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不该简化的5个漢字,虽然简化是大势所趋但有的字改得确实离谱

这篇文章是刚刚看到的,但我对其中的论述深以为是!本来,中国文字自有它独特的含义,更有其内在文化传承在,但自从有了简化字后,却禁止再使用繁体字,好多中国人竟然不认得繁体字了,中国人不认得中国字,实在是个挺尴尬的事实。私下以为,在推广简体字的时候,也应该允许繁体字的存在,毕竟那才是祖先留下来的根。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简化字或许不是全错,但有些是非常不该的。

这样的不该简化的汉字名单,可能会列出很长,不过我认为下面5个是最不该简化的。当初决定把这5个汉字简化成现在样子的人,是真正遗臭万年的XXX。

按1-5星评定标准,5星最缺德。

1,爱-->愛,按照汉字造字的意义,心放在中间是愛,多么美好的组合,可硬生生把心掏空了。缺德5星。

2,华-->華,華,是枝繁叶茂之意,象征我中華兴旺。现在简化成上部一个化工的化,下面一个十字,不知所以,缺德5星。

3,汉-->漢,这样一个漢人为主体的国家,居然把自己的属性描述字给简化成了一个三点水加“又”,这“又”是个什么东西?连自己的根也不要了,缺德6星。

4,国-->國,古汉语“或”通“域”,即守住一块疆域,围起来是个國家。现在中间竟然放了块玉,围起一块玉就是个國家?简直匪夷所思,缺德5星。

5,龙-->龍,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啊!龍是多么好看的一个漢字,就给简化成如此丑陋的“龙”?缺德10星!

其实这样选还有好多简化的非常不合理的。不过,有的也许不那么常用罢了。

比如,

發票、發展和頭髮,是根本二个不同含义的字,现在都简化成了“发”。

後和后是不同的。前後、皇后,截然不同的含义,现在都成了“后”。

葉子、树葉,给简化成了“叶”,树葉,本该是草字头的,怎么能是“口”字边?根本就破坏了古人造字的原则。

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台湾教授谈简化字,提到有些字简化的没有规律,他们来大陆看了也不敢读。

比如,

師-->师,为什么左偏旁改成那样了?没有解释。

还有的大幅度简化,他们一点也猜不出是原来的哪个漢字。比如,聖-->圣,衛-->卫,頭-->头。这位先生还举了个例子,说到有些地方,看到山顶驻军写着大牌子“卫兵神圣”,虽然这句话自古就有,二岸皆存,可居然不敢读,因为简化的实在太多,已看不出原来的漢字样子了。应该是“衛兵神聖”。

另外有一些,比如,

個-->个

祇、隻-->只

面、麵-->面

山谷、谷子-->山谷、穀子,这都是不同的含义 ,根本是二个漢字,现在都弄成一样了。

云、雲-->人云亦云、雲彩,都是不同的。

斗、鬥-->盛粮食的斗子、鬥争,也是不同的字。鬥,二个王在一个门里,肯定会鬥的。古人造字很有趣。

豬、貓、狗,这是不同属科的动物,现在都简化成了“犬旁”,猪猫狗,都变成狗的一家人了,岂非笑话。

汉字简化过程中的十大错误:

一、失去了表音功能

许多汉字原来是形声字,简化后失去了表音功能,而这正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如:

際(际)價(价)標(标)僅(仅)歡(欢)

隊(队)屬(属)劉(刘)燭(烛)敵(敌)

二、无理简化,莫名其妙

许多汉字的部首被毫无道理地用“又”字和叉代替,使优美的汉字变得不伦不类,莫名其妙。如:

鳳(凤)風(风)漢(汉)僅(仅)難(难)

權(权)歡(欢)聖(圣)對(对)樹(树)

三、割裂了整个汉字体系

许多汉字是自成体系的,常用字简化后割裂了与非常用字的联系,致使从小学简化字的人一辈子也记不住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字。如:会写 “扑(撲)” 不会写 “璞”和“蹼”,会写 “还(還)”和“环(環)”不会写 “寰”和“鬟”。其他还有:

仅(僅)谨瑾

盘(盤)磐

牺(犧)曦

彻(徹)澈撤

蜡(蠟)猎(獵)鬣

歼(殲)纤(纖)谶

伤(傷)殇(殤)(觴)

声(聲)馨磬罄

梦(夢)懵甍

四、形体笔画比较丑陋

许多汉字原来是非常方正美观的,简化以后字形变得极为难看。如:

讠(言)钅(金)车(車)龙(龍)汉(漢)

刘(劉)华(華)长(長)拣(揀)东(東)

五、合并偏旁,字不达意

像“貓(猫”)和“豬(猪)”简化以后都成了狗类了,实在是太滑稽了。

六、同音字合并,字义混乱

汉字本来是有精确分工的,非要人为地让一个字去承担本不该它应该具有的含义。如:

后:前后皇后原本为前後皇后

发:发现头发原本为發現頭髮

面:面部面粉原本为面部麵粉

板:木板老板原本为木板老闆

七、毫无道理地将汉字进行切割,音形皆损

如:掛(挂)蠍(蝎) 槨(椁) 櫬(榇)

八、简化后出现表音错误

如:鄰(邻)賓(宾)

韵母本是in,但简化字是用韵母为ing的字作偏旁,容易让人读错。

九、有些字笔画本不多,完全没必要简化

如:減(减)涼(凉)於(于)

時(时)國(国)

十、使汉字的可识别性大大降低

汉字简化以後,使原来差别很大的字变得非常相像,导致经常被人搞错。

如:鳳(凤)和風(风)厲(厉)和歷(历)

特别是“凤”和“风”,经常出现姓名中的“凤”和“风”,简体的两个字一旦稍微写潦草,就容易让人分辨不清。

钟繇《得长风帖》

有些人总爱说主张恢复繁体字的人是在提倡复古和倒退。

但这种说法恰恰证明了他们并不了解文字史,因为从文字史来说,许多简化字比繁体字历史要早得多。所以,简化字才是向已往历史的倒退。

简化字从甲骨文的时候就有了,简化字比繁体字至少要早一千多年。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现在所谓的“繁体字”,实际主要是指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的不断进化,到汉晋时期才最后成熟定型的楷书。它是汉字从简陋、粗糙、单调、书写不便,最终演进到成熟的历史标志,是几千年文化祖先智慧的结晶。所以它不是什么“繁体字”,而是 “正体字”。它代表的是我国文字进化的日趋成熟,是中国文字符号系统科学化完备化的体现。有朋友说恢复繁体字就是“反对汉字进化”,显然是不合道理的。

那么简化字是在进化吗――否,它是在倒退和复古。

这诸多文字史例,说明汉字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一直在简化”,而是在逐步繁化;笔划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目的是消除文字假借或通借的弊病。但这不是在倒退,而是在进化,在优化,在完善化,在规范化,在标准化,在系统化。怎么能说恢复繁体字是退化、是复古呢?

正因为历史上的简化字存在许多包括了假借通借等的不科学性,所以自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直到1955年,历时两千多年都没能被釆纳为正体字。

所谓的“繁体字”代表着中国文字的进化和完善,而简化字却是在向繁体字以前的文字假借、通借历史的复古和倒退。

比如,原“云”通借为“古人云”和“云雾”的用法,后来为避免字义混淆,繁体字中又造了“雲”字,使“古人云”与“雲雾”的词义更为清晰,否则“云雾”可以理解为“说雾”了。

古人曾以“舍”含“舍、捨”二义,后繁体字造出“捨”字使其各司其职,否则以“舍弃”代替“捨弃”可误为在屋舍中丢弃了,……不胜枚举。

现在简化字将“云”“舍”“后”“松”……相当大量的字,又从专职专义退回到兼职状态,本有专职的不少汉字却又被“撤职”(如後、鬆、徵、雲、髮……),从而造成了文字假借、通借弊病的历史性逆转,把一个本经完善的文字系统倒退回一个有缺陷的文字系统,从而因此闹出许多笑话。这不是复古和倒退又是什么?

还有人挖苦地说,要主张恢复繁体字就干脆“主张恢复'甲骨文',那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还有人挖苦地问:“是否恢复隶书?是否恢复小篆?是否恢复甲骨文?是否恢复结绳记事?”其实这些话你不应该对主张恢复繁体字的人说,倒是应该对主张简化字的人说:“还嫌不简化,干脆简化到甲骨文、结绳纪事好了!”

此时这些人也许会说,主张从书写简便的简化字,恢复到笔划复杂的繁体字,难道不是倒退吗?当然不是。因为既然简化字是一种复古和倒退,主张恢复繁体字,当然就是在反倒退,这样说难道不是符合逻辑吗?

建议政府“印繁写简”,逐步在所有印刷品中全部恢复繁体字,日常书写,包括手机、电脑手写板等,都照旧写简化字,如果印刷再从电脑转成繁体字。这样,大家既能照常写简化字,又都能认识繁体字,和传统文化接上轨,如能实现,难道不是两全其美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对一些呼吁,你觉得应该恢复繁体字吗?
财富可以积少成多。甲骨文字典说字——贮(宁)
简体字、繁体字之争的十个问题
简体字(版)【心得】浅谈汉字:古今字异体字生僻字繁简字(是志成)
甲骨文,金文, 大小篆是比楷书早,但是不是一个系统的, 不存在谁继承谁的问题.(转)
看流沙河认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