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寨人 还记得当年的“抓子儿”吗?


偶忆60年代儿童“抓子儿”游戏

/何云轩  图/网络

今年国庆节期间朋友聚会,听说有些小学管理甚是严格,下课都不给出教室,原因当然是怕出安全事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此现象深深理解,但同时又深深忧虑。这样做老师很辛苦,对学生却弊大于利。

忽然记起60年代我们燕子河一带儿童常玩的“抓子儿”游戏。工具:7颗蚕豆大的石子儿。程序:一“抓”,将7颗石子儿一把撒在地上,观察布局,检出其中一颗石子,将其抛入空中,空出的手迅速抓起地上的6颗中的一颗石子,然后接住空中落下的那颗石子,再按此法分别抓起2颗、3颗石子。过程中碰了其他石子或没有接住空中落下的石子即为失败。二“并”(读第三声),将7颗石子握在手心,一起抛入空中,然后用手背接住,注意手指要并拢,接住的每颗石子按10分计算,先到100分为赢。注意最后一把如果留在手背上的石子儿超过必须的数量即为“涨死”,须从头再来。该游戏可一人独玩,也可二人以上共玩。玩具简单,场地不拘。手脑并用,颇为益智。

“抓子儿”用的石子儿是孩子们自己寻找、挑选、打磨的,以半透明的像冰糖状的火石头材料为佳,为了打磨的圆滑、均匀,破皮流血是常有的事情。还有像“打得溜儿”(陀螺)、“跳房子”、“踩高跷”之类的游戏,工具全部是自己制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今天的儿童有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和玩具,不可能回到过去,也没有必要回到过去,我们不必“发思古之幽情”。但是,让儿童游戏,让儿童自己动手,永远不过时!“中考”要考理化生实验以来,常听同事抱怨有的学生不会划火柴。初中生了,不会划火柴,这岂不是教育的悲哀!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孩子少了,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好了,父母有条件管孩子了,渐渐的“散养”变成了“圈养”,孩子只管学习文化课,经济好的再学琴棋书画等才艺,劳动教育却往往被忽略了。现在有些年轻人,不会或不愿意做饭,也不勤于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热衷于刷手机,孩子哭闹了就拿手机去哄……这些恐怕都与小时侯没有养成劳动习惯有关。

说到手机等电子产品,儿童真不应该过早、过多接触,最大弊端是伤眼睛。今年疫情期间网课大行其道,很多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孩子,若用手机上网,家长又疏于管理,恐怕成绩未见得提高多少,近视程度倒是加深了许多。真是得不偿失!

我们小时侯,父母要挣“工分”,哥哥姐姐要带弟弟妹妹,甚至要烧火做饭,够不着锅台,就搬个凳子垫脚。苦是苦,但自理能力确实得到了锻炼。我有个多年好友,是省城名师,其父亲开过饭店,另一好友曾见他假期里在厨房忙前忙后,后来我们去他家玩,他都亲自下厨烧菜,他还会自己动手打简单的家具。前几天聚会,又说起这些事,我对他夫人说“上得讲堂,下得厨房,还能充个小木匠,打着灯笼难找的如意郎!”大家都笑,是从心眼里佩服。

现在和将来的年轻人,未必都要上得讲堂,也无须都会木匠,但至少下得厨房。不能总是吃外卖啊!

说起木匠,我又联想到国家近年来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大家都知道德国、日本的制造业很牛,原因之一就是它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万丈高楼平地起,缺乏动手能力,怎能成为合格的“工匠”,更遑论“工匠精神”!我小时侯见过木匠师傅、篾匠师傅带徒弟,要求十分严苛,今天的父母怕是舍不得孩子吃那个苦。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有见识的年轻父母,在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并且是注重身教,做好表率。昨天看到一位中学校长的朋友圈,其七八岁的儿子认真洗碗的视频令人感动,我留言说“洗碗的样子真可爱!”她回复说:“响应国家号召,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

记得当年在村小学读书,课间几个同学席地而坐玩“抓子儿”游戏,坐我对面的女同学被其他同学碰倒了,额头磕到地面的石子,流了不少血,老师带她去村医疗室包扎,她爸爸到学校来把她背回家休息。印象中她爸爸没有吵闹,甚至连句气话都没有讲。老师也没有大惊小怪,也没有从此禁止玩“抓子儿”游戏。这件事要放到今天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

家长可能会要求到医院做各种有必要没必要的检查,要求相关学生家长赔偿医药费和其他损失,要求追究学校、班主任和相关老师的责任,学校会如临大敌,尽可能满足家长的有理或无理要求,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接着就是下令,不准再玩“抓子儿”游戏,所有带到学校的石子儿一律没收!以此类推,“打得溜儿”的皮鞭也不能带到学校,“斗鸡”之类的对抗性游戏也要禁止。……

不要只责怪学校,整个社会这类因噎废食的事情太多了!学校是读书的地方,需要安静,最怕出状况。学校更怕无良媒体炒作,面对舆论压力,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息事宁人,往往会首先祭出处罚大棒,对“自己人”痛下狠手。这样一来,学校和老师都成了“套中人”,不敢组织春游、秋游,运动会尽量减少项目,体育课也尽量避开风险动作……以至于下课也尽量让学生呆在教室里!

我是教师,也是家长,也曾经是学生。我想对今天的家长们说,除了对“校园霸凌”和“违规体罚”“乱收费”等坚决说“不”之外,对同学之间的一般的磕磕碰碰或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中的小受伤,保持一颗包容之心,冷静处理。能让孩子自己处理的,家长最好不要介入。

希望学校和老师都能放下包袱,勇于担当,按照国家要求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齐、开足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敢于对无理取闹者说“不”。要花大力气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所谓“尊师重教”,不是尊敬老师,重视教育那么简单和肤浅。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教育科学的规律,尊重学校和教师的权威性,这是“尊师重教”的应有之义。

放眼当今世界,西方社会一直崇尚“丛林法则”,从它们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上便可窥知一二。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应该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多进行劳动教育,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血性甚至“狼性”!须知,过度的保护,反成伤害!


作者简介

何云轩,金寨县燕子河镇其龙(现属闻店)村人,先后毕业于其龙小学、燕子河中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学教师。曾有多篇文章在《皖西报》《安徽教育报》《新安晚报》和多家CN专业期刊发表。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忆海翻波】童年快乐星期天 | 散文 周建义
【浙江】章舒文《熟能生巧》指导老师:李菁
儿时秋日邀伴到村郊玩抓石子儿游戏【七律】[七律]
【父母必读】不了解儿童的这十大天性,你就永远无法走进孩子的世界
传统游戏进校园 玩出童年幸福味
了解认识你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