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成人之后的性格缺陷、婚姻失败,早在童年时期就已注定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是很多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我们明知道控制情绪很重要,但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忍不住歇斯底里;明知道在关系里沟通是一切的基础,但就是在看到人群的时候,忍不住想要逃离;我们知道让生活变更好的通道,但伸出的手就是打不开那道门。
其实很多人在婚姻事业上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甘堕落平庸,而是因为童年时期形成的那些内在模式在捣乱。
根据佛洛依德理论,人在6岁之前会形成“内在父母”“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关系模式越健康,孩子在成年以后处理生活事业越顺手;关系越糟糕,成年以后生活一团乱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原生家庭对人的内在模式影响极大,心理专家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问题,75%是由家庭环境引起的。

童年时期的那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历,往往在当事人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一个人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这种决定模式会在往后的生活里不断重复得到巩固,成为一个人遇事时的本能反应。
电视剧《安家》里徐姑姑是剧里最受欢迎的一个人。
他温柔、善良、对谁都很好,好得让人感到非常不真实。他对下属有求必应,帮人收快递、接送孩子,甚至老婆出轨了自己却净身出户。
他对人的好总有一种卑微感,他为什么会拼命对身边的人好,为什么优柔寡断?
因为他太缺爱了,所以他不敢对别人说不,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归根到底是他害怕别人拒绝他。

母亲自杀扰乱了徐姑姑的内在模式,让非常害怕拒绝拒接别人。
家庭环境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最先接触、所依托的一切。育儿专家说:童年正是建立心理安全感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幸福感的基础。
幸福会复制粘贴,同样不幸也会。
如果父母的婚姻很糟糕总是争吵,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以后婚姻不幸的概率更大。
身边很多女性说自己的伴侣在婚后变得非常自私冷漠,觉得自己的真心青春都喂了狗,其实在义愤填膺的同时,可以想想他为什么这样?
中国家庭对男孩的教育都是禁止软弱、情绪化,所以很多男孩其实不懂得释放自己的情绪,或许他会感受到怪异,但他并不明白为什么。

他们在看到伴侣悲伤难过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共情,而是本能地想逃避。
因为除了回避,他们没有学过其他处理的方式,在他性格形成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教过。如此一来对于那些没有被及时体谅的情绪,也就没有那么可恨了。
《原生家庭》里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时期生长的家庭如果氛围很好,即便不用教,小孩也知道要往正确的方向跑,他们对健康的爱有着格外敏锐的嗅觉,总能精准地找到他们。

有一年的北京文科状元曾在高考后的采访中说:
“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是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的学习习惯,性格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而来。因为我的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非常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

一席话,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8岁少年嘴里说出来了。
可见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如果没有稳定幸福的家庭环境,孩子的内心没有安全感,又如何形成如此清晰的逻辑。
但人终归是要往前走的,我们不能因为原生家庭不好就对自己的人生自暴自弃。
东野圭吾在《时生》里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明白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为了抱怨它,而是为了帮助我们理清我们为什么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做错误的决定。
不是因为我们骨子里不值得,每一个人都值得被温柔对待。
当你觉察了这些事情,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曾发生过的事,并用一个客观的、成年人的眼光去重新检视,学会面对曾经的创伤并治愈他们。

在觉察自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思考生活中究竟是哪些事情,让你自己“情绪过激”,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抓紧控制自己情绪和意识的目的。
如果一味压抑、否认这些情绪的存在,这些事情总会在未来某个场合以更加强大的力量爆发出来,没有人你能够逃开未完成的事件。
只有通过自我疗愈,建立一个强大的自己,让自己用更加远大、成熟的眼光检视昔日的伤痛,消极的内在模式产生的破坏力才会逐渐消失。
特别喜欢黄维仁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当我们干枯到一个地步时,唯有敞开自己的内心,接受无条件的爱与医治,才能重新出发。把过去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经过流泪的幽谷,进入阳光灿烂的泉源之地。”

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捂住伤疤只会连健康的地方都被感染。
唯有深入治愈曾经被忽视的情感,重构自我世界,将父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给予自己的爱和关怀,补给内心的那个小孩,才能重获走向幸福的号码牌。
否则就只能在失败的关系里痛苦。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Kets, W., & Sandroni, A. (2016). Challenging conformity: A case for diversity. Available at SSRN 287149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生家庭知多少 (mitbbs.com)
李军 | 童年缺爱的并不止你自己,每个人都有缺爱的体验
学会这样和孩子相处,你的孩子也会是“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你的父母不开心,你敢快乐吗
原生家庭创伤疗愈「下篇」你对孩子爆发的情绪中,隐含着一个需要被爱的自己
原生家庭怎样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