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土作家】朱玉华:草鞋

草鞋

 /朱玉华

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是:骑根竹竿到处跑。嘴里还学着邻居老先生的腔调,念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诗句。虽对诗意不甚了解,但竹杖随手可得。至于芒鞋,也就是草鞋,父辈们经常在闲冬腊月忙着编织,并不陌生。心里总是朦朦胧胧向往那种竹杖芒鞋”到处逛的悠闲自在的生活。

虽说如今,草鞋早已难觅踪影,但它在我的记忆中却仍然那么清晰。

我们那里将编草鞋说成打草鞋。首先,父亲将早就准备好的稻草,当然是没被雨淋过的、糯米稻草为好。摘掉叶片,只留草蕊,一把把扎好。再含上一口水将其喷湿,然后用木榔头慢慢捶软,就可以打草鞋了。

打草鞋必须要有一个预先制好的草鞋耙子,也就是一块长约50公分的四方木条,上面一字排着53、4公分高的竹扎。木条的一侧连接着顶部带勾状、长40公分左右的木柄。

俗话说草鞋冇样,边打边像。打草鞋时,将草鞋耙勾在长条橙上。然后将5根稻草绳子挂在草鞋耙的竹扎上,作为鞋底的经线。再拿三四根捶好的稻草搓紧,一轮轮地编织。每织三五轮,用小篾片挤紧。并分别在脚趾、踝关节的位置处伸出3公分见方作为鞋耳。有时也会夹杂一些烂布条,以增加耐用度。

草鞋取材容易,编织简单,几乎人人都会,家家都有。此外,路边的大小商店,都会挂着草鞋。只为方便那些长途跋涉的路人或挑夫的不时之需。

草鞋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请千万不要以草鞋的平凡而轻视了它。古代将草鞋入诗的不少,除宋代文学家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外,还有张咏的《谢云居山人草鞋》:云居山客草为鞋,路转千峰此寄来。昨日公余偷步蹑,万端心绪忆天台。以及释如珙的草鞋泥滑青山远”等等。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过雪山草地,草鞋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当时红军还设有专门的草鞋工厂。从某种意义说,新中国是穿着草鞋一步步走来的。难怪1964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就有双双草鞋送红军的歌曲呢。2016年315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草鞋传’全国接力传递活动”首发式在北京天安门举行。我想其目的也是为弘扬艰苦朴素、亲民务实的“草鞋精神”。

草鞋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从史料和出土的草鞋实物,以及汉墓陶俑脚上着草鞋的画像得知,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就已有了草鞋。

草鞋最早的名字叫“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造。

古称跂,居丧时所穿的草鞋则称苞屦,用芒草编的则称芒鞋。汉代称为“不借”,史书《五总志》解释为:“不借,草履也,谓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汉文帝刘恒就曾“履不借以视朝”。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其出身就是卖草鞋的。可见古代草鞋的普及,从平民百姓到皇家贵族,都是不可或缺的。

草鞋穿起来清爽舒适,防滑透气,还对脚底穴位有按摩作用,所以很受欢迎。

如今,莫说超市,就连家庭的鞋柜,什么胶鞋、皮鞋、休闲鞋、运动鞋,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在我的心目中,哪一双能和草鞋媲美呢?

2018.12.28.于悉尼   

投稿用稿规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着一双蒲鞋,解一丝乡愁
打草鞋 | 属于山间的拙朴美
草鞋编织
乡村记忆:打草鞋
红军草鞋
乡村记忆︱打草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