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神语联何恩培:用“AI+大数据”赋能翻译产业

李开复曾说,未来十年AI会让人类50%的工作消失。每每预测这些即将被机器替代的工作时,翻译甚至同声传译首当其冲。

现在,以谷歌为首的科技巨头的机器翻译技术正在突飞猛进,市场上翻译机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仿佛昔日捧着“金饭碗”的翻译人士,明天马上就要面临失业。

但是,人工翻译真的很快就被AI取代吗?

近日,趣味科技专访了传神语联网董事长兼CEO何恩培。在IT产业界,何恩培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连续创业者,早在90年代末就凭借“东方快车”这个爆款翻译软件,风靡软件行业。此后数年,何恩培一直专注在翻译行业,探索翻译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道路。

在何恩培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并非万能。他认为至少10年内,专业性强的高端翻译还要依靠人。AI的角色不是人工翻译的终结者,而是赋能者。因为在翻译领域,AI与人类不是PK关系,而是伙伴和朋友关系。

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高端翻译仍需人工

现在,市面上的翻译软件、“翻译机”多达数十款,但实际效果如何?此前曾有评测报告指出,这些“翻译机”或APP并不实用,把中文翻译成外语时准确率还可以,但将外语翻译成中文时的准确率就很低。

在何恩培看来,目前市场上的“翻译机”几乎都不能用于实际的互动交流,但他对“人工智能+翻译”的未来却十分看好。“我认为在未来10年内,人工智能能够把占比70%的初级翻译给替代了。所谓初级翻译,是指短句子,非专业性的翻译。占比30%的高端翻译还是需要人。”

为什么人工智能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都做不好高端翻译?

何恩培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有复杂深邃的文化和复杂的社会属性,更重要的是语言规则本身就是复杂的和随着社会发展是不断变化的。

中国近代知名翻译家严复曾提出翻译的三大原则“信、达、雅”,笔者不禁想起电影《功夫熊猫》中一段经典的对话。桃花树下,乌龟大师对阿宝说:“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 is called present. ”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一句谚语,要翻译好却不容易。目前,笔者见过最简洁且到位的翻译是“昨日已逝,明日未知,今日为金。”

“今日为金”这样的巧妙的金句,不仅需要翻译者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理解,还要纯熟运用中英两种语言不同的修辞规则,比如“今日为金”就很好的体现了英语中双关句通常采用一词多义,而汉语中双关句多采用同音不同字的方式。

如果让人工智能能够翻译出“今日为金”,也许我们还需要等待不短的时间。

运行模式不变,翻译行业难升级

“我们一开始不懂翻译,本来想用IT技术改造传统翻译行业,但一不小心自己做起了翻译。”

在谈到传神语联公司的创立时,何恩培说,原本传神语联只是想提供IT服务,随着业务的深入却意外发现了翻译产业升级的路径,于是坚定的进入了翻译行业。何恩培认为,翻译行业的核心问题,不在效率,而在模式上。传统翻译行业具有明显的“来料加工”特性,这么多年,翻译行业一直卡在产能规模化和应用场景化两大瓶颈上。

瓶颈一:产能规模化,一个翻译专家每天审核极限2万字

何恩培介绍,一位高水平翻译专家最多只能熟悉50位-60位译员的能力特长,一天能审核2万字左右。传统翻译公司的产能完全依赖翻译人员的智力产能。

而且,翻译服务不是标准品,会受到不同场景、不同专业程度翻译人员等诸多复杂因素影响。一旦一项产品或服务无法标准化,规模化往往很难实现,所以翻译行业也一直无法突破规模化的瓶颈。

瓶颈二:应用场景化,90%的翻译需求都没有被满足

翻译的核心场景是外贸行业、涉外商务洽谈、高端会议等等。但在何恩培看来,在日常生活中,翻译的需求场景已经极大的丰富了,目前整个市场90%的翻译场景需求没有被满足。

比如,一个不常用英语的白领需要写一封英文邮件。对于这样的需求,翻译公司提供的服务显然太重了也太贵了,需求者往往通过自己查词典或找朋友帮忙解决。再比如,某二线城市的酒店此前很少接待外宾,但由于某次国际会议需要接待外国客人,临时培训前台来不及,请翻译又不划算。

未来类似这样的有翻译需求的场景将呈海量井喷态势。而传统翻译公司受制于服务模式和成本限制,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也无法做到快速响应和定制化。

语联网生态,用AI和大数据连接场景和服务

针对以上两大瓶颈,传神语联的解决方案是打造开放的语联网生态平台,做信息沟通领域的赋能者。其中,由AI和大数据打造的语联网大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恩培打造的语联网生态全景图

资源链接层:接入人工和机器产能

最底层是资源链接层,连接的是两大类型的翻译服务提供者:人和机器。在人这方面,传神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传神的产品已经连接了全球超过80万译员,包括超过2万多个有牢固接单合作的优质译员,公司直属的200位专家级译员则承载了重点客户的服务支持。在美国COMMON SENSE公司2015年发布的全球语言服务市场报告中,传神语联网排名为全球第19位,亚洲第3名。

机器方面,传神正在与主流的机器翻译、智能翻译平台打通,把机器提供的翻译产能也接入生态。据悉,为了扩大生态势能,传神语联与众多跨境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大公司的合作将陆续展开。

语联网大脑:用AI赋能翻译员

中间层的语联网大脑,将通过信息处理技术、语料库和基因匹配技术等对人或机器产出的服务进行质量筛选和评估。何恩培介绍,AI就像是翻译人员的智能助手,让翻译专家可以轻松突破每天2万字的产能极限。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通过对翻译材料标注和译员能力画像的匹配,智能推荐最适合的译员,其效率和精准度远高于人工派发模式。

语联网大脑是翻译产业规模化的前提。何恩培介绍说,做翻译不能只做平台,必须做质量管理。过去曾有友商尝试过互联网模式,把需求方和服务方通过线上平台简单连接起来,但用户体验很差,证明用纯电商或者众包模式做翻译是行不通的。

应用场景层:连接万千场景

最后,经过语联网大脑处理的翻译服务通过硬件、软件连接千千万万个应用场景。经过数年积累,传神语联已经在应用层积累了数十款翻译产品和服务,全面覆盖了翻译应用的各个场景,包括面向中小企业的文本翻译电商平台“语翼”、同传智能硬件TransnBox、面向个人的即时翻译应用“小尾巴”、阅读译制平台“募读”等等。

随身携带的翻译助理,TransnBox

即将上市的TransnBox是一款专人在线实时翻译机,也是传神语联今年主打的重量级新品之一。小巧的机身方便随身携带,支持实现一键连线专业译员,能够满足12个使用率较高的语种的翻译需求。

在综合成本上,TransnBox可以秒杀传统人工翻译,不但可以定位优质译员,还可以大大减少往返路途的时间成本。以近期在德国取景的某短片拍摄项目为例,如果顾翻译现场工作,花费高达1.5万元,还要承担翻译人员不菲的差旅费用。通过TransnBox只需每天不到500元,就可以解决每天2小时左右临时性翻译工作。传神语联希望凭借便捷、高质量、低成本的特性,将TransnBox打造成打造为个人和中小企业的随身翻译利器。

在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何恩培对翻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理解。他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信息和沟通。AI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已经推动翻译行业来到了人机协同、产能爆发的风口。传神语联将借助AI和大数据为人工翻译赋能,满足万千场景下的翻译需求。

声音:

“传神认为至少在翻译领域,AI与人类不是PK关系,而是伙伴和朋友关系。未来将是AI互动翻译模式,人类将因为AI赋能而大幅度提升高端翻译产能,AI也将因为与人类互动翻译训练而不断提升自己。希望以人类自身细腻的情感与智慧,给AI增加一分人文的温度与文化的广度。”

——传神语联网董事长兼CEO  何恩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工智能在翻译领域并非万能 实际交流仍需人工
提升你的翻译产能,你能做到
腾讯AI同传闹乌龙,AI取代人类还要等等
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语言服务行业竞争现状(附企业经营、技术实力、核心竞争力)
谁是真正的翻译行业狙击手? AI还是COVID-19?
译知识|刘开军:影视翻译的就业前景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