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二十六) 朱元璋清洗功臣集团 (二)



大明帝国自建立之日起,就有一个潜在的矛盾,是无可调和的。

老朱领着一大批兄弟,百战功成创建了大明帝国。

老朱希望自己一家,可以世世代代享有这个帝国;这些老兄弟们呢,也都希望自己一家,可以世世代代和老朱共享这个帝国。

问题是,狼多肉少,以后肯定会出问题。

社会的整体资源,就是这样一大块蛋糕;围在蛋糕前,而且拿着刀叉的人越来越多,它肯定会出问题。因为谁手上有刀叉,也难免想多切一块,最后这谁也会感觉,这块蛋糕根本不够分。

在这种背景下,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一些拿着刀叉的人清理出局。

大明开国十多年之后,功臣集团的幼子、幼弟,都已渐渐长大成人了。长大成人之后,他们就都需要一份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的职务、待遇。

这个不用问,政府必须得安排!

如果只是一个功臣,两个功臣,这好说。问题是,下面乌央央一大片功臣。怎么解决?

以空对空的说,帝国家大业大,从哪找不了几个肥差,从哪拨不下一笔巨款。

而实际操作中,哪有说得这样轻松呢?

如果功臣集团是省油的灯,他们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愿意服从政府安排,一切也好说。

第一、愿意奉公守法,绝不在政策之外多吃多占。

第二、愿意体谅政府的难处,不会有太高的预期,这个也好说。

问题是,功臣集团哪有这样安份守己呢?

他们陪着老朱,一路从尸山血海杀过来,就算老朱给他们再多,他们也会感觉老朱欠着他们。

其实呢,当他们敢接受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之类的东西时,就意味着他们已带有原罪了!

这就好像秦汉时代开始,一个臣子敢接受皇帝的裂土封王,本身就已带有原罪了。

事实上,你接受了皇帝的这种封赏,皇帝心里肯定会默念一句话,那就是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晚削晚反。换而言之,你小子,肯定是想造反的;你没造反,只是因为你感觉时机不成熟。

关键是,皇帝的这种逻辑,人们并不认为有什么错误。所以,晁错这样怂恿大汉皇帝削藩时,人们并不认他的逻辑有什么错;建文帝这样磨刀霍霍对付自己叔父时,人们也不认为他的逻辑有什么错;康熙这样削三藩时,人们也不认为他的逻辑有什么错。

总而言之,你接受这种封赏时,其实已带有原罪了。

臣子接受丹书铁券、免死金牌时,也本身是带有原罪的。

因为,翻开史书,接受这种东西的臣子,谁不是以家破人亡结束的?

一个臣子想接受这东西,敢接受这种东西,本身就证明,你并不计划安心当一个好臣子。

天下这块大蛋料,当时分为四大块。

第一大块;维持公权运转的部分。

这个部分是永远不能少的。因为数以百万计的政府公职人员(官吏、官兵),都需要帝国财政养活。事实上,帝国税收的大头支出,始终在这块上。

第二大块:维持皇族的生活的部分。

在皇权时代,这一部分,也是不能随便压缩的。因为宫廷开支浩大;皇帝一家也得过着非常体面的生活。

第三大块:豪门贵族拥有的份额。

此时的豪门贵族,其实就是以功臣集团为主。

因为功臣集团人数众多,而且繁衍速度惊人(都娶好几个老婆,又没有计划生育,还都希望多子多孙),所以它必将是一个越来越大的份额。

第四大块;平民社会拥有的份额。

因为平民的人口基数太大,所以社会财富,会被他们消耗很多。

这部分,永远不能省。你可以压缩它,但是不能无限压缩它。因为真的压缩到了一定边界,千万别说你神功无敌,当时你就狗屁也不是了;千万不要说你雄兵百万,因为雄兵百万算个屁啊。

因为这就好像,你看着水,感觉它很柔弱,但是江河决了口子,你就知道,这威力,恐怕比原子弹也厉害。面对这种威力,什么吸星大法、九阳神功,那都渺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一个有远见、能魄力的统治者,永远知道,你必须得代表他们的利益,至少你得让他们感觉能活下去。否则,突然有人振臂一呼,就有可能让帝国大厦土崩瓦解的。

更主要的是,说一千道一万,社会的财富就是他们创造的。

没有他们,大家想吃蛋糕,还从哪说起呢。

我一再表达一个观点,社会的主要矛盾,扯来扯去,好像多高大上,其实就是分蛋糕的问题。

如果说分蛋糕,分得没有问题,那通常就没有啥问题了。

全社会就是一块蛋糕,当时被分为四大块。

第一块:用于维持公权的开销。

第二块:用于维持皇族的开销。

第三块:用于维持贵族生活的开销。

第四块:用于平民生活的开销。

如果需要削减某一块的比例,应该削减哪一块呢?

这一切,在明帝国后期,表现的非常清晰。

虽然说,第一块的份额,绝不能随便削减(维持公权的部分),但是大明帝国灭亡的原因,通常就是这一块的份额被既得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掏空了。

最后的结果,政府不论想干什么事,都是两个字,没钱!

现在的问题是,应该如何恢复、补充维持公权部分的蛋糕呢?

显然有三个途径。

第一、那就是让皇帝吐出一部分来。

但是,皇帝肯定是一个劲的哭穷。总而言之,你别看我工资挺高,可是家里开销太大啊。关键是,这些年的天灾人祸,我也没少捐钱啊;捐到现在,我家也快揭不开锅了。

第二、那就是强迫既得利益集团吐出一部分来。

但是,既得利益集团,肯定也是一个劲的哭穷,因为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第三、那就是强迫平民社会吐出一部分来。

平社会肯定也是一个劲的哭穷,因为他们真的没法活了。

但是,谁叫他们最弱呢,所以只能让他们吐出一部分来。

结果呢,你觉得他们弱,那是因为没有把他们逼急了,逼急了,大大小小的李自成遍地都是。

在大明帝国初期,类似的矛盾,也是存在的;虽然没有后期那样急切。

总的来说,这块蛋糕的分配,你分的多了,别人就会少了。因为在小农社会,社会的整体财富,在一定时刻,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老朱手拿切蛋糕的刀,自然不会主动减少自己应得的那一块蛋糕。

因为老朱奋斗了一辈子,绝不是为人民服务。因为那个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玩命,那就叫打天下。换而言之,人家把头撇在裤腰带上,拼杀半天,就是为子孙后代都享福的。

老朱作为政府的实际掌控者,自然也不会主动减少维持政府运转的那一块蛋糕。

精兵简政,缩小政府财政支出;这样一来,其它三大块,就可以相应多分点了。问题是,帝国扩张的劲头还没有停止,哪能随便缩减这种开支呢?

平民社会,应该获得那块蛋糕,是不是可以压缩呢?

老朱出生底层,而且经过大革命时代的洗礼,自然知道你想世代享有天下,必须得尊重他们的利益。至少,你不能一心打他们的主意。因为他们所占的份额,已被压缩到了温饱的边缘上,你一心打他们的主意,一来不人道,二来难免会把他们逼得干革命。

这样挑挑来去,自然就挑到新兴的贵族(功臣集团)头上了;简单的看,他们的蛋糕就是应该削减的。

功臣集团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集团。

功臣集团的势力肯定会不断膨胀的,因为他们的子弟会越来越多。关键是,他们是一个寄生阶级,他们从普遍意义上并不创造财富,就是消耗社会财富。

这就好像,看着宝哥哥、林妹妹的故事,看起来浪漫之极了。问题是,社会上的宝哥哥、林妹妹越来越多,他们即使看起来,是那样的人畜无害,政府、社会也会感觉负担越来越沉重的。

更主要的是,如果贵族阶层,是宝哥哥、林妹妹这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公子小姐,也好说。问题是,他们里面有太多薛公子那样的恶少;还众多极尽敛财之能的管家、豪奴啊。毕竟,这么在一个家族,都要过上极尽体面的生活,它总得有个出处啊。

其实,任何一个帝国的灭亡。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太过强大了。

既得利益集团是一个寄生的集团,他们从普遍意义上并不创造社会财富,却消耗着社会最多的财富。

关键是,他们势大到一定程度,他们会用各种方法(比如贪污、腐败)侵吞社会维持人权的份额,最后让维持公权的力量变得越来越虚弱。

而且,他们势力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通过各种方法(比如巧取豪夺)侵吞平民社会的份额;最后让平民社会遍布造反的情绪。

大明开国之时。

这个既得利益集团,主要是功臣集团。

因为他们是大明帝国的开创者,所以大明帝国必须得拿出大块的蛋糕酬劳他们;而他们也会用尽办法,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

而他们的这种扩张,自然会让老朱感觉,这个集团任由发展下去,大明帝国也真传承不了几代。

第一、他们会侵蚀维持公权的份额。贪污腐败,挖政府墙角,有他们的推动,那是很难控制的。

第二、他们侵蚀平民社会的份额。巧取豪夺、欺男霸女,有他们的存在,也是很难控制的。

第三、他们会威胁皇权。他们盘根错节,很容易形成与皇权难以驾驭的力量。

以空对空的说。朱元璋的这种行为,是绝对邪恶、残暴的。

但是,真的身临其境,在平民社会中,是很难听到这种声音的。

毕竟,功臣集团绝不是人畜无害的。

如果说平民社会,就好像草原上的羊群。

皇族就好像大老虎;而功臣集团呢,就好像一群狼。

现在老虎为了羊群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当然了,是为了自己一家,可以有更多的羊永远吃下去),就有计划的消灭群狼。

你说羊群是什么反应?会觉得老虎很邪恶,很残暴吗?

以空对空的看历史;或是完全抹去平民社会的视角看历史,人们自然会觉得,这就是一声正邪大战。

但是,放在现实之中。平民社会恐怕只会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所以,一个接一个的豪门家族被皇帝清理出局;一批接一批的官员被皇帝清理出局。老百姓却是好像看动作大片一样,只恨场面不够宏大。

只要我们能理解这种事实,自然就会理解,功臣集团面对皇帝清洗时的绝望与无奈。因为处于功臣集团的角度,皇帝这叫邪恶变态到了没有人性,但是处于平民社会的角度,恐怕就是另一回事。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朱元璋清洗功臣集团(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世时朱棣已势大,朱元璋为何不主动削藩,英雄迟暮的悲凉与无奈
不杀功臣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三个,都是千古一帝!
劝君莫骂朱元璋,因为,他对大明的子民真不错!
明朝16帝个个是奇葩,开局一只碗,结局一根绳
闻着臭吃着香,嘴上不要身体很诚实,这就是朱元璋和宦官的关系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兄弟,朱元璋解决了30个,剩下的四人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