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手、拳、钩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手、拳、钩

       手最为灵巧,手法的变化最多。太极拳的手型分掌、拳、钩三种,套路内以拿法为主。太极拳掌法的特点为手指松舒,这跟长拳类型的掌法(大指紧曲,其余四指伸直并紧)不同。

       初学拳时,出掌和收掌都应以自然舒展为主,手指不要用力并紧或用力张开,掌心也不要做成窝形。到功夫较深时,已经懂得动作的虚实,在手掌上也应当有所表示。例如,向前伸手,在未伸时,手掌微带窝形,蓄而不张,这是虚掌;在前伸的过程中,由于螺旋形的旋转前伸,逐渐舒展,即逐渐减少窝形,这叫做由虚而实;到终点时,窝形近于消失,微微展指,坐腕,掌根微微贯劲前凸,以助前伸之势,使意劲贯注于指尖,这叫做实掌;将掌收回时,由于螺旋形的旋转后缩,手掌逐渐由舒展而复归于含蓄,仍成微窝形,这叫做由实而虚。

       掌的动作是整体动作的一部分,所以掌的虚实,应当与整体动作的虚实变换相结合。拳论所说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总须完整一气”,就是指出了手应当与腰、腿、脚的完整动作相适应。

       练太极拳练到着重在“行气运劲须无微不到”的阶段时,指尖劲的变换也应该随着手臂缠绕伸缩的不同方向而有主次地加以变换。例如,前伸时侧掌而出,这时小指尖在前领劲,随着手臂的旋转前伸,劲点依次移向无名指、中指、食指以及大指尖端,使内劲贯到五指指肚。逢大指尖在前领劲时,随着手臂的旋转前伸,依次贯劲到小指尖。平掌起落的应以中指尖领劲,中指尖劲足,其余指尖劲也足。

      凡大指向外旋(缠)时称作外旋(缠)或顺旋(缠),向内旋《缠)时称作内旋(缠)或逆旋(缠)。不论顺旋或逆旋,都需棚劲不丢(似松非松,刚柔内含的劲称作棚劲,太极拳动作螺旋,棚劲始终不丢为练拳时的要领)。

      练到定式时,眼神注于哪个指尖,即以那个指尖为主,徐徐贯足内劲(贯劲是用意贯注,不可用力)。一个指尖的劲贯足了,其余指尖的劲也会贯足起来。内劲方才贯足,下一势的机势就接着引起。定式时,陈式眼神注视中指尖,杨式、吴式的眼神注视于食指或大指尖。这种依次贯劲于手指的练法,只有象太极拳那样旋腕转膀的螺旋式、缠丝式的动作才有可能,凡是直起直落的拳法是不可能有这种练法的。

       每势定式时,手尖与足尖须上下(或前后)相呼应,两手尖也须互相呼应;在大部分姿势中,手尖与鼻尖均对齐。手尖、足尖、鼻尖在绝大部分姿势中的对齐,术语称作“三尖相对”,或称作“三尖相对守中央”。

       掌按出时,不可太过于膝,太过于膝易失重心,推手时极为不利。手臂处处屈而不直,保持蓄势,推手时的粘走化发就可以随形势而变换,不致僵硬中断。

       掌法根据手掌的方向和形象,可以归纳为下列七种:

一、正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前方,为正掌。

二、立掌:指尖向上,或偏向上方,掌心不向前方而向其它方面的,为立掌。

三、垂掌:指尖向下,或偏向下方的,不论掌心向着何方,为垂掌。

四、仰掌:掌心向上,或偏向上方的,不论指尖向着何方,为仰掌。

五、侧掌:大指指尖向上,手掌侧立的,不论掌心向着何方,为侧掌。

六、俯掌:掌心向下,或偏向下方的,不论指尖向着何方,为俯掌。

七、反掌:大拇指在下,手掌侧立的,为反掌。

                             

      太极拳的握拳形式,同其它拳种的一般握拳形式是一致的,即四指并拢,用中指尖带领一齐先蜷屈,再将指尖贴着掌心,然后将大指肚贴于中指中段上,握成拳形。太极拳虽然是柔中窝刚的拳种,但它是从松柔入手的,所以握拳也不宜太紧。但是不论松握或紧握,都应该有团聚其气势的意念,使有分之不能开,击之不能散的作用。

       出拳落点时,拳背须与下臂成垂直,不应只图形式上美观,使成为内拗或外突,因为落点时如果拳背不与下臂成垂直,受到阻力时碗部极易受伤,这是各拳种从实践中得出来的共同经脸。

       太极拳用拳打击的动作只有五个,即掩手肱捶(搬拦摊)、披身捶、肘底捶、击地捶(栽捶)、指裆捶五种,故有'太极五捶”之称。由于太极拳的动作是螺旋式缠绕运转的,因之,正反、俯仰、横直是交织地进行的,形成各种动作,但腕部须松柔有力和落点时拳背不内凹或外凸是必须注意的。

       练拳日久后,对于拳的伸缩旋转。要体会劲点的变换,如立拳(虎口在上),出拳前伸时,小指根节二节中间平面领劲,旋转为平拳(拳心向下)出击时,中指根节领劲;拳往下栽时,中指二节领劲.;拳往上冲时,中指根节领劲;拳在回环时有上挑(虎口在上)或下拨(腕骨内旋或外旋,虎口在下)形势时,大指二节领劲;拳有下劈(虎口向上)形势时,小指根节领劲;而在腕骨外旋,虎口斜向下时,食指根节领劲。

       劲点应该在乘势转圈时,随着方向和作用的不同,随时变换,总以劲能贯注于拳为标准。这是拳式运转时的领劲之法。

                     

       钩手是五指撮在一起,手指下垂或斜向后下方的一种式子,通常是由掌变钩。太极拳的钩手有两种形式(武式、孙式的拳套内是没有钩手的》。陈式、吴式的钩手是先小指、依次将无名指、中指、食指蜷屈,小指尖紧贴掌根,大指贴于食指梢节之上,指节的旋转幅度较大。陈式在乘势转圈中作钩手,腕部旋转的幅度较大。吴式由按掌后直接作钩手,腕部旋转的幅度较小。钩手在技击上是一种擒拿的手法,起到叼、拿、锁、扣的作用。杨式则改为乘势转圈中作钩手,五指尖撮拢下垂的形式,也称作吊手。

       钩手是练习腕力和指力的方法之一。陈式太极拳在套路和双人推手练习中保持擒拿方法较多,套路中如掩手肱捶等拳式过渡动作中有四指钩屈作叼拿动作的钩手,有无名指、小指钩屈,食指伸直向前的钩手,都是擒拿手法。太极拳的擒拿法是以膜、脉、筋、穴四者为目的物,运用节、拿、抓、闭的手法,由揉摩推量觅得其点,不局限于反筋背骨;并发展为以拿对方的劲路,乘势借力为主,使对方不得活变,不专限于拿对方的关节。这是太极拳推手实践中发展创造的拿法技巧。至于腕指间要有'抓、拿、捋、缠”之功,身步上要有“提、拦、贴、空”之能,以及“硬叼、软闯”之诀,则与其它拳种的拿法要求相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式太极拳基本手型图解,看完秒懂~
王培生太极手法简要——五捶、七掌、三钩手
太极拳走架行功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传统杨氏大架115式太极拳剑刀枪械推…|武术世家
太极拳的几种手型
太极拳基本手型和手法详解
太极拳的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