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话重阳,是重阳必阴,还是阳盛阴衰?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佳节,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九九”

农历九月九,两九相重,故为重九。又见《易》“阳九”之论,“九”为阳数之极,故称“九九”为重阳。

自古,人们便对“九”这个数字相当重视,《素问·三部九侯论》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天地虽大,万物虽多,都离不开数,而数皆以一为始,至九回复。在《黄帝内》之中亦记有许多九数之论,如“九针”、“九候”、“九脏”、“九窍”等等。

 九九制会

《素问· 六节藏象论》曰:“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所谓“九九制会”,一为天有四方,方各九十度而制其会;二为岁有四季,季各九十日而制其会。

《素问· 六节藏象论》又言:“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天以六六为节制,即天数六,即风寒火热燥湿六气;地以五行运化,即地数五,即木火土金水五行;故天重气,地重形。人以九九制会,即人数九,人分三段,每段分三节,合则为九。

 九候

《素问·三部九候论》言:“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三部即人体上、中、下分天部、地部、人部,三部之中又各分为天、地、人三部,即“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后世以诊全身动脉的诊法太繁琐,改为“独取寸口”,即把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每部又有浮中沉三候,三三得九为九候。

 九针

《灵枢·九针论》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这里所说的九针之数,是仿天地自然之数而制作的。如天地人的次序为一二三,春夏秋冬四时,角徵宫商羽五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律,及北斗七星、四正四隅之八风、地域之划分九野等,这些自然数,恰与九针之数对应。

有了九针,还有九种不同的刺法。即《灵枢·官针》所及之输刺、远道刺、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焠刺等。九针之外,另有九刺,其意不外乎九为最大之数。古人认为疾病繁多,变化复杂,非九针不能尽其治,非九刺不足驭其变。

“重阳”

再说“重阳”,古人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定下传统节令,其中日月并阳之日往往也是季节更替之节点,如,三三上巳节为冬转春,五五端午节为春入夏。九为阳数为至数,九九阳气极盛,如前所言“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自此以后,当是阴始盛阳始衰,气候由温转凉,万物开始凋零之时。

考诸文献,约自春秋战国时起,九九重阳便已被定为月令活动,如由帝王进行田猎习武、歌舞野宴、祈祷祭祀等活动,逐渐形成,流传至今。私以为,九九既为至极之日,可有“终于九”之生命衰竭之意,恐有灾祸降临,古人行祭祀活动亦为祈求先人与神明的庇佑,趋吉避凶,趋福避祸,长寿安康。

众所周知,重阳节有三大节俗——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这几项自古流传的习俗,绝非仅是习俗,其中蕴含着的古人对于养生求道的思考,着实值得一品。

 登高

重阳又有名登高节,如药王孙思邈于《千金月令》所言:“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此时天高云淡,秋风气爽,登高远眺可赏尽山前美景,岂不美哉。且约上三两知己好友,登高望远,放松身心,一扫悲秋之霾。

再从阴阳而论,常言道物极必反,重阳以后阳渐衰而阴渐盛,此时更应注意阳气的接收。以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山巅峰顶正是极阳与重阳之处,重阳之日阳极而收,登临山巅方能接收阳气,此亦为规避邪气之举。

 饮菊花酒

如《旧唐书·李适传》所载:“凡天子游幸,秋登慈恩浮图,献菊花酒称寿。”秋菊自古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长寿之草”,陶渊明曰:“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亦言:“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于中医而言,菊为调养肝、肺之重要入药植物,在《神农本草》中被列为上品,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本》言:菊"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以菊、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菊花酒,可有“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主头风”(《本草纲目》)之功效,此亦蕴藏古人驱瘟避邪之思。

 插茱萸

重阳素有插茱萸、佩茱萸的习俗,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自唐代开始盛行,流传最广的当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时至重阳已气候渐寒,常被视为鬼魅邪祟出没之时,古人佩茱萸,意为驱风逐邪、稍积祛寒,而此茱萸亦当为吴茱萸。从功效上看,《日华子本草》言吴茱萸可“治霍乱,下气,止心腹冷气,内外肾钓痛,盐研罯之。”此外,吴茱萸其气微香,古人用以避邪或佩于身上之物多有特殊气味,取其芳香辟秽之功。

“老人节”

九月初九这天,还别称为“老人节”。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中国老年节”,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指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自此“老人节”成为我国法定节日。再次引用王维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尊老敬老,孝敬父母,阖家团圆便是这“老人节”之意所在。

根据家庭五行,家中成员各居其位,各尽其道,家中祖辈当居“土”位,为元气所生之处,正对重阳。中土五行,“土”居正中,对应脏腑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应于家中祖辈,便为一家之长,其和则多见家和,其燥则多见家中动荡。

此外,重阳之时定当不忘护脾胃,尤其是家中老人,对于脾胃虚弱的老年人,此时易见疲乏劳累、抵抗力下降、口发甜、嘴唇干等情况。可用山药、枸杞等,同炖瘦肉食用,既可补脾养胃,亦可养肝明目。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  图话70年 | 中医药与祖国共成长,46张珍贵照片看完中医药巨变

◆  精于药,亦精于用穴,且看仲景独取一穴治妇人病

◆  伤科治病,就该“头痛医头”,细数伤科方剂中的“引经药”

◆  国庆假期来点“药”!这13款中药零食养生又美味,你敢吃吗?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阳节谈养生
重阳节健康习俗你了解几个?被插千年的茱萸,我赌你不认得它!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 / 中医普及学堂 / 第233页-[天涯]
重阳节为何要登高赏菊
说“重阳”话健康
古今传奇话中药--吴茱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