不必先动海南。大陆拿下了,海南自然跑不掉了。

房和车是低频,战略优先级低一点。交通是高频,又是吃喝玩乐的一环,对美团来说非常重要,可能永远要保持尝试的姿态。不过这是一场战争而不是战役。美团现在没有同时打两场战争的能力。先把大本营的战争打下来。

比如阿里可以做支付、物流、云、文娱、大数据。但也不是一批做的。把最紧要的、关系胜负手的先做。

有真正大数据的公司,中国十来家。而有交易性质的大数据,不超过五家。美团大数据的丰富度和扎实度稳居前五。如果用户手机里只剩下5个超级app,美团应该留的下来。

单看吃这个大本营,潜力就格外大。中国大概8亿城市人口,每天三餐,则全国每天25亿餐次。目前美团加上饿了么不到2%的渗透率。如果打到20%,美团市值就上一个数量级。

这个大本营体量越大,美团面对阿里的抗打击力就大。收缴频次更低、难度更低的其他领域就容易。光吃喝玩乐的体量就大于商品购物,而今天阿里已经4600亿了。未来20年服务的体量会到商品的两倍。

只要食客在谁手里,餐厅这样的b端也顺理成章在谁手里。供给侧的效率提升,又是个新故事。美团给餐厅做的覆盖全业务链条的saas已经有节省一半人力、提高三成营收的案例。比如一道新菜品的出台,直接唤醒了多少老客户。都能在数据支撑下自发实现。

体会一下王兴讲的“长期有耐心”。长期看,这些城池我都有份。但是不可能一夜拿下。只要自己不犯错,每天推进三十公里,那么最终会拿下。这个过程需要耐心。

上面是2017就已经有了的逻辑。今天是美团上市一周年。上面这些逻辑在今天来检验,还是靠谱。

上市一周年的意义在于。有些考验承受住了。变数小了。

首先是有钱了。阿里把饿了么拿下,才几个月美团就跑去上市。现在大概有90亿美金趴在账上。当有300多亿美金储备的阿里想简单粗暴用钱把你的份额砸下来,它会谨慎,因为对家也有点钱。

上市的副作用是资本市场要增长还要利润。虽然有钱了,但不能随便花,开荒的边界要收敛住。不过美团这一年同时做到了相互掣肘的两点:抵抗住了阿里的进攻,份额没跌,同时变现率上升,开始盈利。

插一句。美团对百度支持的携程系也稳了。从之前的脉冲型的间歇性超越到了现在的稳定超越。

王兴给的答案是。我家用户更多、商家更多、配送网络更有优势。外卖盈利是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

说白了。我效率更高。假设必须陪你烧钱,因为效率更高,你烧三块,我烧一块,就能维持份额不变。那么阿里就必须谨慎。这300多亿是不是值得烧进来。烧不出来稳定的份额,就不能荼靡弹药。何况还有拼多多在野蛮生长,那是阿里的主战场。

再插一句。如果没有微信喂出来的拼多多,美团就是阿里天字第一号对手,拼多多分散了阿里的精力和资源。腾讯的开放和联邦战略确实在大格局上制衡住了阿里。

反过来,阿里搭上线的头条也在对腾讯分流。现在互联网两个流量体系:5+2。5是腾讯及其投资的美团,京东,拼多多,快手。前三个就是阿里的头三号对手。2是阿里和头条。而万亿头条的天险就是腾讯和快手。

两边都人丁兴旺。这可能就叫水火既济,阴阳互生。大自然喜欢平衡,人心也喜欢平衡。

黄铮刚发出来他的第二封股东信,提到拼多多推出的电子面单系统很快就成了第二。黄铮说:“这靠的不是我们,而是人心。大家从内心深处不希望被强迫,为长期生存权而争取一个新选择的愿望和力量是强大的。”

这个道理,对于拼多多,对于饿了么、美团、乃至阿里都是成立的。

再扯回来。今天可能遏制万亿美团的阿里,无非还在等待总攻的时间点:饿了么的效率什么时候超过美团,至少接近美团。前提是饿了么配送系统可以服务阿里更多业务比如盒马鲜生。前提是阿里把新零售的内部整合停当。

但美团不是站着不动等你追。7月底,美团外卖突破一天3000万单。从开始送外卖到2017年3月日订单突破1000万,用了40个月。然后又用了14个月,2018年5月,日订单突破2000万单。然后又用了14个月,日订单突破3000万。规模往上走,规模经济也在往上走。

饿了么以前是说被美团从2楼往1楼打。进入阿里是想从4楼往2楼打美团。可是美团自己也在爬楼。“美团配送”独立,开放出来,5个月规模长了99%,合作商家长211%、覆盖门店数量长了305%。

这对应着饿了么的蜂鸟配送对天猫小店、星巴克、阿里健康等快消、生鲜及本地生活服务场景的配送。

本质上,美团对应饿了么“4楼打2楼”的战法,是以无形打有形。饿了么接入阿里体系,这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美团可以接入非阿里体系。到底是阿里系大,还是非阿里系大。

理论上,饿了么对阿里体系的整合总有一天会完成。可能明年,可能后年。这是阿里必须做的。悬疑是,美团饿了么面对的是服务市场,这个空间之大,增速之高,可能是整个阿里体系协同起来也难以对撼的。

阿里是大海里一条大鲨。美团是大洋里一条小鲨。只是双方的战场不是大海而是大洋。

所以万亿美团的下一个时间节点,也可能是最后一个时间节点。就是在阿里内部整合完成之前,已经长到了在位置服务这个领域不亚于阿里的体量。那个时候,万亿美团就算跨过天险了。如果是反过来,那阿里就应该是头一家坐一万亿望二万亿的中国公司了。

这种时间点,在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存在。微信几个月内把米聊等等清场的那种时间点。过了这个点,就像余承东在苹果开完新品发布会后说的那句:稳了。

3Q大战后,腾讯在2011年开了十来场“诊断腾讯”。让腾讯高层跟业内面对面。最后一场在杭州,小马哥自己出台。那天傍晚从会议现场去吃饭的路上,一伙人一边走一边聊。有个分析师说,腾讯会到4000亿美金。那会儿腾讯只有400亿。当时主人和客人谁也没搭话。一伙人就是默默摸黑走着,各自在心里小心盘算着。

其实那个分析师的逻辑也是简单粗暴。当时已经看出来微信有王者气,手Q不可撼动,而移动互联网是pc互联网的10倍。400乘以10,就是4000。一道小学算术题。

那个场景我印象深刻。常常回想起来。它不断提醒我的一点是:我们时刻身处历史进程中。

打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反垄断目前只对阿里系下手,而没有对腾讯系下手?
资本市场看空美团点评?王兴与腾讯战略分歧,与阿里竞争加剧 $阿里巴巴
王兴PK马云,谁能笑到最后 (经典商战)收藏
饿了么30亿放大招:美团,再见!
善于“花钱”的美团,上市后如何解决“挣钱”?
腾讯新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