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史研读——高调实现毕生志向的索罗斯

经济史研读——高调实现毕生志向的索罗斯。索罗斯用反身性理论解释,为什么美国民主的运作依然不能够符合开放社会的要求。美国民主在科学理性最受肯定的时期萌芽,也就是18世纪启蒙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时期中,受启蒙的人认为,“科学理性”是人们用来理解社会的唯一标准,而所有在理性之外的传统标准,都是蒙昧的与非理性的。美国的宪法延续了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通过三权分立的制度,写下著名的《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奉行如初。

问题就在这里,在建构完美宪法的心态下,美国的立国精神追求的是长治久安,想要以“一次到位”的方式,建立起永恒不变的自由民主制度。然而,伴随着知识的发展,开放社会不单是一种不变的制度,还是一种随时修正下的成果。对索罗斯而言,天下没有掌握真理的理论。因此,对现状维持批判的态度,反而是与真理保持最近距离的方式。维持开放社会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自发地拥有这种态度。美国社会逐步脱离开放社会的重要原因,就是开放社会在美国已经变成一个“静态的认知”,甚至是一个不会改变的信念。

坚守不变的信念,就有教条化的倾向,而奉行教条为真理的规则,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大致上就是不断强调该信念有用,而理由就是这个信念是“真实”的。在“有用”与“真实”的交相运作中,两者形成如同反身性理论所描述的涡旋效应,造成像滚雪球一样的结果,最终让美国成为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社会(A Feel-good Society)。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社会,其实是很脆弱的,因为它没有勇气面对真实,只能存在于被扭曲的真实中。

当教条可以操作成“真理”,但实际操作的目标又以人民的意愿为主的时候,这就不是真理,而更像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这种想法偏偏又依附在美国人对外在世界的理解中,甚至依附在追求用处胜过真实的价值体系中。在讲求实用的美国社会里,当“9·11”恐怖袭击发生时,被惹火的美国人会以“被冒犯”的情绪,同意扩大政府的行政权力,以国家安全为由,在国内限制公民权利,在国外发动反恐战争,同时禁止国内外的批判声浪。

索罗斯认为,最奇特的是,这些都成为可以被美国民众容忍的事情。对于以上状况,索罗斯是不能容忍的。终其一生赏识开放社会的索罗斯,身体力行,除了不断捐钱在世界各地成立开放社会基金会之外,还建构了一套概念架构来解释什么是开放社会。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延续可错论的精神,不断地修正这个架构。从青年时期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念书开始,当第一次听到开放社会这个理念时,索罗斯就极度赏识。他对概念架构进行过好几次修正,力求准确地掌握开放社会的内涵。最终,索罗斯回到美国。美国应该如何维持它的开放社会?

针对这个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开放社会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政治理论,因为如果是,就会让这个理念陷入矛盾。只有在封闭社会,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理论。”所以,在一个社会中,开放社会只能像一座灯塔,至于在灯光照耀下,我们要认同什么东西真的存在,就在于允许不同的团体甚至不同的个人有不同的意见。在一个开放社会中,应当允许少数人不认同开放社会,只需要多数人认同这个理念即可。关键是,这并不表示这些人在开放社会中可以各说各话,互相对抗。

开放社会能够化解歧见的原因,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让大家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的共识不是追求自由,而是追求真实。简单来讲,开放社会是追求自由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在开放社会中,我们未必能够拥有令每一个人都满意的自由,但若不是生活在开放社会中,我们绝不会拥有任何形式的自由。因此,在开放社会就像灯塔的比喻里,它所照耀出来的光是求真实的光,而不是求自由的光。这是终其一生赏识开放社会的索罗斯,在年过七旬之后,对开放社会的目标与运作方式所提出的最佳诠释。这也是索罗斯一生当中所展现的最重要观点,而这个观点长期存在于他的意识当中。

余年时期:认识自己的意识一个已届迟暮之年的亿万富翁,为什么还要高调讨骂?难道他不知道,只要一直潜于水中,不轻易露面,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吗?答案只有一个——索罗斯是有意识地这么做的。1930年出生的索罗斯,目前已经进入他精彩人生的余年阶段。从外人的眼光来看,不必讳言,他的人生之所以精彩,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他赚了很多钱。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赚大钱的人太多了,财富不是精彩人生的充分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

那么,索罗斯的人生究竟精彩在哪里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用两个字概括——高调。虽然赚大钱的人不少,但像索罗斯这样通过出书记录他赚钱经验的,是绝无仅有的(以《金融炼金术》为例)。其实,何止赚钱,就连慈善事业、哲学推广、评论政治、媒体曝光等,索罗斯都以极为高调的态度参与。直到今天,索罗斯成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已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有了驻点机构,从事推动开放社会的事业。索罗斯为了推广他的哲学,出版了十几本书,并且通过它们在介绍反身性理论的过程中,不断地强调主流学术人士普遍犯了追求完美理论的错误,指出被他们忽略的“会出错的理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思想。

在政治方面,索罗斯本是比较低调的,但是在2004年之后,索罗斯公开批判小布什的反恐策略,并且斥资50亿美元进行反辅选活动,希望把小布什从连任之途中拉下马。索罗斯在“黑色星期三”之役后接受众多媒体采访,成为媒体的宠儿,似乎相当自豪于自己在外汇市场中的成就,对别人对他的批评也丝毫不以为忤。任何注意索罗斯相关新闻的人,都会发觉这个人实在是太特别了。他不但高调地从事所有他想做的事情,而且还持续地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影音,不断地展示他的理想。

在这么长时间的曝光中,我们不免好奇地想问:索罗斯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问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想知道:在索罗斯的意识中,他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难道他单纯是因为有钱之后想要出名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他所拥有的名声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受到各界批判的,甚至是负面的。还有人认为,索罗斯的嗜好是颠覆别人的政府,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也有人直接认为,索罗斯是资助所有反对运动的幕后人士,目的就是在世界各地制造动乱。

总而言之,在这些人的心目中,索罗斯就是一条活生生的“金融巨鳄”,每天假惺惺地以做善事的名义潜于水中,等到机会来了,就会立即掀起金融风暴。且不论以上说法的对错,我们必须要问的是:为什么索罗斯要高调行事,导致这么多对他的批判呢?难道他不知道,只要一直潜于水中,不轻易露面,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吗?答案只有一个——索罗斯是有意识地这么做的。通过自我意识的发展,索罗斯知道,他能够如此高调行事的理由来自他的财富,是他的财富使他出名,使他成为媒体的宠儿。

索罗斯想高调地实现毕生的志向,就要针对从出生到余年的人生目标做有意识的反省,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哲学界自苏格拉底以来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义不在于传达什么样的信息,而在于让每一个人通过反省来重新建构自我。这个自我,并不仅仅是过往人生的回忆或复制,而是更为深刻的超越。通过超越自己的人生,人才能够进入一种肯定自我的状态。在索罗斯意识的成熟时期,他针对自己的财富分配、族群认同与人生态度有不同的反思。这些反思包含了三个部分,即叙述索罗斯的现在、过去与未来。

索罗斯的现状是,他因为投资的成就而肯定自我。当这个事实在众人心目中成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时,索罗斯有意识地利用这个事实,让自己获得了名声与权力。索罗斯对于自己的认同,也就是对犹太人血统的认同。对此,他除了引以为傲外,也着重说明,他身为犹太人如何在心路历程中辗转认知许多和人道主义相关的普世价值。最后,索罗斯在余年谈到了理想的实现。他认为,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把钱留在市场也不是必要的,甚至花钱都不是他人生中最主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在历史上的定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分钟看完《金融炼金术》|反身性理论,索罗斯的实用人生哲学!
跟索罗斯飞奔——反身性理论
《金融市场新范式》: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易错性理论”
索罗斯三位一体的投资哲学_
索罗斯与哲学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