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苑.年味】亓晓慧||年关的集


年关的集

文/亓晓慧

二十七,赶年集。

省道317和省道252的交叉口在运河集附近,每到年关,运河集因其便利的交通和淳朴的集风成为方圆几十里最热闹的年集。

娘家在运河集上,今天我带着从省城读研回来的儿子给爹娘办点年货。

一场玉雪把天空刷洗得瓦蓝瓦蓝的,冬阳和煦,空气分外清新,仿佛置身于天然的氧吧!

集市紧挨省道252,路两边的停车位上,已经满满地停放着各种品牌的轿车。

放眼望去集市上万头攒动,人山人海——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妈,我们连停车的地方都找不到呀!哎呦,这赶集的人怎么这么多呀!”儿子焦急地看着我。

“三年疫情都没有回来过年,今年终于可以回来过年了,你说集上的人能不多吗?”

我和儿子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停车的地方。

往日空闲的集头上,现在都变成了热闹的集市。

我们娘俩随着比肩接踵的人群向前走着。

已经买好年货的乡亲们陆陆续续满载而归。

年味浓郁,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香脆的烧饼馍,鲜美的卷馍,新鲜的青菜,时尚的服装,鲜活的肥鱼,现炸现卖馓子、卖丸子的,冒着热气刚宰杀好的猪肉……

人声鼎沸:谈话声、叫卖声、吆喝声、欢笑声、讨价还价声……

方圆几十里的商贩云集到这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

从外地回来过年的年轻人,给自己的老人和孩子购买着时尚的服装,大一兜小一兜购买着新鲜的年货。

“妈,这烧饼真香!”儿子看着我指着一个烧饼摊。

“买五块钱的烧饼。”

“你大姐,你今个儿来给你妈办年货,买啥?拿吃去!”街南头的三婶在娴熟的烙着烧饼。

“三婶,这么冷的天,你不要钱,我们就不买了。”

三婶递给我五块钱的烧饼,又递给我和儿子一人一个,说这是送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集市上做生意的,一小部分是我们本集上的乡亲,一大部分是外来商户。

“中国红”铺天盖地,纸质、烫金、植绒、全绒等春联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年俗用品店一家挨一家:如意结、灯笼、“福”字挂件等年货饰品应接不暇,乡亲们都在争着买“兔”元素的饰品。因为,“兔”在中华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希望孩子以后大展宏“兔”、前“兔”无量。

终于来到肉摊前,卖肉的是我们本街上远门的大哥和大嫂,肉摊前围满排队割肉人的乡亲们。买半扇子猪肉的,买猪坐板的,买猪头的,猪蹄子的……

“大嫂,昨天我晚上我打电话,让你给我家留的一个猪坐板,留吗?”我问大嫂。

“哎哟,你大姑来到啦!留好了,在这。外甥也来了,要是你自己真不好弄到俺大婶子(我妈)家!”大嫂热情相迎。

四十多斤肉,大嫂客气了半天,最后留了五百块钱。

我和儿子抬着猪肉转身要走,突然,儿子大喊:“洋洋,你怎么来赶这集了?”原来是儿子的同学和他妈妈也来买年货。

“你和阿姨也来买年货?我妈说,运河集物美价廉且环境优美,所以今天就开着车和妈妈的同事一起过来了。”儿子的同学热情洋溢。

“阿姨,你们中午都不走了,我姥姥就在这集上住。”儿子热情相邀。

“多谢多谢!我们一起来的有好几辆车,他们还在等着我们一起回去呢!”儿子同学的母亲婉言道别。

“妈,姥姥家的集市真出名,市区的人都来购物。”

娘的家在集市的热闹区,我们娘俩费了好大的劲才到家。

“姥,我和妈从省道252上停完车,买完东西走到咱家,费了一两个小时。”儿子欣喜的说。

“腊月集热闹的很,凌晨两点都有商户来出摊了,晚上十点多楼下还有人说话。”父亲自豪地说。

吃着母亲做的热气腾腾地饭菜,望着门外络绎不绝的人流,我不由得感叹到:腊月的集市是一幅流动的年俗画 !

作者简介:亓晓慧,女,阜南县许堂乡大桥中学语文教师,浇花育苗之余,喜好排字撰文,作品散见于《颍州晚报》《颍州文学》《阜阳教育》《阜南教育报》《学习强国》《西部散文选刊》《绝对文学》等报刊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过年喽,赶大集采办年货(1)
名家叙事散文4篇
二十六 烧年肉
春节前最后一次赶街,热闹的农村集市,购买年货过大年
冰天雪地上集(散文)
进了腊月门,就闻到了年味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